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技术评估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2022-01-01百色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黎华统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分级物质评估

百色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黎华统

为加强企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相关的文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此文件的印发时间是在2014年4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企业遇到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2018年2月又下发了针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的文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详细对企业遇到的环境事件风险进行分级,对涉水、涉气等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评估必须要科学规范进行,而是否规范评估,关乎着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确定,也影响到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开展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对企业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但现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技术规范文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及完善建议。

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基本概况

风险评估是企业对可能出现或造成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环境风险评价不同,环境风险评价是项目落地前进行,其中《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是作为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做好环境风险评估,是企业建成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需要,环境风险评估的开展,能够更好地确定风险评估的等级,有助于企业理清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风险防控工作差距及企业周围环境敏感因素等内容,帮助企业明确环境应急管理的目标。一般性质的企业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依据为《评估指南》和《分级方法》,不同行业有不同评估技术标准,比如在矿业环境风险评估中,采用的是《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而在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中,采用的是《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指南》。

企业开展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主要从三个指标综合评定,第一,从企业厂区中存在的环境风险物质的量,与其发生危险的临界量进行对比,比值以Q值代替。第二,看在生产过程中与环境风险的控制水平,以M值代替。第三,看环境风险的受体敏感程度,以E类型代替,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确定,就是通过风险Q值和M值以及E类型的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后进行等级的划分。

二、现行企业环境事件风险技术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涉及Q值方面的主要问题

(1)部分环境风险物质指标设置不够合理。如:涉气风险物质按厂界内的存在量计算Q值不够合理。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或存储涉及气体量大的企业,一般均通过管道与外单位输送,因此仅按厂区实际存量计算Q值明显不够合理。涉水方面:《分级方法》附录A“第七部分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仅将铜、锑、铊、钼、钒、镍、钴、银、铬、锰等10种重金属列为风险物质,铅、镉、汞等其他重金属未见列入。第八部分“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387NH3-N(氨氮)浓度≧2000mg/L的废液和388CDO(化学需氧量)≧10000mg/L的有机废液”列入风险物质,把浓度低于该值的废液排除在外,也存在防控漏洞。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NH3-N可能只有几十,CDO可能只有几百,但一旦发生大量泄漏,易造成影响城区饮用水安全或造成跨流域污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2)部分风险物质计算指标参照标准不够明确。部分风险物质符合两个标准,应如何取舍,未见有明确。如:《分级方法》附录A“第三部分有毒液态物质第180项:氨水(浓度20%或更高)”,临界量为10;氨水浓度10%以上,同时符合“第八部分其他类物及污染物第390项(危害水环境物质)”,临界量为100。同时此部分涉及“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及危害水环境物质”参照和执行文件也未予以明确。附录A“第七部分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涉及重金属的产品类、矿类及废渣类是否列入环境风险物质计算未见有规定。

(二)关于涉及M值方面的主要问题

(1)对涉气风险物质在厂界建设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相关要求不够科学。比如:对要求建设的涉气风险物质名称在评估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规定不一致。按《分级方法》规定在厂界建立泄漏预警系统的对象是在涉及到有毒有害气体中,以附录A中的73中有毒有害气体为主。在企业排查指南中,规定的有毒有害气体是以2019年1月23日发布的文件《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2018年)》中仅对11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规定,包含有:甲醛、二氯甲烷、甲醛、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乙醛、及(镉、铬、汞、铅、砷)。评估环节和管理环节涉及气体种类不一致。《分级方法》并未对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条件进行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涉气量很少或环境受体不敏感的企业,要求在厂界建设监控预警系统,实际意义不大。对于气体泄漏,不管是在厂区内还是在厂区外,污染物实际上都是已经进入自然环境。

(2)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执行同一水污染防控措施标准不够合理。《分级方法》对涉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截流措施、事故废水收集措施等)指标评分标准均是来自石油、化工类企业的行业标准,如:《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规范》(QSY08190-2019)。非化工、石油类企业的相关水污染防控措施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对这类企业参照石油、化工类的企业标准执行,明显不够合理。

(三)关于E类型判定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依据环境因素不够突出。根据《分级方法》涉气、涉水环境风险企业的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均分类型1、类型2和类型3(风险依次降低)。涉气E1和E2主要以5公里和500米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作为划分依据,环境因素内容不够突出。

(2)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对下游影响范围规定的情形表述不一致。如,E1类型中对下游国界的评估范围规定是以“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后24小时流经范围(按受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速计算)”,而E2对下游省界的评估范围规定则以“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

(3)缺少企业地理位置的风险判定相关规定。近几年来,一些老牌企业淘汰关停或倒闭后,出现企业原址地块存在重金属污染,给这些地块(区域)治理和规划使用带来新的问题。

此外,存在新旧技术规范未能形成无缝衔接,新的《分级方法》并未给出评估报告的编制提纲,若报告结构和内容仍按《评估指南》执行,也有不合理之处,《评估指南》执行涉及的多份文件依据也已经更新或作废,存在执行法定依据不够充分等问题。

三、解决措施及完善建议

(一)修改完善Q值的评估指标设置及内容

(1)对部分Q值指标及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对工业常见或对环境有影响涉及重金属的物质,建议均列为环境风险物质。对氨氮浓度低于2000、化学需氧量低于10000的废水废液,建议均纳入风险物质计算Q值或采取分级折算。建议将污染物的其他指标也纳入风险物质计算Q值。如,PH值异常偏离或高悬浮物的污水、废水等。

(2)建议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以厂区最大可能泄漏量代替厂区的存在量取值计算Q值。

(3)对缺项或规定模糊的内容作进一步补充、明确。建议对可能因水溶重金属混合物矿类等物质进行折算Q值。对符合两个指标,建议按高指标套算。对“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及危害水环境物质”应明确按《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年版)执行等。

(二)修改完善M值的评分标准

(1)进一步规范涉气风险物质的种类和名称。建议将《分级方法》与《排查治理指南》两者规定涉气风险物质的种类相对应,确保评估环节和管理环节相一致。

(2)进一步明确建设气体泄漏预警系统的条件。建议以厂区最大可能泄漏量、厂区面积、防控措施、以及厂外环境受体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建设;对涉及气体量少的企业的建议以在厂内敏感区域位置建设以代替厂界建设。

(3)建议进一步规范对非石油、化工类企业对涉水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简化相关措施。

(三)修改完善E类型内容规定

对涉气E1和E2因素建议在保留人口数量的同时突出环境的因素,比如增加企业5公里范围内的涉及动植物保护区的情形,或者在表述上存在上述各种保护区的情况或人口数量。建议将厂区是否今后作为城区或各种保护划定规划区域等因素考虑。建议对E1和E2关于涉及跨国及跨省界流域的评估范围规定的表述相一致。

此外,建议建立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实施行业企业目录清单,明确实施范围,建议将《评估指南》与《分级方法》整合完善,并结合《排查治理指南》等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标设置,规范实施,提高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完善规范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工作,对提升企业自身环境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可操作,以及对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和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分级物质评估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