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机制与实践路径

2021-12-31胡婷肖莉娇

科技资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胡婷 肖莉娇

摘  要:高校资助育人具有立德树人的立场、遵循“铸魂育人”的导向、育人价值意义的在场、培育健全的人格、培养优良的心灵秩序、具有价值主体性维度等价值内涵。基于高校资助育人的保障功能机制、拓展功能机制、激励功能机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根植生动实践,让实践成为高校资助育人的丰富源泉;坚持宏微并重,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式发展;强化协同机制,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系统式发展,进而形成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  价值内涵  功能机制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0(b)-0000-00

Function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College Funded Education

HU Ting  XIAO Lijiao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43007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funded education ha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casting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the presence of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ng people, cultivating sound personality, cultivating excellent spiritual order, and having the dimension of value subjectivity. Based on the guarantee function mechanism, expansion func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function mechanism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ooted in vivid practice, let practice become a rich source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here to both macro and micro,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and then form the practical path of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funded education; Value connotation; Functional mechanism; Practice Path

高校開展资助工作主要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主要包括贫困奖学金、贫困助学金、贫困助学贷款、贫困勤工助学、贫困临时补助、贫困学费减免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奖、贷、勤、助、补、免”。资助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给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活物质帮助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培育、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有效融合,形成高校“扶困”与高校“扶智”“扶志”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9 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将“不断推进资助育人”作为高校资助工作提质升级的重要内容进行阐释[1]。为此,高校资助育人是深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潜在力量,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与优良道德品质养成的一个重要支点。如何把握高校资助育人发展动态,认清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价值功能,以高校资助育人支撑时代新人培养,有效助力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并且影响深远。

1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内涵

作为一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教育公正的制度安排,高校资助育人与高校立德树人、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优良心灵秩序养成等价值内涵有机融合。基于价值内涵来阐释高校资助育人,需要以鲜明的主体性价值指向把握高校资助育人的本质属性,并以此为经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晰科学指引。

1.1立德树人的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2]”立场问题是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问题与主要特征,决定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思想意识、实践情感态度,与实践价值内涵。立德树人的立场是高校资助育人的根本立足点,是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耦合点,是高校资助育人的现实立足点。基于此,是否坚定立德树人的立场,决定高校资助育人对于经济贫困大学生个体的立场认知、情感态度与实践行为,这种立场也决定高校资助育人是否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决定高校资助育人能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意义融入日常资助工作实践之中。质言之,立德树人的立场是关涉高校资助育人的根本问题,并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联,只有秉持立德树人的立场,才能不断增强高校资助育人的自觉性、持续性和实效性。

1.2 遵循“铸魂育人”的导向

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教育公正的重要举措,高校资助育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社会价值导向。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资助谁、怎么样资助、为谁资助的相关根本问题,并且遵循“铸魂育人”的鲜明价值导向。资助育人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资助育人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资助育人工作方法。遵循“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是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思路,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价值引领。为此,要旗帜鲜明地秉持正确导向,坚守为党资助育人、为国资助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在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渠道作用。

1.3育人价值意义的在场

让育人在场并贯穿始终,是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特征。在这一科学理念指导下,高校资助育人以日常教育价值意义在场的视域科学规划整个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实践过程,以日常教育价值意义在场的原则统摄高校资助育人目标的制定,以日常教育价值意义在场的方式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内涵的建构,从而促进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更加丰富、育人边界更加宽广、育人力量更加持久。在具体的工作形态上,日常教育价值意义在场建构起高校资助育人的逻辑起点,多维度地搭建起高校资助育人的解析框架,彰显着高校资助育人的精神维度,形成高校资助育人的话语体系。概而言之,日常教育价值意义的在场让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凸显出教育活力与教育色彩,达致资助与教育的共享、资助与树人的共振、资助与情感的共鸣。

1.4培育健全的人格

从教育伦理学来分析,健全的人格对于贫困大学生意义重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伦理内在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人格尊严、人格价值和人格品质的总和。高校资助育人是深入到经济贫困大学生人格结构中的一股重要潜在力量,影响着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人格培育作用和价值导向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经济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更深的视域分析,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一旦经济贫困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个体人格原值和标准,就易于形成狭隘敏感的人格特征,就非常容易滑向人格相对主义、人格私利主义、人格伦理失序的风险。为了在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避免这一极端人格现象发生,需要通过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实践,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走出狭隘的人格个人主义观,在人格价值原值和人格价值标准等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追求经济贫困大学生个体与环境、与社会的最佳状态,形成良性人际关系,进而不断健全完善经济贫困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1.5 培养优良的心灵秩序

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主题,就在于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实现对自我能力的突破与超越,在深层次上,而此一自我突破与自我超越体现为经济贫困大学生优良心灵秩序的真正养成。在此意义上,高校资助育人表征的是经济贫困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价值意义,彰显的是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的心灵本位价值、心灵优先价值、个体心灵幸福权利等。而在高校具体资助工作中缺少优良心灵秩序关怀、呵护的大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被抽空心灵秩序的感觉,形成一种“否定自我”的心灵空壳,从而使经济贫困大学生处于一种“非秩序性的心灵存在”状态。就实质而言,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就是作为鲜活个体的经济贫困大学生切实体验生动而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高校资助育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是确立育人为本的过程,从而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形成优良心灵秩序的过程。

