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护理

2021-12-31郭玉莲曹英娟战玉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插管

郭玉莲,曹英娟,王 静,战玉芳,孙 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250012)

冠状病毒多次爆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年12月以来,出现了多例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1]。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以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2]。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要求,对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循环支持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等[3]。机械通气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但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易导致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或飞沫扩散,是一种高危的传播途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医疗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一线医务人员在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护标准,执行三级防护[4]。作为整建制国家援助医疗队一员,在临床一线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2月6日收治1例高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5 d后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呼吸机,由重症转为轻症,于4月4日康复出院,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2020年1月2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体温最高39 ℃,无咳嗽、胸痛、咽痛等不适,曾给予奥司他韦、感冒药口服2 d及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1 d无好转,1月30日行胸部CT检查,提示“病毒性肺炎”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给予拜复乐静脉滴注,连花清瘟胶囊、阿比多尔等药物口服治疗3 d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胸闷不适,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1瓶静脉滴注,为进一步治疗,2月6日以“新冠肺炎”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病情危重、意识清、精神差,体温37.5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7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余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变化不详。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月7日患者出现憋喘、发热,体温最高39.2 ℃,行血气分析检测提示:氧分压54 mm Hg,二氧化碳分压 34 mm Hg,血氧饱和度89%,葡萄糖8 mmol/L,乳酸1.7 mmol/L,钠132 mmol/L,红细胞比积16 L/L,血红蛋白50 g/L,考虑患者存在I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面罩高流量吸氧,加用甲强龙及血必净治疗。2月8日在面罩吸氧下患者血氧饱和度为77%~80%,给予鼻导管及面罩吸氧,调整氧流量10 L/min,血氧饱和度仍低于80%,告知病危,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2月10日患者对无创呼吸机不耐受,改为储氧面罩吸氧15~20 L/min,仍憋喘。2月13日患者血氧饱和度86%~90%,憋喘明显,活动后加重,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2月16日15:00患者病情危重,憋喘,调节吸氧流速60 L/min,氧浓度90%,血气分析示:pH值7.49,氧分压85 mm Hg,二氧化碳分压50 mm Hg,乳酸3.80 mmol/L,该患者呼吸窘迫,17:35给予镇静药物后,行气管插管,过程顺利,插管距门齿22 cm,呼吸机辅助通气,PS+SIMV模式,吸氧浓度(FiO2)60%,呼吸频率18次/min,PEEP 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潮气量(VT)360 ml,吸气时间(Ti)1.0 s,PS 13 cm H2O。心电监护示心率91次/min,血压162/89 mm Hg,血氧饱和度86%~92%。给予适度镇静镇痛、留置导尿管、鼻胃管,给予能全力1000 m1/d鼻饲,加强肠内营养能量供应。设立ICU监护病房,重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患者。2月17日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值7.49,氧分压114 mm Hg,二氧化碳分压 57 mm Hg,血氧饱和度99%,碳酸氢盐43.4 mmol/L,标准碳酸氢盐 38.5 mmol/L,二氧化碳总量45.1 mmol/L,碱剩余17.4 mmol/L,葡萄糖7.4 mmol/L,乳酸1.6 mmol/L,钾3.2 mmol/L,游离钙1.08 mmol/L,血红蛋白119g/L。