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理论探索

2022-01-01周曙东韩纪琴葛继红盛明伟

关键词:双循环产业链企业

周曙东,韩纪琴,葛继红,盛明伟

(1.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格局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国际大环境发生剧变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是外贸拉动的机遇期已不复存在;二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期后,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蔓延,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外需的萎缩以及全球产业链的不稳定,传统的“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单纯依靠外贸的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双循环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国际大循环模式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模式,指明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方向。构建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和国际大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性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概念刚提出不久,国内的相关研究论文还不多。黄群慧[1]认为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是顺应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刘鹤[2]则从科学内涵出发,认为构建双循环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林毅夫[3]则认为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黄奇帆[4]认为要通过创新、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居民充分就业和收入提升等方面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降低关税、扩大投资开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需要以创新引领内循环、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以培育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拉动内循环。而从整体上来看,一方面,双循环要求我国改变激励出口的政策导向,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形成的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分工地位,以提高满足内需的能力[5]。王建[6]提出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1)充分利用我国相对高素质低成本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搞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低技术含量的OEM);(2)沿海加工业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就是把生产经营的两头(原材料和销售市场)放到国际市场上去,以解决沿海与内地在这两个方面的矛盾。

国内对于双循环内在逻辑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即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从现实逻辑的视角,郭晴[7]认为双循环的现实逻辑主要表现在对国际大循环的过度依赖、消费和投资出口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链的低端锁定。钱学锋、裴婷[8]通过梳理相关理论,认为双循环内在理论逻辑包括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具体而言,根据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大国依托规模性和多元性等优势,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内需和外需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缺一不可;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出口贸易部门能够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扩散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产品竞争效应等途径[9],对工人工资水平[10]、技术创新活动[11]、产品质量[12]等产生重要影响,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大循环。

现有的文献主要聚焦阐述双循环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内在逻辑等方面,但是对于经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的概念与内涵,对于如何界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没有明确表述,对双循环与产业链的关系没有厘清,对于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实现什么目标还缺少明确的阐述。在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亟需关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关理论阐述。本研究以产业链分析为切入点,探索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明确双循环的载体与主体,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丰富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为各级政府部门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基础。

二、双循环的概念与内涵

(一)产业链相关概念

循环的载体(Carrier for Circulation)是产业链,所以需要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探讨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是指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构成的。从现代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构成产业链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它们在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质、价值方面的交换关系,且它们之间具有多样化的链接实现形式。

循环主体(Circulating Body)是产业链各个生产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又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如生产企业)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投资机构、银行等)。每个产业链都可能存在一个核心龙头企业,它会成为产业链的领导者,当它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能力实施产业链控制。

(二)双循环的相关概念定义与内涵

而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则是将国内循环和国际外循环相融合的模式,只是侧重点不同。国际大循环(International Grand Circulation)指那种以外贸为导向、依托于国际外循环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将企业定位于国际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为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两头在外”(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外循环)。举例来说,苹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机产业链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大循环。苹果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它研发了iOS手机操作系统;手机芯片(CPU)由高通或英特尔研发,外包给台积电和三星生产;手机屏幕采用LG公司生产的IPS屏幕;摄像头模组由日本索尼公司提供;最后由富士康公司负责加工组装,而富士康公司在中国的深圳、成都、郑州等地建有组装生产线。但是苹果公司在中国没有研发中心,中国只有苹果手机组装流水线。苹果手机大部分零件都是在中国生产和组装的,然而由于苹果公司控制着这个产业链,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不到5%。

国内国际双循环(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是指国内循环的链条与国际外循环的链条实现有效对接,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循环产业链条上的要素与产品可以进入国际外循环的产业链,国际外循环产业链条上的要素与产品也能够进入国内循环的产业链。所以说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内循环产业链向国外的延伸,一是部分要素(原料)或者产品从国外进口;二是部分产成品出口国外。华为智能手机产业链堪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典型。华为拥有一整套5G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产品,是中国5G通信的行业龙头企业。华为智能手机由华为公司研发,绝大部分零部件是在国内生产的,但有一些重要零部件还是要依赖进口,如采用高通研发并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的芯片,三星的OLED屏幕,索尼的摄像头和摄像传感器。华为手机凭借其优异的质量成为苹果手机的有力竞争对手,在海外拥有广阔的市场。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表现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适度利用国际贸易来调剂要素与产品的余缺,包括品种调剂、季节性进出口调剂以及不同质量档次产品的进出口调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运作模式中,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打造中国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竞争优势。

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发展国内大循环需要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是中国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一些国外的要素与产品;二是当国内的产能大幅度提升后,需要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来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也会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产品进口会引入新技术,这将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技术溢出是非常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国内的技术变革;二是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会加剧产品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三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三、推进双循环战略要解决什么问题?