1.6 具有价值主体性维度

在价值内涵视域中,高校资助育人具有主体性维度。这一价值主体性维度即是处于人生重要“拔节孕穗期”的广大经济贫困大学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高校资助育人的基础在于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发起的根由在于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即高校资助育人需要根据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的现实需要而不断发展演变。为此,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性价值维度成为考察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视角。其实,高校资助育人不是无主体性价值维度的单纯化社会实践过程,而是为了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现实客观需要而不断存在发展,这正是高校资助育人存在发展的社会价值。进而言之,只有从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性的价值维度分析高校资助育人,才能彰显出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内涵。为此,蕴含之中的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性价值维度是判断高校资助育人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并且对于经济贫困大学生主体性价值维度的科学把握及其衍生出的价值内涵,只有在现实具体资助育人实践中考察分析,才能更为清晰明了。

2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即在落实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举措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目标或社会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4]。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机制,是指高校资助育人在推动大学生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保障功能机制、拓展功能机制、激励功能机制。

2.1 保障功能机制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高校资助育人充分发挥保障功能机制,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当前困难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切实做好生存生活底线保障、教育公平底线保障和思想道德底线保障。同时,高校资助育人着力凸显资助政策引领、资助文化引领、资助奖优引领和资助典型引领,形成导向明确、科学完备的复杂性育人保障工程。在这个意义上,高校资助育人政策的科学实施是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将文化意蕴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全过程,彰显精神诉求和价值取向,达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概而言之,高校资助育人的保障功能机制的深层要义在于,既做到“立足重点”,又做到“面向广谱”,实现重点保障与广谱保障的有机统一。在这一动态性的保障功能机制中,着眼经济贫困大学生发展性需要,激发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感激、感谢之情,让经济贫困大学生自发产生感恩意识,从而实现“扶困”功能与“扶智”“扶志”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2 拓展功能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5]”高校资助育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广大经济贫困大学生传承劳动优良传统、涵养劳动深厚情怀、崇尚劳动立身,体现出高校资助育人拓展功能机制。同时,在高校资助育人中,劳动教育与理想信念、劳动教育与责任担当,这些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意义上,弘扬劳动精神,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拓展功能机制,也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时代主题的题中之义。

2.3 激励功能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的激励功能机制,是指高校资助育人在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力中产生正向激励作用。从个人发展来看,高校资助育人是助推经济贫困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方式,也是引导经济贫困大学生不断修正思想价值坐标,使之与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保持协调的重要工具。一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自觉主动钻研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本领。另一方面,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鼓舞,激发大学生开发脑力资源的积极性,不断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

3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6]”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应当更为鲜明、聚焦、精准,应该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对经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把高校资助育人融入经济贫困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并持续转化为经济贫困大学生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达致高校资助育人应有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彰显高校资助育人的极端重要性。

3.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资助育人具有全局性与整体性的重要特点。高校资助育人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多主体密切合作,进而凝聚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多方合力,从而在资助育人体制机制上实现整合贯通。加强顶层设计是高校资助育人的最根本保障。只有真正做好高校资助育人的顶层设计,实现资助育人体制机制创新,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高校资助育人才能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高校应从宏观层面上加强统筹协调,建构科学的责任分工、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的合力。

3.2根植生动实践,让实践成为高校资助育人的丰富源泉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7]”根植生动实践是高校资助育人之本。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是高校资助育人的本质特征,也是高校资助育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高校资助育人要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在实现高校资助育人方式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社会实践,创新拓展高校资助育人的模式,丰富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让经济贫困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的生动实践中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现实问题导向,积极发现高校资助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这些具体问题,创新有效方式积极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强烈的现实关怀,就是要求把问题探索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同时积极解决问题作为高校资助育人求索与创新的源动力。

3.3坚持宏微并重,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并不一定是学生当下最想要的。需求也是开发培养出来的,没有意识、觉悟、境界就没有需求[8]。在实质的层面,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外延式的资助数量、资助空间、资助规模增长而言,重要在于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内在功能质性的丰富和提升,是从多层面促进高校资助育人的社会功能作用不断顺利实现的动态化过程。同样,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9]。基于什么样的立场是关涉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而言之,宏观向度与微观向度是相对辩证的范畴,对于高校资助育人而言,宏观向度与微观向度同等重要。从更普遍的层面看,宏观给高校资助育人以开阔的视野、前瞻性的思维;而微观给高校资助育人以精準细密、精确深入。进而言之,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宏观层面的向度,如此明晰高校资助育人的“总画面”,从而实现对高校资助育人的总体性把握。同样,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微观的向度,如此促进高校资助育人生成具体、细致、精妙的实践过程。

3.4强化协同机制,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系统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10] 。协同理念改变以往片面、零散、单一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从根本上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融合的高校资助育人机制,这一机制蕴含着全新的高校资助育人理念,从而构筑起高校资助育人的现时运行形态与未来发展之势。系统思维不是什么赶时髦的话题,更不是一种可以漠然置之的现象,系统思维已经成为理解我们周围世界规律性的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测定“参量”[11]。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发展格局是高校资助育人系统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需要针对高校资助育人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高校资助育人整体协同化创新。按照“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层次融合”的协同资助育人理念,让系统式路径贯穿高校资助育人全过程,让系统式导向与高校资助育人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张远航,郭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20(7):107-111.

[2]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17-2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 张远航.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6):106-109.

[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6]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三个维度[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3):148-157.

[9] 骆郁廷,王艺璇.论爱国主义立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2):188-194.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11]上官苗苗,王立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系统思维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3(1):146-153.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