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程关于死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31罗月英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谈论本课生命

罗月英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中山 528478)

一、死亡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2003 年张云飞在《呼唤生命教育》一文中,提出了“生命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包括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教育。疫情期间,悲伤的情绪弥漫全国,开展死亡教育显得更加迫切。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谈论死亡、面对死亡、正视死亡,才能缓解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恐惧与焦虑,才能敬畏、珍惜生命。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为论生,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属,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2019 年,人大代表呼吁全民开展死亡教育;全国目前仅仅有少部分大学(主要是医学院)开展死亡教育;全国目前为止仅有一本关于死亡教育的教材和读本。除此之外没有找到在中职学校开展死亡教育的相关材料。

开展死亡教育所受到的阻力,首先来自家长,家长担心死亡教育会引发学生接近死亡,让死亡变得触手可及。死亡教育谈论死亡,并不是教学生如何死亡,而是让学生坦然接受生命的有限,对生命有敬畏之心,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阻力其次来自学生对死亡的恐惧。中国人很忌讳谈死,连圣人孔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因为内心恐惧死亡,不谈论它是最好的心理防御。对于死亡的忌讳或逃避,无助于我们直面死亡,更难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打破这种禁忌,必须公开、坦然谈论死亡。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打破中国传统文化死亡忌讳的教育。在课堂谈论死亡,缓解学生对死亡的恐惧,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懂得生命的有限,学会珍惜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负责。

二、死亡教育的具体实施

现以《最好的告别》教学为例,在中职生中实施网络教学开展死亡教育。课程以“最好的告别”为主线,学生从公民、他人、个人的角度,由远而近,探寻怎样的告别才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最好的告别。

(一)课前调查

课前设计了五个问题了解学生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情感态度:①你是否有亲友死亡的经历?②你忌讳谈论死亡吗?③你认为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谈论死亡吗?④面对身边的死亡,当时你的情绪如何?⑤关于死亡,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课程实施

1.创境激趣

以“2020 年4 月4 日上午10:00,我们在哪里?国家在做什么?企业在做什么?人民听到什么?人民在想什么?”为题,让学生回顾2020 年的清明。

“我们在哪里?”——图片展示生病的大公鸡,虽然大公鸡生病了,但经过14 亿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终于缓和了。

“国家在做什么?”——展示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默哀、天安门广场下半旗的图片。国家永远纪念在疫情中牺牲的同胞和烈士。

“企业在做什么?”——展示灰色的淘宝,微信小游戏、腾讯游戏、腾讯音乐、王者荣耀暂停服务一天的通知,企业放弃一天的盈利来纪念。

“人民听到什么?”——播放武汉当天的鸣笛声,通过声音重温这份悲鸣。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的英雄值得我们纪念。

“人民在想什么?”——播放快递小哥在送餐途中,停在路边默哀,潜然泪下。展示平凡的人民,深情的回应。

2.云祭英魂

由于疫情关系,各地民政部分在清明假期前纷纷发文,暂停市民现场祭祀活动,提倡网上云祭扫。因此课堂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起云祭英魂的云祭扫活动。“因为有你们,我们离健康更近了一步,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你们很伟大”学生在学习空间,对烈士表达感激。通过学生的寄语,达到生生影响的教育效果。

学生表达对烈士的追思后,引导学生讨论:对于抗疫英雄最好的告别是什么?“你们安心去吧,剩下的交给我们”“曾经是他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保护他们”展现了00 后中职生的责任与担当。

3.人生告别会

选取电影《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身患绝症,为自己开人生告别会的片段。本片段通过葛优幽默、直白却又悲伤的画面,让学生的情绪从哀悼烈士的情感中缓过来,从而平静、轻松地面对死亡的话题。最后讨论:如果你是其中的亲友,你觉得对他最好的告别是什么?完成学生从公民角度到亲友角度的转换,来面对和讨论死亡。

4.临终遗命

假若来到生命的尽头,剩下的时间仅仅够你完成10 件事情,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临终遗命活动让学生从亲友角度切换到个人角度,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这便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最好告别。由于线上教育时间的限制,以及部分学生觉得这是比较隐私的问题,不太愿意分享,这个环节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思索并记录下来。

5.课堂小结

课堂引用一段“10 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的视频,以轻松的方式谈论死亡的话题,消除学生对死亡话题的忌讳。

(三)课后拓展

1.课后调查:为测量本课的教学效果,设计了4 道选择题来了解学生对死亡的态度转变:①本课是否引起你对死亡的负面情绪?②你对谈论死亡忌讳吗?③在课堂上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否有必要?④经过本次课程,是否改变你对死亡的态度?

2.课后作业是人生的最后要完成的10 件事情,以及要说的话。00 后是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相较于90 后、00 后出现了更多的奉献精神,多人出现了“签署器官捐献协议”“把余下的财产捐出去”“做慈善”“去山区”等。

3.课后视频选取《寻梦环游记》作为课后选看电影,该电影是对青少年死亡教育最好的电影题材。电影对死亡的诠释视角独特: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这很好的阐释了“有些人死了,却仍然活着”。除了死亡,电影中表达出爱、亲情、勇气、梦想的积极元素,强烈冲击青少年的心灵。

三、课后反思

(一)教学成效

本课创设三种情境,让学生分别在公民、亲友、个人角度谈论死亡,用轻松幽默的视频,缓解学生对死亡的恐惧,引发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懂得生命的有限,更好地珍惜当下。重新审视目前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的牺牲,无数抗疫英雄的逆行换来的。心怀感恩,心怀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唤醒学生公民意识,勇于担当使命。

根据课前、课后调查11%的学生由课前的忌讳谈论死亡到课后的不忌讳,24%的学生由课前的“认为不必要在课堂谈论死亡”到课后觉得有必要,这种态度的转变充分说明本次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

(二)特色亮点:

1.生活教育与死亡教育相结合

“生活即教育”,死亡本是生活的一部分。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悼念、祭拜先人的时节。2020 年的清明因为疫情的影响更为特殊,人民因为疫情关系无法祭扫。本课通过真实的课堂对话,把云祭扫搬到课堂中,引导对抗疫英雄的深切悼念,引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让学生们从这场疫情中感受生命,思考生命存在价值与人生道路选择。

2.思政教育与死亡教育相结合

本课通过“2020 年4 月4 日上午10:00,我们在哪里?国家在做什么?企业在做什么?人民听到什么?人民在想什么?”的回答,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政治认同,热爱祖国,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云祭英魂云祭扫活动,提醒学生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良好的课堂情绪把控

让学生接受、面对死亡的最好方式,是为学生营造轻松而安全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接纳自己的恐惧。而如何引导学生从悼念抗疫英雄的悲伤情绪中走出来?本课选取了电影《非诚勿扰》中,李香山人生告别会片段及《10 后谈死亡》,为学生营造幽默、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情绪从沉重悲伤到坦然面对。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1.时间控制。本课的活动、讨论及视频较多,要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情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0 分钟的线上课程时间并不足够,往往造成拖堂。因此本课把部分活动变成课后作业。在时间把控和学生充分讨论、表达之间存在矛盾,教师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

2.情感把控。本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泪中有笑的情感中,谈论死亡,感受到死亡的悲伤情绪,也同样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乐观。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自我情感控制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从悲伤和恐惧中走出来,积极面对生活。

3.教育时机的把握。疫情时期及清明时节,是本课最佳的实施时机,一旦错过教育时机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同时本课也可以作为面对亲属去世、班级成员去世时的心理辅导课程,并适度对学生进行哀伤辅导。

猜你喜欢

谈论本课生命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当我们在谈论“数字新闻”及其研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谈论
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