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智慧交通建设研究

2021-12-31魏玉晓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4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十四五

魏玉晓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020年4月,《呼和浩特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发布。同年,9月20日,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呼包鄂乌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2021年1月,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在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上线启动。2021年4月,包括便民服务、政务办事、文化教育、政民互动、智慧出行、智游青城、健康医疗、新闻资讯等八大版块的“爱青城”App上线。呼和浩特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2.0时代,智慧交通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需要积极推进工作。

1 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

2016年11月,《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2476号)》中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定义:新型智慧城市,以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转型为本质,通过提升城市精准化治理能力,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中首次提出“智慧交通”。目前我国没有对其进行规范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涉及的智慧交通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打造的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技术的智慧交通一体化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由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的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2 “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交通现状分析

“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0 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8 991km。呼和浩特市进入高铁时代,张呼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呼和浩特地铁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分别开通了1、2 号线,运营线路里程达49.037km,车站44 座(含换乘站一座)。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创建验收。

呼和浩特公共交通万人拥有量达23.76标台;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达到38.41%,公交分担率达37.38%,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的54.36%,居全区第一。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87.6%。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车和公交车基本全部使用新能源。信息化支撑保障更加完善,出行服务平台与“掌上青城”“车来了”等App实现数据共享,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100%,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全覆盖。

3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基础交通设施满足不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需求

目前,呼和浩特地铁只有1、2号线,可达性差,单纯利用地铁满足不了乘客出行需求,不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呼和浩特公交场站虽然规模上基本满足公共汽电车停放需求,但是大部分在城市外围,中心城区场站还是不足,布局与需求严重不匹配。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于1958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航,设计吞吐量为百万人次。2019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 300万人次,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新机场建设迫在眉睫。

3.2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需完善

“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加强城市公交车安全管理实施意见》等30项综合扶持呼和浩特交通发展的政策,指引着“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交通的发展方向,但这些政策缺乏关于呼和浩特智慧交通的具体规划方案。

3.3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行业标准规范缺乏

目前,呼和浩特智慧交通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政务云平台升级、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部分整合等等,但是缺乏规范标准,无法为行业优先发展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会影响呼和浩特智慧交通体系的建立。

3.4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研发成果转换能力不足,科研项目缺少整合、重复多、连贯性差。

3.5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程度不高

“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共享,但是没有全面开放,很多部门互不沟通、各自为政,多次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信息不共享,导致数据不准确,对决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6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智慧交通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物流、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缺少融合联动。

4 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建设建议

4.1 继续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规划

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地铁3、4号线及机场快线的建设工作,使得地铁线路成网,这样才能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加强对城市内公交场站的优化,满足交通运营需求。比如城市内部建设小型首末站,城市外围建设枢纽站。探索城际多层次轨道网,完善呼包鄂乌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开展呼包鄂乌城市群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重视“智慧机场项目”,把它打造成呼和浩特市智慧交通建设的亮点。在该项目中,要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提升智能化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

4.2 完善呼和浩特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

依据《呼和浩特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2020-2022)》,制定适合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发展的特色规划方案。指引“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智慧交通建设发展。

4.3 健全呼和浩特智慧交通行业标准规范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逐步建立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呼和浩特智慧交通标准体系,为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保障。

4.4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有效的科研合作机制,鼓励与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创新合作,快速提升呼和浩特交通科技的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换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激发设施潜能,提升城市各方面信息互联互通水平。

4.5 实现所有信息资源共享

推进呼和浩特市交通大数据平台统一接入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大脑,实现所有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由此支撑政府规划决策,行业运营管理和公众智慧出行服务等。

4.6 培育智慧交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智慧交通与信息产业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共享交通健康发展;推进智慧交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打造呼和浩特特色旅游项目。推动大数据、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决策能力。

4.7 推进智慧交通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拓展智慧交通的治理深度和治理广度。健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事权划分、资金保障等体系。注重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进协同共治的局面。

4.8 建立智慧交通服务体系

完善无障碍公交服务。在大型公交的场站设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标识,提高公共交通无障碍水平;探索多元创新公交服务。开旅游专线、通勤班车等等,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推进地铁与公交的一体化服务。对轨道沿线的常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使它们实现“零换乘”;积极推进呼包鄂乌城市群城际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根据不同需求定制多样化客运方式。

4.9 建立智慧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城市系统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城市交通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提前采取措施应对类似突发事件。可采取智慧化的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城市交通系统疫情动态风险评估预警,提前预判,为防控部署提供决策支持。

5 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首府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笔者分析了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呼和浩特智慧交通建设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十四五
呼和浩特之旅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诗书画印
最近的草原休闲游
呼和浩特市将对部分公办、民办高中进行整合撤并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