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用人角度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022-01-01刁俊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用人人才大学生

刁俊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0 引言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的一个必然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匹配,这种差距造成了就业难以及用工荒的矛盾。

1 就业创业能力的概述以及企业用人标准分析

1.1 就业创业能力

就业创业能力是指就业以及创业能力的一种集合,所谓的就业能力即是找到工作、持续完成工作并获得较好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能力。如基本的工作能力、职场英语能力、胜任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相比,多了创新的智慧以及发现的眼光。即个体能够致力于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创造,包含对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原材料在组织设计过程中的能力和方法,能够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利用和开发,继而达到一系列新的结果。就当下社会而言,就业创业能力均是高校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其中就业能力是基础,创业能力是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1]。

1.2 企业用人标准分析

就当下的社会而言,中小型企业居多,对于用人标准方面也是大同小异。总体而言,企业对应聘者具备三大能力要求。第一专业能力。由于应聘的工作人员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故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专业是否对口,所招聘的员工是否具有本岗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如若缺乏专业知识,那么应聘者的竞争能力必然会降低,且会增加企业培训的成本。第二合作能力。企业是一个团体,是由各个人员和部门所组成的,各个员工和部门之间又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在此过程中,员工和部门的合作和团结能力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故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会对人才的合作以及协作的能力进行判断。考察其和企业的相关文化是否符合,能否在就业之后融入到集体中,为企业创造效益。第三行动力。从企业的用人角度分析,每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希望能够招聘到行动力比较高的员工。因为行动力越强,对于企业的盈利水平就会起到正相关的影响。故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会对员工的办事效率进行评估和考察,如果员工缺乏行动力,那么在竞争中就很难占据优势。第四创新思维。目前很多的新兴企业,都要求人才能够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具备发现新事物的警觉性。综上所述,企业要求人才具备基础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个人品质。

2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现状

2.1 基础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不足

近几年来,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工作制度也在逐步收紧。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学生的基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基础能力指的是是否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职业专业素养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但是就当下的高校而言,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上还比较欠缺。其次是专业能力。众所周知,高校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合理的安排每一学年需要完成的专业课程,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并不注重教学的质量[2]。还有一些专业课程设置本身就不合理,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光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能力,和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存在差别。

2.2 自我认知不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几点共性,第一就业心理并不成熟,对自我认知不清,很容易导致在面试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比如有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的合理定位,过于的自负,所选择的企业门槛较高,也导致面试频频受挫。还有一些学生过于的自卑,认为自身无法适应社会的工作,这也导致人才和社会的匹配度逐步较差。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和当下的高校毕业生的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从小并未受过挫折。在就业时又对自我认知不清,就极易面试被拒,有些学生在被拒之后便一蹶不振。

2.3 选择企业时具备盲目性

在高校内部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指点。有些学生在选择企业时,往往是以重点企业和高薪职位为主,这就会必然会出现能力和企业工作不相符合,岗位和专业不匹配的情况,影响学生个体以及企业的共同发展。

3 基于企业用人角度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策略

3.1 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知识维度培育机制

首先需要基于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善,从企业用人角度分析当下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或者是和社会需求不相对应的地方,及时调整,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在专业方面可以增加其他选择性。通常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选择专业都存在盲目性,比如并不了解自己是否喜欢,只是因为分数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了该类专业[3]。在高校学习后的半学期或者是第二学年,可以给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或者是另外增加学习其他专业的机会,这样便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最后可以在高校内部融入应用过程管理的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从原有的成绩单考核转变为全方位考核。在这种管理方法中,大学学校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供应商,大学生属于客户产品,企业属于生产过程。企业和学校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培训、考核、反馈的方式,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以及就业能力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除了会考虑应聘者的职业、专业和所需要的岗位是否对口之外,还会考虑大学生是否具备一些经验。就传统的高校教育而言,大学生在高校的几年中,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最后一学期会安排实训。即是实习,但是整体而言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在高校内部就需要将实践活动融入到整个高校的各个学年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弥补学生在工作经验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实践的学习班。在这个班级中,有专门的负责的老师,企业老师要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学校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容,并构建实践的活动。每一个实践活动都需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参与的人员、最终的结果,这将成为学生后期就业的一个工作经历。与此同时,在学校还需要构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能够具备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的能力提供指引。

3.3 注重身心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上文的企业用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除了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素养之外,对于品质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高校内部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体育锻炼。第一要认真分析并研究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和方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让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较好的沟通、职业诚信以及敬业的精神。第二在高校内部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高校生能够对自我进行了解,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的进行改正,要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为积极就业和努力创业做好思想的准备。第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高校内部要加强锻炼,帮助大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好习惯,提升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4 加强创业就业教育,提升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高校缺乏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教育,也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相符合。因此在新的形势之下,高校要建立一个就业创业的教育的指导组织,明确组织中的指导教师以及工作的内容,为提升高校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供指导。比如在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就需要为高校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素养,对自我的看法和未来职业的要求。每学年测试一次,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以及创业方向,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规划[4]。尤其是在创业领域,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创新的思想,组织创新的团队,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让大学生在高校就可以提前感受创新的乐趣。其次高校也应该举办就业创业的项目比赛,采用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将就业创业活动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活力以及自信心,营造良好的校园的就业创业活动氛围。

4 结语

高校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从企业用人角度对高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可以提升高校人才和社会企业的匹配度,解决企业的用工荒以及人才的就业难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用人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大学生之歌
用人还需讲原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