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资源 联结阅读 互动评价
——状物类习作教学策略谈

2021-12-31吴林妹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状物习作植物

□吴林妹

统编教材在第二、三学段安排了若干次状物类习作: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国宝大熊猫》、四年级下册的《我的动物朋友》、五年级上册的《我的心爱之物》《介绍一种事物》。这些话题都比较有意思,学生都有话可讲。可见,编者在习作内容上做了比较精到的选择和安排,扫除了学生习作的壁垒,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真实的感受。此外,教材中的状物类习作在编排上还具有承接性和递进性,架设了较好的能力发展之梯。如《国宝大熊猫》的习作关键点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初步整合;《我的动物朋友》的习作关键点是根据不同的情境,抓住动物不同的特点来介绍;《我的心爱之物》则需要学生从“物”走向“情”,找到喜爱的原因,以此作为切入口进行介绍。那么,面对这些状物类习作,该如何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效实施教学?笔者进行了相关实践与探究。

一、活用资源,打开习作思维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好生活资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一)唤醒记忆,激发表达欲望

习作需要热身,生活就是最好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进生活。如在《我的植物朋友》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照片快闪的方式,展示学生熟悉的植物,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各种有关植物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开启习作之旅。当然,教师要对快闪的照片精心挑选。就植物的来源而言,可以就地取材,选取教室植物角或者校园里的植物来唤醒学生的记忆;也可以扩大范围,选择家中种植的植物或者学生上下学路上的植物来激发学生的记忆。就植物的颜色而言,有葱绿的,有鲜红的,有几种颜色相间的,要用丰富的色彩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就植物的叶子而言,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针状形的,有的是手掌形的,以此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通过设计这样的场景,教师努力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聚焦“植物朋友”,尝试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精心选择照片时,还要从习作的各个维度入手,渗透观察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植物,引导学生丰富观察的视角,为习作做好铺垫。

(二)设置任务,激活习作动机

课堂上,教师可再现生活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引发他们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需求。

状物类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是建立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写话《我想养小动物》的基础上的。如何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尝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寻猫启事”为抓手,再现生活场景,发动学生一起来寻猫。这一任务有效链接习作要点。学生能较快进入习作状态,尤其对“抓住特点”这一习作要求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有效化解了课堂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掌握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习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加固课堂内外的联系,联结学生已掌握的习作能力,以此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读者意识,即明白为何习作。他们的习作动机被有效激活,为习作能力螺旋上升提供了可能。

(三)生生交流,促进能力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介绍一种事物》一课时,教师可提前一周让学生把想介绍的物品的照片张贴在教室里,然后请全班学生各自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说说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接着,教师请准备介绍此事物的学生依据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资料搜集。最后,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完成习作,并将习作读给对此事物感兴趣的同学听。这样,前有提问,后有呼应,真正让习作发挥了沟通与交流的功能。

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为学生指明了搜集资料的方向,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二、联结阅读,架设习作台阶

(一)下水文引路,探究习作秘密

教师可通过展示下水文的方式,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对比中自主发现习作的秘密。下水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可以是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借鉴的,也可以是凸显习作问题、供师生剖析研究的。这需要教师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而定。

如在《我的动物朋友》一课中,学生的习作难点是抓不住动物的特点,泛泛而谈。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下水文,对照教师提供的三只猫的图片,猜测老师寻找的到底是哪只猫。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意见不一、争论不休的现象。如此,学生就能发现下水文的价值所在,知道如果描写猫的外形时没有抓住特点,就会导致寻猫失败。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于抓住特点写动物以及如何抓住特点印象深刻。可以说,下水文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要想突破习作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需要经历真实的学习。而下水文适时嵌入教学环节,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二)单元整组引路,迁移表达方法

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单元整组教材,有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并通过适当的读写联动,建构学生的言语范式,再通过比较的方式,指导学生在筛选中进行优化,从而顺着阅读阶梯攀登习作高峰。

如在《我的心爱之物》一课中,教师可以联系习作所在单元的整组文本推进教学。该单元中,既有动物类描写,如《白鹭》《珍珠鸟》,也有植物类描写,如《桂花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迁移课文中精彩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为什么会成为“心头好”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白鹭》一课,写出画面感,也可以模仿《珍珠鸟》一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情感表达。

通过单元整组教材引路,学生习作时的思路是多维的,表达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选择,在选择中优化,在优化中内化,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互动评价,植入真实情感

评价是帮助学生与伙伴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评价中植入真情,能让学生既提高习作能力,又学会沟通技巧。

(一)课内分享,相互助力

趁热打铁,展开评价,对于学生的习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握课内的黄金时间,组织学生分享习作,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针对同伴的习作做出评价,提供助力。

综观统编教材中状物类习作的要求,从第二学段借助资料或通过观察展开描写,到第三学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层级递进。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交流评价,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言中注入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组织学生分享习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彼此习作中的亮点,像“我觉得你的习作选材好,因为……”“我觉得这里的用词好,如……”“我觉得这几个句子写得特别好……”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情谊。

除了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亮点,在习作分享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强调习作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将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

此外,学段不同,分享的形式和用意也不同。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分享重在相互提点;第三学段学生的习作分享重在自我建构。教师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尽情享受习作进阶的快乐。

(二)课外发声,增强自信

习作除了在课内与同伴分享,还可以在课外“发声”。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的习作在班级之间进行漂流,并请读者写下阅读感言,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可以精心设置“读者群”,让同伴、家长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张贴。以《我的植物朋友》为例,如果学生写的是班级植物角的植物,就可以把他们的习作打印出来,挂到植物上,作为它的介绍,供全班对照学习。这不仅让学生有兴趣习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当然,让习作在课外“发声”,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采用不同方式。

总之,统编教材中的状物类习作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既观照了学生的需求,又关联了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前后勾连,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螺旋上升。教师要充分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一方面运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习作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对习作有亲近感,另一方面借助阅读资源,让学生迁移运用教材中的表达方式,满足情感需求,同时还要加强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

猜你喜欢

状物习作植物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