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健康评估学习模式的探索

2022-01-01李兴兴徐亚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学评估教学模式

许 毅 李兴兴 徐亚吉

(1.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2.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1 健康评估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新医学模式的诞生,护理模式的更替,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健康评估作为从护理角度训练护生评估病人状态为目的的课程,逐渐独立区别于诊断学,成为护理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健康评估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以明确其健康情况、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确定护理需求,进而做出护理诊断的过程。本课程是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联系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桥梁,是培养护生树立“以病患为中心”的“救死扶伤”专业信念、职业素养,形成严谨、求实、创新、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缜密敏锐临床思维能力的入门课程,教学质量决定着能否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整体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评估为重点,以医技检查为辅助,以确定护理诊断为核心,是帮助护生实现由在校教育过渡到毕业后教育的桥梁,是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环节。

2 健康评估教与学过程中的难点

健康评估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不仅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课程内容涵盖理论与实践两大板块,涉及知识体系庞杂,综合性、实践性强,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对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要求均较高,在课程的教与学中存在困难。

于教,课程章节繁杂,涉及面广,很多内容与基础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教师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对教学者而言是一项挑战。但由于教学思维的局限、固化,教学者很难寓学于教,甚至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严重,教学效果提升不显。

于学,该课程要求学习者需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信息检索能力。而在有限的在校学习阶段,实修课程烦琐,包括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学习过程多是被动接受,很难高度集中精力应对繁复的知识。尤其于学习者而言,健康评估实属大杂烩课程,知识面广、跨度大、理论知识庞杂、记忆性知识精确且枯燥,很多学生较难提起兴趣,疲于应对导致课前无时间预习、课中不能认真听讲、课后未及时复习,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对实践性课程重视度不够,实验操作练习流于形式,基本技能无法熟练掌握,临床思维较难形成。

3 传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局限

目前,在健康评估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的局限,难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有碍于课程发展体系的优化。

其一,教学模式固化。“灌输式课堂”仍较普遍,这种模式过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课程成绩”为核心。教学组织形式僵化,缺乏开放性;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未被重视,缺乏集体和分工协作。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团队合作、社会意识及责任感的增强与提升。

其二,教学内容不均衡,缺乏发展性。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部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设置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为3:1甚至4:1,这导致课程教学均衡性较差,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需求,无法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的选择重知识、技能,缺乏创新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其三,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多包括教材、教辅材料等,缺乏大量生动、易理解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典型病例资料、心电图图谱、辅助检查报告单等,直观性欠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呆板,影响学习效果。

其四,教学活动单一。护理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经费有限等问题,决定了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或实验室内完成,没条件让学生适时到医院见习进行实景教学,难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临床护理思维。

其五,课程考评办法刻板。多数院校仍采用综合笔试“一考定成败”。这种终结性考评办法,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学生间以学习竞争关系为主,团队协作、整体护理、综合性开创性的学习思维能力得不到验证。

4 基于胜任力本位学习模式的应用

“胜任力本位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第四代范式,其以岗位或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崇尚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融为一体的整体化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健康评估课程改革中,建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已具有一定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护生树立“社会人”核心的护理理念,学会在护理实践中运用整体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解决棘手的实际问题,体现救死扶伤、关爱病人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护理职业胜任力的总体教学目标。

4.1 PBL学习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广泛用于医学教学中。问题式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仅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采用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1]。

PBL教学方法下,导师通过布置问题及作业为学生创造模拟的思考环境。学习者借助便捷的信息技术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速了问题解决速度。且在网络环境下可利用学习平台记录的数据进行公平客观的自评、组内与组间自评[2]。

4.2 CBL学习模式

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导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PBL发展而来的全新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案例学习提供的临床情境中,学生通过模拟医护身份直接面对患者,充分运用所掌握知识,自主进行分析问题或决策。

CBL教学法具有高度拟真性、鲜明针对性、学生主动性和过程动态性等特点。教学过程运用真实典型病例作为教学内容,且所有案例均以“真实客观、主题鲜明、逻辑性强、具备启迪性”原则编写,与学生认知自形象至抽象的规律相符,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并以此作出病例诊断及治疗护理方案的判断,对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益。

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应用CBL模式可将课程复杂的理论知识细化,以仿真案例作为先导,将知识点以案例演变的形式逐步呈现给学生,辅助提问,不断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提高其求知欲及学习兴趣。相较PBL模式,CBL更能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3],可覆盖本课程全章节教学。

4.3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是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该教法属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角色扮演和激情发挥。

在护理学临床课程学习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学生为能适应接受和扮演好角色,会系统地主动学习章节理论知识,将知识内化,外延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过程促使其将复杂的知识点化零为整、化难为易,完成了学习中“输入–输出”[4]。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也是临床实践的映射,学习全程轻松活跃,将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角色扮演还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开始逐步理解尊重病患,对提升医患、护患沟通能力,适应今后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情景剧本的设置,表演后的点评与互评,有效训练了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4.4 床旁案例教学模式

床旁案例教学把课堂由教室拓展到医院,不再局限理论知识讲解,教学场景延伸到床旁护理,打破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分割的现状。强调以生为本,在实践中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对书本知识的初步认知,又能锻炼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专注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5]。床旁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真实临床见习,模拟临床实际工作,书写床旁案例任务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临床见习中快速应用,将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临床思维及能力。教师和学生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双向评价,有助于后续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效果的调整改进。床旁教学模式一直被公认为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的最佳方法。

4.5 同伴协同教学模式

“协同教学”是协同学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形成的新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交流讨论外,还有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配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国内外对协同教学模式的普遍认识[6]。同伴协同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使知识不断生成、不断建构,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相比传授性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同伴协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新思路,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该模式是师生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互通情感的过程,有助于医学生发散思维及临床职业协同能力培养与锻炼[7]。

4.6 虚拟仿真学习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Jaron Lanier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概念[8],其具体内涵是运用现实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创设一个三维仿真虚拟环境,再将其产生的电子信号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让使用者通过听觉、视觉及触觉等感受到,身临其境、难辨真假。虚拟世界中,使用者可随意操控并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9]。

虚拟仿真技术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出不同的学习和教学情节,Samadbeik等研究表明[10],VR能够在诸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如提高临床实践过程的精确性、缩短培训时间、强化操作技能等,新颖的教学模式及体验感受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健康评估身体评估、心电图评估、影像检查评估教学中,拓展了教学手段,更新了学习方法,科技走进了课堂,走进了临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

5 结语

护理学教育发展迅速,学生能否胜任未来临床岗位工作逐渐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健康评估作为整体护理实践工作中极其关键的首要环节,作为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入门课程,肩负着护理学专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护理教学的推行,不能适应临床需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甚至还有碍于护理学专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此时必将推陈出新。以“胜任力本位”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床旁案例教学、同伴协同学习模式以及虚拟仿真学习模式,逐渐显现优势。新式沉浸式学习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再拘泥于狭小的教室空间,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不再刻板单调,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职业素质及专业情意的养成,对学生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猜你喜欢

护理学评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评估依据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