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

2021-12-31孔祥照骆雨辰

解剖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云班解剖学微课

李 囡 孔祥照 骆雨辰 张 阳 鄢 雯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相互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已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1]。另外,当代大学生对学习和课程的预期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2],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云班课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4]。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填充式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听和记,师生互动不充分,加上系统解剖学内容多且记忆困难,学生多数感觉“学不明白、学不扎实、学不精通”[5]。而新兴的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两种方式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使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6]。现以“运动系统”为例,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设计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云班课和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实验班级(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各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7~8人。2个实验班级均为同一教师授课,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用“云班课”APP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定义为对照组,以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应用“云班课”APP的班级定义为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2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利用云班课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调课堂的自主性和双向性,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做到教学相长。

1.3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通过云班课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应用,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式学习以及课后拓展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

图1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

1.4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4.1 课前准备 教师将运动系统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课件、微课视频、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及相关学习平台网址链接等上传到云班课,借助“通知”功能提前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1.4.2 课中实施 大一新生学习首先接触运动系统,对此系统的学习兴趣直接或间接影响后续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运动系统的前几次课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示教,并引导学生认识标本为主,利用云班课的摇一摇功能进行课堂随机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学完部分内容后,教师利用云班课测试模块进行课堂阶段性小测验,题型可以为填图题,了解学生对于相关解剖结构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师教学。

待学生熟悉教学过程后,可以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以“下肢骨”为例,课前1周教师在云班课发布下肢骨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资源,开放生物医学虚拟教学中心,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若有疑问可随时请教老师。上课地点为解剖学实验室,首先教师在大体骨架标本上介绍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及分布。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其中下肢带骨由教师进行示教讲解,自由下肢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教师随时指导答疑。每组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选取1名学生代表讲解自由下肢骨各骨上的解剖结构,并拍摄成视频上传到云班课,学生观看各组录制的实验视频,相互借鉴学习,进行小组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中表现进行总结点评,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为了促进学生将所学解剖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在课堂小结之后,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与临床案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问题,如:①查阅脊柱裂的病例特点,写出椎骨的一般形态;②颅底骨折导致脑脊液鼻漏的解剖学基础;③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类;④硬物击伤头部侧方导致硬膜外血肿的解剖学基础;⑤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⑥为啥老年人容易“笑掉下巴”?⑦“方肩”、“塌肩”和“翼状肩”发生的解剖学基础;⑧腹股沟疝的临床分类及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等。鼓励学生分小组展开思考和探索,通过查看云班课资源、课本、图谱、网络资源以及到解剖学实验室观察标本等方式总结答案并制作PPT,下次课开始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讲解,教师给予简短点评。

1.4.3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利用云班课发布章节作业,可以为选择题、填图题、思考题或绘图。各小组根据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与临床案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问题作为微课制作题材,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分工合作及教师指导答疑等方式进行微课制作,将优质的学生微课视频上传至云班课,丰富微课资源。另外,提供相关运动医学方面专家,如康复医学专家范振华教授、运动创伤界元老田得祥教授以及骨科运动医学掌门人陈世益教授等,让学生课后自己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开通云班课讨论板块,小组间交流学习医学前辈的医德品质。

2 教学效果反馈

2.1 调查问卷投票情况

课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0名实验组学生全部参与,均为有效问卷(表1)。

表1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评价(n=30,%)

2.2 考试成绩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机考成绩(满分30 分)和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 分)进行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分析(±s,分)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分析(±s,分)

*P<0.05 vs 对照组

组别 实验机考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对照组 26.63±3.24 80.10±6.23实验组 28.70±1.60* 85.03±5.85*

3 讨论

3.1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教学以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课前预习程度,学生缺乏监督,也不利于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单纯的课堂讲授互动较少,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指导教学。

通过调查问卷及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满意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实验组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通过云班课进行课前预习,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对下次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讲;②学习时间灵活化。学生课前课后均可通过云班课进行学习,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③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任务活动—观察讨论—视频讲解—云班课互评等环节,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可随时指导答疑,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④培养理论联系临床能力。通过相关临床案例的了解,加深其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⑤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微课,培养其课件制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解剖学微课资源;⑥课后通过云班课交流平台让学生学习医学前辈的医德品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大一新生了解医学生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7],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⑦充分发挥教师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收集云班课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安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后台查看学习情况,督促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3.2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虽然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新教学模式,但实施过程也存在一定问题:①教学网络不稳定,有时会出现卡顿,需进一步优化网络;②个别学生存在偷懒现象,对于云班课资源只是打开获得经验值,而没有认真学习,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合理使用经验值;③个别学生在云班课小组活动中存在“搭便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小组合理分工。

基于云班课的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建立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平台,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云班解剖学微课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