调整呼吸机参数:PEEP 8 cm H2O,FiO270%。患者D-二聚体 65.45 mg/L,加用依诺肝素40 mg皮下注射抗凝,1次/d,给予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全力1000 ml/d鼻饲,加强肠内营养能量供应,人血白蛋白10 g 静脉滴注,1次/d,纠正低蛋白血症,伏立康唑改为0.2 g 静脉滴注,每12 h 1次,暂用螺内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对症处理。2月19日开始,每天俯卧位通气8 h,效果较好。呼吸机FiO280%,PEEP 12 cm H2O,PS 30 cm H2O,VT 500 ml,血氧饱和度90%。已应用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加强抗感染。定期俯卧位通气,控制液体量2000~2500 ml。2月21日,颈部、胸部及腹部有皮下握雪感。血气分析示:pH值7.33,氧分压112 mm Hg,二氧化碳分压93 mm Hg,血氧饱和度98%,二氧化碳总量51.9 mmol/L,碱剩余19.3 mmol/L,乳酸3.6 mmol/L,钾4.5 mmol/L。考虑有皮下气肿,存在肺损伤,控制呼吸机参数勿过高,调整呼吸机模式为SIMV压控,Pi 25 cm H2O,PEEP 5 cm H2O,FiO280%,监测分钟通气量,复查血气分析及床旁胸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气肿范围并做好标识,严格交接班。2月22日,胸部及腹部及左下肢有皮下握雪感,皮下气肿较前扩散,局部针管抽气治疗。2月23日,颈部、胸部、腹部(至双侧腹股沟处)及左下肢有皮下握雪感,皮下气肿较前扩散,考虑正压通气导致的损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降低呼吸机压力支持参数。2月26日患者pH值7.45,二氧化碳分压59 mm Hg,氧分压95 mm Hg,皮下气肿面积较广,考虑正压通气导致的损伤,但二氧化碳分压较高,适当增加吸气压力,改善分钟通气量,降低二氧化碳水平。痰培养无革兰阳性球菌证据,停用利奈唑胺;患者有腹泻,考虑肠内营养不耐受,减少瑞能用量,为保证营养供给,加用卡文1440 ml,停用脂肪乳。2月27日,患者试脱机,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调节呼吸机模式为CPAP,20 min后患者呼吸频率增快,出现“三凹征”,调节为PS+SIMV后,症状缓解,不给予脱机,颈部有皮下握雪感,面积较前明显缩小。2月29日,颈部、前胸未触及握雪感。3月1日,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更改为CPAP模式,FiO240%,Pi 12 cm H2O,PEEP 5 cm H2O,VT 250 ml,分钟通气量12 L/min,血氧饱和度98%。患者未镇静镇痛,自主呼吸有力,苏醒状态,呼之可应,经医疗组讨论,于今日11:10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10 L/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左右,患者呼吸平稳,未诉憋喘,成功脱机拔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1:00患者呼吸困难,血气分析示 pH 值7.25,二氧化碳分压83 mm Hg,氧分压260 mm Hg(吸氧5 L/min),立即给予无创辅助通气,ST模式,IPAP 16 cm H2O,EPAP 5 cm H2O,吸氧10 L/min,VT在450~500 ml。心电监护示心率85~95次/min,血氧饱和度95%左右,22:21复测血气分析pH值7.41,二氧化碳分压61 mm Hg,氧分压57 mm Hg。3月4日,患者神志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高流量氧疗交替进行中,血氧饱和度98%。3月7日,为减少腹部胃肠胀气,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氧浓度45%,流量50 L/min,血氧饱和度99%。体温36.2 ℃,鼓励患者保持坐位,适当增加运动。3月15日,患者诉左侧颈部疼痛,查体发现左侧颈部可见簇级分布红斑丘疹及丘疱疹,疱壁紧张,疱液清亮,皮肤科会诊后,考虑带状疱疹,给予清创术1次,同时针吸疱疹液送病毒检测,局部皮肤加强消毒,给予更昔洛韦250 mg入液静脉滴注,维生素B1和B12肌内注射,嘱勿接触水。3月16日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RNA检测-鼻咽拭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壳蛋白基因阴性,新型冠状病毒开放阅读编码框1ab 阴性。3月17日,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氧浓度40%,流量35 L/min。监测脉搏氧饱和度98%,心率82次/min。查体:颈部及前胸部皮肤发红,水泡已干燥。3月20日,患者鼻导管吸氧5 L/min,生活部分自理,可搀扶下床活动,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营养状况好,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及功能锻炼。4月4日,患者一般情况好,生活自理,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设立ICU病房,由ICU专科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执行重症患者护理常规,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肢体肌力变化,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并调节氧流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 h出入量,观察尿液及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做好皮肤护理,给予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皮肤清洁,每1~2 h翻身、叩背10次,容易受压部位贴泡沫减压贴敷料,防止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观察患者肌力情况,严格交接班并详细记录。