全球分工格局、贸易格局和创新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我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产业链更为多元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不同的企业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若干个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共生关系,通过产业链优化将优秀企业充分整合到现有的产业链中成为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的秘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做大做强国内循环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避免出现产业链断链、堵点,提高产业链的韧性,防止重要产业链被外资所控制。

经与企业合作协商,逐步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电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制定测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2]。

(一)诊断产业链中可能存在的断链风险和堵点

要防患于未然,对现有产业链进行诊断,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这些潜在问题包括可能出现的产业链断链风险和产业链堵点。

1.产业链断链

由于某些技术问题或资源短缺,一些要素或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一旦出口国实施出口禁运政策,就形成“卡脖子”问题,导致整个产业链无法正常循环,我们将其定义为产业链断链(Chain Breaking)。断链会给产业链的正常循环带来巨大隐患和风险,很多人关注已经出现的“卡脖子”问题,却并没有注意到潜在的产业链断链风险。当产业链某一环节要素或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进口依存度>80%),即可认为产业链的这个环节存在断链风险。举例来说,美国实施芯片断供导致华为智能手机产业链断链:美国政府认为华为的5G通信技术对美国形成了威胁,且无法通过市场竞争获胜,于是它找到了华为的一个弱点,即华为对手机芯片的进口依存度为100%。于是美国商务部发布制裁令,禁止华为使用美国技术、软件、零部件、组件或设备,美国政府给台积电等芯片代工企业施压,禁止其为华为生产芯片。美国通过禁止出口芯片等软硬件产品给华为,使华为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断链。

2.产业链堵点

产业链堵点(Industry Chain Blocking Points)指在一个双循环产业链条中,由于进口国提高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TBT或SPS),或者是政府的强制干预导致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出口,从而形成产业链堵点。如山东省是蔬菜出口大省,然而一个事件扭转了整个局面: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执行新的更为严格的限量标准,导致山东省蔬菜出口受阻。另一个事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联合西方阵营禁用华为产品,导致华为的产品无法在西方一些国家销售。这两个事件都导致了产业链堵点。

(二)防止外资对中国的重要产业链实施产业链控制

1.产业链控制

产业链的竞争是比企业竞争更高层次的竞争,个别企业由于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从而成为产业链的领导者。当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比例(如50%)时就获得垄断地位、从而形成产业链控制(Industrial Chain Control)。它可以制定行业的规则和标准,可以控制产品价格。一种情景是垄断企业可以实施产业链控制。例如,拥有上游资源优势的必和必拓(BHP)控制着钢铁产业链;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欧佩克(OPEC)控制着石油产业链;拥有核心零部件技术优势的英特尔(INTEL)控制着整个计算机制造业产业链;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控制着全球的粮食(大豆、玉米)产业链。

另一种情景是一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强制干预,实施产业链控制。例如,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联合西方阵营倡导建立所谓的“清洁网络(Clean Network)”,实施五大行动(清洁运营商、清洁应用商店、清洁移动应用、清洁云以及清洁电缆)排挤中国企业与技术,目的就是要将华为、抖音(TikTok)等中国企业从他们控制的产业链中清除出去。

中国必须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往往非常高,一旦中国能够生产并出口,产品价格立马降成白菜价,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国际垄断企业控制了定价权,之后中国企业不得不用低价策略抢占国际市场。

2.外资如何对中国实施产业链控制

国际资本一直在通过投资入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控股中国的核心龙头企业,中国很多知名国际品牌产品(如中华牙膏、娃哈哈、大宝SOD蜜、苏泊尔、汇源、小护士、金丝猴、南孚电池)的生产企业已被外国资本控股。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被美国高盛集团和鼎辉投资所收购。近年来外资正在积极准备收购中国的饲料加工企业,当前端的饲料加工产业链条和后端的肉类加工产业链条被外资控制后,中国的畜牧业将会两头受控陷入困境。

事实上外资已经控制中国食用油产业链,2002—2004年跨国粮商与华尔街的投机商联手,连续三次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设局向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逼仓”,造成一半以上的中国中小型大豆压榨企业停产倒闭,然后跨国粮商借机低价兼并了一批中国大豆压榨企业[13],借此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食用油,导致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食用油产业链。此后,中国大豆自给率直线下滑,从2006年的35% 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16.5%,大豆进口量已经从1990年的0.1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9800多万吨,中国油用大豆的价格是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决定的。

(三)提高产业链韧性

1.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韧性(Industrial Chain Resilience)指在部分链条出现问题时,产业链仍能对破坏性事件做出积极反应、保持动态平衡,并恢复正常运转的一种复杂的适应性能力。提高产业链韧性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2.如何增强产业链韧性

