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中国美术创作走向

2021-12-30张旭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球化

张旭

摘要:1976年后,美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对“文革”及中国文化和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时期。美术界出现了极大反响的“伤痕美术”。尽管它的出现受到了文学的启发和影响,但是它仍然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上对艺术的态度都更加宽容,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各种展览中并没有因为倡导主旋律,就使前卫艺术或非主旋律艺术彻底消失。

关键词:伤痕美术;写实主义绘画;现代主义艺术;全球化

一、伤痕美术

1976年后,中国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随着社会的变化,美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对“文革”及中国文化和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时期。反思的结果就是在美术界出现了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的“伤痕美术”。“伤痕”题材的作品主要表现为两类,—类是关于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受迫害的题材,一类是与知识青年在文革中的特殊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以高小华的《为什么》为代表,作品达了其自身的经历和长期积抑在心里的困惑,画面紧凑,以铅灰色调和厚重的笔触在视觉上造一种压迫感,人物的姿态、表情、服饰以及周围的环境等,都表现了作者用心营造的一种悲剧性气氛。

“伤痕美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在于,这些美术家第一次敢于通过艺术创造的方式,直接质疑自身内部的错误和失误,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艺术家们能彻底否定之前,对曾经提出疑问、反思和揭露,这就说明,新时代艺术家们开始有了批判现实的意识和需求。张红年的《那是我们正年轻》,王川的《再见吧,小路》,何多苓等的《我们曾唱过这支歌》等作品,都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

二、写实主义绘画

继“伤痕美术”之后,真正回归到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的,无疑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代初的一批描绘乡村和农民题材的“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罗中立的《父亲》,以一种新的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再现中国农民支撑了一个偌大的民族却仍然贫穷落后、艰难生存的现实。罗中立借鉴了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画出老人满脸的纹、干裂的嘴唇、粗糙的大手以及一个旧瓷碗,以苦涩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力量打动了中国人的心,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用西藏藏民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形象、纯朴的生活来展示人性的自然之美。作品中有对现实的直观描述,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粗犷沉默的汉子,那贫穷木讷妇女,那些虔诚的人们朝圣的场面……都是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的赞美。作者充分发挥油画本身的艺术表现力,以严谨的创作,将以往绘画甚至是摄影作品中也感受不到的真实的藏民形象和精神状态呈现在观者面前。其后孙为民的《歇晌》《腊月》,以日常化的生活场景,表达下中国乡村的纯朴与自然。

这些艺术家属于知青—辈,他们的作品能够直接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疑问,是他们在美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写实主义作为一股美术潮流,在油画、中国画、版画等各个美术门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都有—些优秀的作品问世。油画方面龙力游的《草原的云》,韦尔申的《吉祥蒙古》;中国画方面,何家英的《十九秋》,陈白一的《三月三》,郑小娟的《山雀》;版画上吴长江的《藏区组画》表达他对藏民那种醇厚的风土人情的关注。

三、现代主义艺术

按照西方艺术史家的说法,现代主义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形式主义,承认艺术的自律性,即艺术就在于形式自身的价值;其二是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强调人的独立性、人的不可把握的非理性特点。而中国的“现代主义”或“现代艺术”,主要是指形式上的断裂和革新,也伴随着对人的思考,是针对传统绘画而言的。20世纪80年中期的青年艺术家已经不关心“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对—个具体身份的人,如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的描绘和表达,他们关心的是人的本质是什么?永远支配人命运、生命的东西是什么?或者生命本身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如何来表现?中国现代艺术对人的关注也就成为它的主要特征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文化”的关注。

1984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和平青年美展”上提出不迎合政治口号,摆脱文学描述,打破自然时空强调主体思考创作具有象征意义和手法多样化的作品。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在各地举办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与学术研讨,一时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现代美术浪潮。他们以新生的锐气和巨大的活力冲击着旧传统、旧格局、旧方法,比较著名的有“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江苏红色旅”等。伴随着这些活动,一些具有前卫意识的美术报刊也在发行,如《美术如潮》《美术报》《画家》等。

四、全球化语境中的美术

新写实主义不同于过去的写实主义风格。以喻红、刘晓东、方力钧、王劲松为代表。前两者的作品充满了逆反心理,试图摆脱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干扰,进入到个人生活甚至是非常私人的视觉空间中去;后两者的作品则具有明显的观念的隐喻,似乎是表现的与现实生活有极大差异的生活场景,好玩、有趣,又有着调侃、嘲讽,显示了作者的机智与才华。代表作有喻红的《少先队员》,刘晓东的《阳光普照》,方力钧的“光头泼皮”系列作品与王劲松的《大合唱》等。

超写实主义,类似照相写实主义,接近刻画细微的自然主义。它的作品更具有非政治化、非社会化、非英雄化的特征,以描绘平凡生活瞬间的细节为主。以李天元、赵半狄等為代表,他们着意描写平凡甚至是非常隐私的生活瞬间。

中国波普艺术,西方波普艺术通常是用流行的公众形象再造视觉经验,有意摆脱任何社会含意,尤其是政治含意。中国艺术家则借用波普的艺术手法,重新组合中国的公众形象,如宣传画等,由于这些形象的政治含意,因此也常常被称为“政治波普”。以王广义为代表,代表作有《大批判——万宝路》等。

荒诞表现主义,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它表现人物的丑俗,表现物欲横流,表现艺术的调侃与无奈。代表作有刘炜的《看电视的父亲》,作品中将以往有威严感、被美化的英雄人物,改变为真实可信的活人,具有滑稽感。

女性艺术,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艺术现象。代表作有众多女性所绘的花与梦系列以及现实日常生活即景。这些女性艺术家以女性特殊的生命体验,以及她们对于情感的关注,对于她们相关的生活环境的描绘,表现出某种独特的视角和立场。

猜你喜欢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新形态呼之欲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编读往来
中国的拥抱如何温暖全球化(观察家)
过度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