2.2 心理护理 隔离病房是无陪护病房,患者病情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易产生恐惧、愤怒、焦虑、抑郁、孤独、睡眠障碍、担心家人等问题,评估患者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及行为变化,给予患者心理调适等干预措施[5]。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介绍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分享治愈案例,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连续的信息支持,避免其接收不正确的信息,加重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多与家人联系,同时病区设有移动爱心书架,鼓励患者阅读书籍,转移其注意力;患者气管插管期间,与其家属电话联系,家属电话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强面对。病房循环播放舒缓音乐,医疗队护理部主任起草“给病友的一封信”,并录制普通话和武汉话两种音频在病区播放,拉近了医患距离,真正成为“一家人”,改善患者的孤独感,加速疾病康复。

2.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 该氧疗方式是改善患者重型呼吸窘迫症状的重要手段,根据鼻孔大小选择鼻塞导管并妥善固定,应选择小于鼻孔直径50%的鼻导管。同时面部、耳廓等受压部位局部贴大小合适的减压帖敷料,调节鼻导管固定带的松紧度(容纳两指),防止造成器械性压力性损伤[6]。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HFNC的参数,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耐受度、舒适度和痰液黏稠度等情况调节氧流量及温度,温度一般在31~37 ℃[7]。保持呼吸道和呼吸管路通畅,避免管道受压,防止堵塞或漏气,鼻塞导管位置应高于管路和机器水平高度,防止湿化不足或管路过度积水误入气道,引起误吸或呛咳。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须选择临床有效的最低吸氧浓度,防止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暴露于纯氧的时间尽量不超过24 h。一旦发现患者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通知医生,对症处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防火、防震、防油、防热。根据ROX指数调整和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8]。

2.4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①适应性连接:a.半卧位,床头抬高 30°~45°,保持气道通畅。b.选择适合的鼻面罩,使之佩戴舒适,漏气量最小(<30 L/min)。c.使用头带将鼻面罩固定于患者面部,头带下可插入 1~2指,同时将面罩连接机管路。d.通气参数调至初始化,开动呼吸机。逐渐调整参数至合适的数值,压力支持 10 cm H2O 以上。②通气效果判断:a.观察EPAP是否达到相应水平,辅助呼吸肌动用参与是否减少或消失。b.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减慢,是否可闻及清晰的双肺呼吸音。c.观察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是否改善,如无明显改善,调整参数、检查是否漏气,4~6 h后复查血气,若仍无改善,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d.床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通气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及参数等。e.气道温湿化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易致痰液黏稠、排出困难,给予足够的液体量,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及多次少量饮水,应用加温湿化器等,促进痰液排出。

2.5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 ①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接模肺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调节好模式及参数。②连接气管插管,观察有无机器报警等,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安全,呼吸及管路为一次性使用。③做好气道湿化,湿化罐内及时加入适量无菌蒸馏水,使其维持吸入的气体最佳温度在37 ℃,湿度100%。④呼吸机管路应低于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及时倾倒集水灌内的冷凝水,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⑤人工气道管理:按防护要求使用密闭吸痰管,评估分泌物的量及性质,进行雾化吸入时,呼气端连接过滤。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参数,观察患者有无人机对抗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9]。⑦若呼吸机出现故障,应立即连接简易呼吸器,并更换备用的呼吸机。

2.6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会使重力依赖性肺区域扩张,心脏及大血管转至肺底,减小肺泡的应变和应力作用,使VT、血流分布更加均匀,改善肺泡的通气血流比,从而改善血氧饱和度[10]。同时,俯卧位能使大气道变得更直,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风险降低,是肺保护通气的重要措施[11]。俯卧位通气时应注意:①操作前禁食2~4 h,停止胃肠营养供给;清理口、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断开不必要的静脉通路;固定好引流管;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②翻转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避免牵拉、挤压等,保证患者安全。③翻转完成后,连接好各静脉通路及固定好引流管。④若不能耐受俯卧位通气治疗,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做好镇静评分。⑤严密检测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拍背促进排痰。⑥受压及骨突部位贴减压贴敷料,防止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2.7 气道管理 ①气管插管时行口腔护理,4~6次/d,保持口腔清洁;采用密闭式吸痰,及时吸出气管及口腔内的分泌物,详细记录痰液的性质、颜色、量,保持气道通畅,吸痰时操作规范、动作轻柔,防止分泌物喷射污染自己;每班测量管路深度,做好标记并记录;气囊压力适宜,每4 h放气1次,每次5~10 min;持续气道湿化,防止痰液黏稠阻塞管路。②有效排痰护理:床头抬高30°~45°,患者清醒期,鼓励其采取半坐卧位或头高位咳嗽、咳痰,给予叩背,使用医疗队发明的无气溶胶式雾化器进行雾化,诱导排痰;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持续气道湿化,每1~2 h翻身、叩背,及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并记录痰液性质、颜色、量。

