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2021-12-31于鲁滨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于鲁滨

(山东海阳市郭城镇第二小学 山东烟台 265100)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必须注重课程目标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认知、人际理解、生活技能、公民意识、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媒体应用六个模块。教师应在这些学科核心能力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研究现状

在考察学科核心能力中的教学目标现状时发现,我国教育专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学科核心能力框架下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有五条,即注重核心能力的现实性,注重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论证性,注重过程的体现性,加强整体的针对性,结合教学目标的立体性。其次,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习目标设计策略。在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握好整体性。

学科核心能力与三维目标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三维目标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核心能力则明确了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素质。核心竞争力不是三维目标的替代品,而是三维目标的细化和升华。要培养核心竞争力,三维目标是必经之路。与三维目标相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学科的核心能力,更能体现教育学科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策略

(一)教学目标必须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形式来设计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在道德认知、规则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二次学习、积累、运用和内化,从而牢牢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做学习的主人”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学习的自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找到一定的方法、途径发挥自我潜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和技能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并且发现自己的长处。2.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3.树立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途径,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学科,应从多个角度设计完整的课程目标。首先是学生的认知学习目标和对学科的掌握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能达到多少预期目标,以什么方式达到目标。其次,设计学生掌握内容的目标,设计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设计学生吸收和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设计学生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掌握什么技能,掌握这些技能的程度和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以及如何衡量目标的实现。最后,设计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掌握程度。这里的问题是,小学生能否表现出对特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深刻认同,以及他们是否有参与这些观念的愿望。同时,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庞大和空洞。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

例如,讲解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时,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有责任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2.调查学校当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并提出建议,懂得学生也有责任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积极为学校出谋划策,难点在于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让学校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结成不同的小组,比如“爱校小主人”组、“文明小使者”组、“校园啄木鸟”组等。之后让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找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学生所想到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一起提出倡议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指引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要关注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学科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道德与法治事件,给学生提供一种关于生活和社会的正能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讲解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生命最宝贵”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哪些行为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了解身体受伤后面临的不便与困难,以及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害,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该掌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应该是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意识。其次是体会、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以及家人养育自己付出的爱和辛苦。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生命的韵律》,让学生体验一下怀孕的妈妈的感受,让学生们知道孕育不易,养育更是付出无数的心血,让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四)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审视教学目标

面对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老师们一直在思考教什么,怎么教。长期以来,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气。教师也因为长期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而缺乏成就感,产生倦怠感[4]。教师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审视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要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班级,树立起自觉遵守班规的意识。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班级生活,学会关心班级,指导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强化对共同班级规则的认识,树立自觉遵循班规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班级日志,发现好的行为表现和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一起交流想法,制定班级规则,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当教师的思考维度由教什么、怎么教,提升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后,课堂教学策略的安排明显就会出现多种选择,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定教学目标,才会发现这是一条追本溯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达之路。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特点,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水平,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进行有效设计。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