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步走”结合绘制简图讲解颅底解剖结构*

2021-12-31胡莹莹吴小玲

解剖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颞骨颅骨考核成绩

胡莹莹 李 雷 张 维△ 吴小玲

(南京医科大学,1 康达学院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 康达学院基础医学部,连云港 222000;3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4 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南京 211166)

颅底界于颅腔底部与眼眶、鼻腔、蝶窦、筛窦、鼻咽腔及颞下窝顶部之间,骨壁厚薄不一,有众多的孔、管、裂、缝等重要结构,是脑、脑神经、脑血管和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1]。医学类本科院校《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明,颅底解剖包括颅底内面解剖和颅底外面解剖,是临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颅底解剖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时间少、讲授和学习难度大等问题,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授课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另外,颅底功能重要、毗邻关系复杂、位置深在,发生在颅底、耳鼻咽喉头颈部相关的病变在临床比较常见[2-3],因此给学习和掌握颅底解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在系统解剖学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始终紧扣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就运动系统颅底章节的教学,尝试了“分步走”结合绘制颅底简图加以学习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以蝶骨小翼后缘、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为界,自前向后有3个呈阶梯状加深的陷窝,分别为颅前、中、后窝,3窝中有诸多孔、裂,多数与颅底外面相通(图1)。颅底外面凹凸不平,孔裂甚多。《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颅底内、外面结构解剖结构见表1,共2学时(理论、实验各1学时)。

表1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中颅底内、外面需掌握的解剖结构

2 “分步走”讲解颅底解剖结构

2.1 颅底内面

颅前窝正中为筛骨筛板,其上有筛孔,正中向上突起为鸡冠(图2A)。

颅中窝解剖结构最多,分“3步走”(图2B、2D):第1步,垂体窝周围的结构:按照“前→后→两侧”的顺序,前方有前床突和视神经管,后方有后床突和鞍背,两侧有颈动脉沟;第2步,蝶骨大、小翼“弧线上”的结构: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第3步,颞骨岩部上的结构:前内侧为三叉神经压迹、后外侧为鼓室盖。

颅后窝以枕骨大孔为中心,自后向前,后方为枕内隆凸,往前外侧依次有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再加上颞骨岩部上的内耳门,枕骨大孔前方为斜坡(图2C)。

图2 颅底内面解剖结构。

2.2 颅底外面

分别围绕骨腭、颧弓、颞骨岩部和枕骨大孔将颅底外面解剖结构分成“4步走”(图3):第1步,在骨腭上的结构有切牙孔、鼻后孔、腭大孔。第2步,在颧弓后方依次排列有关节结节、下颌窝、外耳门。第3步,颞骨岩部及其周围有诸多结构,首先在颞骨岩部上辨识出颈动脉管外口(位置相当于颞骨岩部1/2处),然后以颈动脉管外口为中心引出两条线,一条经颈动脉管外口沿颞骨岩部长轴作斜线,另一条则经颈动脉管外口作垂线,最终分别以颈动脉管外口为中心在垂线和斜线上辨识颞骨岩部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垂线上:颈动脉管外口上方依次有卵圆孔、棘孔,下方为颈静脉孔;斜线上:颈动脉管外口内侧为破裂孔,外侧依次是茎突、茎乳孔和乳突。第4步:枕骨大孔周围的结构:后方为枕外隆突,前方为枕髁。

图3 颅底外面解剖结构。

3 绘制颅底解剖简图

在参阅隋鸿锦教授等的颅底板书绘图后[4],笔者就颅底解剖的“分步走”教学,分步骤、按顺序地绘制了相应的颅底内、外面简图(图4~5)。

图4 颅底内面解剖手绘简图。

图5 颅底外面解剖手绘简图。

4 教学效果

笔者就系统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颅骨章节的教学效果对近3年的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步走”教学法结合绘制解剖简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图6);笔者教学团队近3年学生运动系统颅骨章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值得提及的是,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线上授课期间,笔者采用此教学方法讲授颅底内、外解剖,通过修改教学课件、录制绘图视频,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表3);在学生返校后进行的运动系统阶段测验和颅骨标本考核中,学生考试成绩与前后2届线下授课学生的成绩相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表2)。

图6 笔者教学团队近3年授课班级学生运动系统章节颅骨解剖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2 笔者教学团队近3年学生运动系统颅骨章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分析(±s,分)

表2 笔者教学团队近3年学生运动系统颅骨章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分析(±s,分)

18 级和20 级学生为线下教学,19 级学生为线上教学

年级 n 阶段测验成绩 颅骨标本考核成绩19 级 167 3.53±0.62 16.27±3.13 18 级 133 3.67±0.78* 16.47±2.61 20 级 180 3.84±0.62* 16.59±2.26

表3 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学生运动系统颅骨章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分析(±s,分)

表3 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学生运动系统颅骨章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分析(±s,分)

**P<0.01 vs 其他老师教学班级

组别 n 阶段测验成绩 颅骨标本考核成绩其他老师教学班级 331 2.84±0.75 13.00±4.53笔者教学团队班级 167 3.53±0.62** 16.27±3.13**

5 小结

在解剖学课堂上,通过手绘图进行教学是解剖学教学的传统。近年来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及应用的影响下,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手段受到了冲击,逐步淡化。但是传统的板书及手绘图拥有不可替代的良好教学效果。笔者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中始终继承和发扬解剖学传统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探讨能够使人体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易于记忆的教学方法。笔者以《系统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颅底章节的教学为例,参考了李瑞锡教授的思路,将颅底内、外面按“分步走”的方式分步骤、有顺序地进行讲解,并依照“分步走”绘制出了颅底内、外面简图[5]。在理论教学中,化繁为简,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和课后总结;在实验教学中,有章可循,传授给学生可行的实验指导,帮助学生有次序、无遗漏地观察标本。

除了文章主题介绍到的颅底简图,在课程的其他章节中,笔者教学团队也绘制了相应的解剖简图,如运动系统中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肌间结构(三边孔、四边孔)、腹直肌鞘等;内脏学的消化系统器官的形态与位置、喉的连结、肝外胆道、胸膜、腹膜等;脉管系统中的体循环动脉支架、上下腔静脉系、肝门静脉、心包等;神经系统视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等。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边绘边讲,循序渐进,旨在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们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笔者著此拙作,希望能给医学生和青年解剖学教师一定的启发,更是期望解剖学教学同行、前辈们能不吝赐教,分享好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本科阶段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颞骨颅骨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颞骨扁平肥厚性脑膜瘤CT及MRI表现
颞骨解剖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
对头颅CT颞骨区重建避免二次扫描的可行性评价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