2.8 镇静镇痛护理 ①应用药物手段及暗示疗法、音乐疗法、交谈、给予舒适体位等非药物手段减轻好或解除 ICU患者的疼痛、焦虑及躁动。②尽量去除导致疼痛、焦虑等的诱因。③通过改善患者居住环境、进行医疗及护理干预来改善睡眠质量。④定时进行RASS镇静程度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⑤进行可能会导致患者疼痛的操作前,先使用非药物或镇痛药物干预,以减轻疼痛。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根据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给药速度。

2.9 胸部物理治疗 患者后期肺功能康复治疗非常重要。①呼吸功能锻炼:如指导缩唇呼吸、腹式(膈肌)呼吸等,以增强胸腹呼吸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每天练习3~4 次,每次重复8~10个呼吸周期。②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注意痰液引流,指导有效咳嗽,胸部叩击协助排痰,必要时经口鼻腔吸痰,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加强气道湿化,辅以震动排痰仪、咳痰机或体位引流,以利于痰液的清除。

2.10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①VAP护理:抬高床头30°~45°,翻身、叩背促进排痰;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压应维持 25~30 cm H2O;加强呼吸机内外管道的清洁、消毒;评估使用镇静药物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减少镇静剂的使用;每班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撤机或拔管;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尽早进行康复训练。②气胸:应避免设置过高的VT或压力支持或PEEP。一旦怀疑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片检查,联系胸外科医生会诊,必要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③腹泻:加强腹部保暖,腹泻严重患者应暂时禁食,按时给予止泻药物,并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加强翻身,查看并清理粪便,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性质、颜色及次数,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做好臀部皮肤的清洁和护理。④失禁性皮炎:注意患者肛周的皮肤清洁,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软纸轻擦肛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在肛周涂抹赛肤润等药物加以保护。

2.11 营养支持 除给予静脉营养液外,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给予留置胃管,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液及医疗队料理机特制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保证基本营养需求[12];拔除胃管后,鼓励经口进食,给予医疗队自制营养餐,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易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提高免疫力。

2.1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 患者持续药物镇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栓风险评估为高风险,采用物理和药物预防,每天给予患者踝泵运动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做下肢按摩或垫高改善静脉回流。

2.13 皮下气肿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气肿范围并做好标识,严格交接班,对范围小者多可自行吸收,无须处理;对范围大者观察气肿发展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14 导管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加强对气管插管、鼻胃管、导尿管等各导管的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及时评估、尽早拔除各种留置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15 健康教育 ①出院时,详细为患者讲解使用的药物、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并确保其掌握,出院14 d后复查CT,如有不适,及时复诊。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理运动计划。③平衡膳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④避免产生不良因素刺激。⑤使患者学会有效呼吸和咳嗽咳痰技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⑥鼓励患者进行耐寒和呼吸功能锻炼,如用冷水洗脸等,以提高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⑦戒烟并避免二手烟。⑧居家隔离14 d,避免近距离接触,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外出戴口罩,如有发热、咳嗽等及时上报。

3 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潜伏期长、传染性极强,尚无特效药及成熟的治疗方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是全新的挑战,患者病情危重,机械通气、吸痰、雾化、俯卧位通气等也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医疗队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级防护标准及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多次感控测评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个别掌握不全的迅速加强培训,全员正确率达到100%,做好自身防护、全员零感染是重中之重[15]。本例为高龄患者,免疫功能弱,病死率高,病区设立ICU病房,重症医学专科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执行重症患者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做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呼吸功能锻炼,吸痰,预防VTE及并发症,气道管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同时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最终患者康复出院,生活自理,医疗队全员无感染。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插管
糖臬之吻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