增强产业链韧性可以提升面对产业链断链时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产业链韧性的策略包括:①建立备份链条。对于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的产品或要素,产业链核心企业需要选择多个国外企业作为供货商,通过进口多元化来分散潜在的风险。②对国外的供货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供货质量、生产过程管理、成品的检验、供货执行率、信任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将供货商分为A、B、C三级,按照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分配产品和要素的进口额度。降低对某一供货商的依赖度,以便在某一供货商出现问题时,由其他的供货商替代,分散进口风险。③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断链。一旦发现可能的断链风险,产业链核心企业要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的难题,研发替代产品,进行断链修复。

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战略途径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就是要摆脱过度依赖西方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性。其战略目标是:从过去的以外贸为导向、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实现重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指循环主体以中国企业(国有、民营)为主,产业链上循环的要素和产品以国产为主。通过需求侧管理的措施鼓励企业采用国产的要素与产品作为加工原材料,促进要素市场的充分发育,充分发掘国内市场潜力。

(一)增强产业链的韧性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产业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增强产业链的韧性,降低断链风险,防止出现堵点,建立备份链条,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通过制度创新来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跨地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解决 “卡脖子”难题。

(二)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

探索新型举全国之力集中攻关的机制,通过政策和机制引导中国企业抓住技术或产品升级换代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来突破技术瓶颈,在核心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从给别人代工到自己主导生产,实现进口商品的国产替代,再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整个产业链关联企业的发展。

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是“京东方”的成功经验:“京东方”抓住产品升级的机遇,奋发图强24年终于成为行业龙头。2001年以前中国的液晶显示屏这一核心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认为液晶显示技术代表最先进的技术方向。2002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器业务,获得进入TFT-LCD产业所需的初步技术来源、专利资源等要素。在此基础上“京东方”通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初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由于TFT-LCD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的行业,中国企业在此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经验十分欠缺,在资金投入上液晶显示器更是被称为“烧钱机器”。高投入和较慢的投资回报周期让进入液晶显示器行业的企业承担了很高的风险,从2005年起“京东方”连续亏损14年。中国各地方政府共拿出3062亿元资金长期大力扶持,亏损中的“京东方”开始大举扩张,连续上马14条生产线。从5代TFT-LCD生产线,到10.5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从平板液晶显示器领域的进入者、追赶者,变成了液晶显示器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防止核心企业外迁

产业集群是指一批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生产与加工企业、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专业化原材料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科研机构、专业化培训机构、信息服务(IT)企业等交互关联性机构在特定区域高度聚集的现象,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便于开发新产品、促进技术溢出、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构建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是防止外资企业迁移生产线最有效的方法。深圳已经形成智能手机产业集群,智能手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方案设计公司、配套服务企业全部集中在1小时都市圈内。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外资企业迁移生产线的成本非常高,因为它离不开产业集群中的众多关联企业。

(四)通过投资贸易便利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蔓延、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历史阶段,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贸易开放。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此外,中欧投资协定的成功签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了基础。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走出去”项目管理政策、金融投资政策、外汇管理政策、财税政策的改革创新,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合作,促进中国企业在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展开投资与贸易合作。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市场,加大对全球各国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五)制定策略防止重要产业链被外资企业所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均GDP从1978年385美元提升到2019年约10300美元,中国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5G通信、高铁、移动支付等,每个重大技术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关联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处在并跑或跟跑阶段,中国制造在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和医院里,美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所以说在科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本着抓主要问题、抓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的原则,中国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策略,防止重要产业链的核心龙头企业被外资企业所控制。重要产业链指关系到国计民生及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链,如钢铁、石油化工、医药、电力、新能源、轨道交通、粮食、食用油等产业链,具体类别可以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来做一个界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主管部门尤其需要关注外资企业并购中国重要产业链的核心龙头企业,需要将外资企业在产业链核心企业中的控股比重限制在一定范围。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反垄断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方式来控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五、研究结论

本文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国内循环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链条都处在国内,产业链上循环的要素与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国际外循环则指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的链条完全处在国外,要素与产品都是在国外生产的。国际大循环指那种以外贸为导向、依托于国际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指国内循环的链条与国际循环的链条实现有效对接,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循环的主体是国内的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避免出现产业链断链、堵点,提高产业链的韧性,防止重要产业链被外资所控制。提高产业链韧性的策略包括:①建立备份链条;②对国外的供货商实行分级管理、降低对某一供货商的依赖度,分散进口风险;③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断链。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是,从过去的以外贸为导向、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实现重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具体战略途径包括: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构建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通过投资贸易便利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制定策略防止重要产业链被外资企业所控制。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产业链企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企业
企业
企业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