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转型挑战与机遇浅谈乡村数字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1-12-30包建银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客群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包建银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级战略,乡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国家目前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源,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多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指明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乡村的发展机遇也是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县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机遇,阐述了目前乡村数字金融业务的正确打开方式。

1.乡村数字化金融转型的主要难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需要正视的是,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较为薄弱,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此外,不同地区的涉农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金融服务也尚未完全形成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的环境。

一、没有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的支持

目前现存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为城市客群的直接转移,并没有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特定的场景及产业集群特点来开发特定的产品,整体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完善性和适配性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传统线下形式作业成本高,周期较长

传统金融机构认为农村群体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呈现资金需求呈现小额、短期的特征。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传统金融机构仍采用人工审批、线下作业的方式,线下的业务主要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尽职调查,通过各级权限的审批,形成各种形式的表格和文档,这样导致传统的金融服务整体的周期较长,业务成本较高,许多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和风险,在农村地區只吸储,少放贷,甚至不放贷,这就成为了农村金融面临融资难题的主要矛盾。

农村地区风险识别难

由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期处于盲点,这一直制约着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农民虽然也在不断接收现代征信,但征信在农村仍要借助传统信誉机制来维系和推动。农民对征信的认知还较浅。大部分农民对什么是征信、征信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一些信息收录到征信数据库并对外发布披露,怎样才算守信还是感到茫然。而且,借贷农民在生产所需、生活所用、经营所求、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借贷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出现诚信所支与失信所得的直接眼前利益比较心理、这对诚信的坚定性、自我约束性产生影响。以企业逃废债为代表的农村信用缺失现象一时还难以根除。

二、推广方式局限

农村客群的对金融服务认知尚浅

资本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要素。相同的,资金的支持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农村信贷投入是农村绝大部分资金的来源。但是目前农村客群的对金融服务认知尚浅:一是政策引导和宣传不到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虽涉及到医疗、环境、娱乐等多项措施,而对农村金融服务改善提及不多。二是在金融基础服务方面,广大农村居民对国家普惠金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政策知晓不多,部分农民对涉农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疑虑。

农村客群对新技术的接纳弱

农村客群对新技术接纳较弱,常规的产品流程中的验证码、动态密码、手势密码以及交易密码等各种密码让人晕头转向,尤其是知识水平不高或者年龄教长的一些农村客群甚至将验证码当做密码来使用。而上述现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是极为普遍的,虽然我们的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所服务的农村客群对于新技术的接纳速度是远远低于我们技术的革新速度。对于客观存在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智能手机的这部分客群是我们在推广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障碍。

2.乡村数字化金融发展的机遇

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数据称,中国“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类金融服务人员数量,不到城镇的三百分之一;农户信用数据缺失严重,农村居民信用档案建立量仅为城镇的四分之一。”目的国家在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等方式中大力发展,这给数字化以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政策前提。

一、数字技术降低了农村金融的前端交易成本

在需求端,数字技术大幅降低了农村居民寻求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数字金融服务完全基于信息网络和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突破了传统物理网点的时空局限,突破了偏远、小额、分散等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理论上,只要有网络信号覆盖,就可以实现“地球村”和7*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农村居民足不出户或在田间地头,就可以完成存、取、汇、兑、理财、投资、保险、消费金融等嵌入在手机APP中的各项服务。

在供给端,数字技术明显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普惠服务的交易成本,提升了服务的效益和效率。与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降低开户和账户维护成本的65-75%,现金存取成本的40-60%、支付和转账成本的90-95%。基于云计算和智能客服机器人,金融机构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批量化服务,大幅降低传统“一对一”模式的人工服务成本。

二、数字技术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后端技术支持

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可以对农村客户精准画像,实时输出征信分数、行为特征、金融需求和风险等级等指标。传统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可以借助这些后端技术,大幅提升信贷、保险、投顾、消费金融等前端业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大数据的优势在于优化征信和客户画像,解决信息不对称,助推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关键在于数据获取,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线上获取,通常在县域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采用。二是线下获取,通常在县域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采用。通常是金融机构与村民合作社、村委、乡镇(街道)等合作开展资信调查后,形成农户的大数据征信和授信。

3.乡村数字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着眼于农村农户客群

与农村产业场景相结合

核心产品的创新必须根据农村建设需求开展,需要贴合农村产业场景。例如根据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开办农副产品收购买方信贷等新产品与新服务;根据农村个体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开办农村生产经营贷款等等。

与农户客群实际需求结合

数字金融的发展要结合现实,这就要结合农村实际,为不同客户、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不同的服务标准。例如根据新农村建设住房建设的需求,开办农村住房按揭贷款;又比如根据农村大学生上学问题可以发放一些助学类的贷款等,同时在国家大力攻坚脱贫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针对如何改善农民消费水平的一些消费类贷款的产品等。

产品设计层面

金融产品是一种资本产品,有着其核心的产品属性和附加价值。其核心就是这个产品是解決客户何种需求的,能为客户带来怎样的核心利益;而附加价值就是金融机构能够为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比如说:节省客户的时间精力,降低客户的机会成本等方面,产品的附加属性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流程,体现在产品设计层面就是如何降低客户的学习成本,使得金融产品在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中变得更加的便捷、易用、和省力,如何让我们的金融产品对农村客群更加的友好是我们产品设计层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服务&推广方式变革

金融产品应市场需求而生,金融产品的推广面临最大问题是客户对金融产品属性等方面的认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银行客户经理与客户的近距离沟通,客户经理既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协助农村客户办理业务。更要结合传统服务模式和数字金融服务的方式,让客户满意、客户放心。面对农村客群整体金融知识缺乏的现实,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服务农民的精神,近距离的接触农民,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各农村金融机构要利用工作人员遍布城乡的优势,通过村委广播,乡村宣传车、播放电影、散发传单、上门宣传、村委认证等方式,做好金融知识及产品的宣传,为农民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着眼于农村金融机构帮扶提升

深耕农村金融服务

近些年来,涉农金融机构都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伴随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贷款增量明显。但从结构上看,农村金融扎根不够深,金融普惠性的使命感还有待加强,金融服务的真正下沉尚需努力,我们需要在农村金融领域继续深耕下去。

打开县域农村市场

要打开广大农村市场、做好服务“三农”使命,就必须做好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发展品质。要提升发展品质,首要的就是正确地定位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种金融产品,制定有差异的市场策略,以切合客户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金融产品是一种前卫的商品,能够衍生出很多的金融服务产品,县域金融机构要不断地创新产品,特别是对于县域城镇农村市场,潜在的需求还未得到完全的激发,产品的创新可以引导市场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银行良好的信誉形象。

猜你喜欢

客群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云闪付”关爱版 打通适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招行管理优质客户的基础是什么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农村金融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