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市场对城市区域经济的作用研究
——基于两个区位条件的分析

2021-12-31李可非

上海商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海岸线经济特区

李可非

一、实证模型

本文利用当地的人均GDP作为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额,反映该城市受世界市场的影响程度;DIS代表该城市到海岸线的距离;SEZ代表该城市是否为经济特区的二元变量,若是,则SEZ=1;若否,则SEZ=0。通过等式两边对FDI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到第一个交互项系数表明世界市场对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城市的额外影响,第二个交互项系数表明世界市场对经济特区城市的额外影响。当系数为正时表明积极的额外影响,该区位因素增强了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当系数为负时表明额外影响是消极的,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被该区位因素削弱。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交互项系数为负代表促进作用被削弱,但削弱的程度并不能确定,在一定范围内世界市场对该城市区域经济仍为促进作用;当交互项系数足够大时,促进作用被完全削减,此时在该区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世界市场开放对该城市区域经济为抑制作用。

二、实证数据

本文采用197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30个省会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城市的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城市到海岸线距离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人均GDP和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自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城市到海岸线距离由百度地图软件的测距功能,取该城市到海岸线的最短距离。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删除1978年之前和2018年之后的数据;将数据根据城市和年份编号并顺序排列。其中时间较早的数据的缺失值较多。最终共得到552个有效观察值。

通过Hausman检验,得到P值大于0.007小于0.05,用固定效应模型更好;可以做固定效应回归以控制面板数据中随着个体(城市)而改变但不随时间变化,以及随着时间变化但不随城市改变的遗漏变量。

表1 实证模型参数回归结果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构建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结果的R2统计量为0.9416,收集到的绝大部分数据可以被解释,模型拟合较好。βFDI与βSEZ的值非常显著,表明世界市场对城市当地区域经济水平有促进作用,且在经济特区城市有额外的促进作用;而βDIS不显著,不能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表明城市与海岸线的距离这个区位因素对世界市场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截距项不显著,不能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且标准差较大,该项对模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实证分析

1.经济特区因素对世界市场给区域经济的额外影响

根据回归模型结果来看,经济特区因素使世界市场的促进作用增加了2.4倍,符合本文预期: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政策基础增益了世界市场的开放。事实上,经济特区很多政策的目的就是鼓励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减免关税、增加进出口总额。我国加入WTO同样意味着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取消,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门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成本也降低了,其投资及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对扩大我国吸收外资十分有利。另外,加入WTO后外商投资服务贸易业在投资领域、业务范围、地域、股权比例、批准数量等各个方面的限制都大幅度减少。

加入WTO后,使得我国对外开放市场,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规则引入到国内,通过“开放”带动“改革”,建立起国内市场经济的制度规范也与国际市场通行的行为准则兼容,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进程。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式突破。伴随这一突破,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也顺理成章得到了明显改善。

2.地理区位因素对世界市场给区域经济的额外影响

根据回归模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海岸线距离对于世界市场的影响不显著,可以说不存在。这与本文的预期不符。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公路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及内陆口岸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利地理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

图1 2010—201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情况

图2 2011—2018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统计情况

交通的发达程度减少了内陆城市相对于沿海城市额外的陆路运输花费,同时内陆口岸(以航空口岸为主)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使内陆城市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越来越便利,减少了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口岸促进了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是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和分散的中间点,能够大幅度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使内陆地区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体系。进口货物在内陆口岸不需要长时间滞留于港口,运抵后可以直接办理报关、报检等手续;出口货物只需要完成报关报检手续后就可以直接在任何口岸出境,不需要再经过开箱查验的中间环节,实现了一次申报多次联运、出境地一次查验,为外贸企业节省了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为对外贸易发展改善了更便利的条件。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世界市场开放对于西部内陆地区有额外影响,这种影响在传统的沿海开放城市(非经济特区)没那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西部内陆地区外贸增长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这种效应如此巨大,以至于完全抵消了交通运输不便的影响。可以预料到这种高速发展不可能长久保持,随着经济基数的增长,这种额外效应也会逐渐下降,西部内陆城市的种种弊端仍然会暴露出来。

四、结语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世界市场的开放确实对中国各城市的区域经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更进一步,世界市场的开放对那些已经成立经济特区、有一定对外贸易基础的城市来说,有成倍的额外促进作用,但将来随着政策优势逐渐消失,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小;对那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内陆城市来说,世界市场的影响与城市距海岸线距离的交通条件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主要原因包括内陆口岸的发展及小基数下的高增长,促进程度很小,作用有限,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暴露出来。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海岸线经济特区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