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与拓展方向探讨

2021-12-30郄爱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馆空间

吕 霞,郄爱萍,林 静,康 璇

(河北农业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1)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其1989年出版的著作《绝好的地方》一书中率先从人类社会活动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称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公园、咖啡店等公共空间为第三空间。相对于家庭空间的第一空间和工作空间的第二空间而言,第三空间是自由、宽松、便利的,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没有职场的等级压力,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是人们自由地释放自我、放松心灵的愉悦交流的公共场所。在传统的认识中,图书馆空间是一个有着固定尺寸和建筑外壳的物理实体,一个被动、刻板、静止的“容器”。2009年意大利都灵市召开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提出了“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两个命题,标志着后现代“空间转向”思潮已经开始对图书馆空间观念和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吴建中等学者的倡导和引领下,国内学术界也为图书馆新的空间思考模式敞开了大门:“信息共享空间”“社会公共空间”“第三文化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社会创新空间”“学习交流空间”“知识生活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多元化阐释,赋予图书馆空间许多新的活力[1]。图书馆开始超越以印本文献为核心的传统服务,跨界发展新服务,其向城市和校园第三空间的演变趋势已成必然,也成为图书馆转型的最大亮点,正如专家所说,未来图书馆会体现两方面的价值:场所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2]。现代图书馆的未来新空间要考虑两个方面:①应该依然重视、尊重图书馆的传统,为藏书和围绕着藏书开展的各类服务保留空间,并对这类空间重新进行布局、设计方面的改造和创新,保留图书馆的“书文化”核心服务功能。②要为读者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般的文化环境,新增大量单纯用于服务的空间,如学习空间、创意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等,这些空间旨在为用户的学习研究交流提供友好的、有启发性的文化场所,与藏书关联不多,可以统称为“空间服务”,未来会逐步成为图书馆的新核心功能和发展亮点[3]。吴惠茹提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第三空间具有文化空间价值、社交空间价值和休闲空间价值等等[4]。随着这些理论的形成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图书馆空间概念不再是以馆藏资源为第一需求,围绕满足用户需求逐渐替代了文献流转在图书馆空间布局和空间利用上的新的努力方向。图书馆空间包括用于存储各种介质和资源馆藏的物理建筑空间和用于支持读者远程访问的数字化资源空间。笔者重点探讨图书馆实体空间布局与拓展。

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经典空间布局范例

探讨图书馆空间布局与拓展,需要不断学习与借鉴。学习先进设计理论,借鉴现有成功范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4.5万所高校,就有4.5万所高校图书馆。每一所图书馆就是一座知识宝库和文化殿堂。每一座图书馆都有别具匠心的设计布局、愉悦身心的优美环境。这其中有许多馆舍外观设计卓越,有许多馆舍内部装修精美,有许多馆舍空间美学一流,有许多馆舍细节人性和谐,有许多馆舍空间功能多元别致新颖等等。

国外图书馆空间布局各具特色。比如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新图书馆为了改善地下图书馆部分的采光,在绿地位置设置了一个倒三角形的玻璃顶采光井;明治大学和泉图书馆采用动静分层,装修及家具颜色随楼层上升逐渐变深的设计[5]。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其开设的Hunt图书馆中,为师生提供了专门的展览空间,即新兴问题共享空间,拓展师生的知识视野[6]。英国的考文垂大学图书馆将内部空间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和较为常见的图书馆空间区域划分如书库、自修区、多媒体区、报刊区等有所不同,该馆将以上元素混合搭配,将图书馆主要分成小组学习区、安静区、无声区、教学区、颠覆性媒体学习实验空间等空间区域[7]。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在馆内个人自习室中配置了隔音玻璃、静音地板并特别根据正规法庭的布局特点,为法学院的读者设计了模拟法庭,为特定读者设计了“阅读疗愈中心”;韦仕敦大学图书馆的“特殊读者之家”设计了轮椅通道、自动开门装置、无障碍洗手间等设施[8]。

我国国内大学也各有千秋。比如在我国香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3所高校图书馆已经设置了共享空间及讨论室,在空间布局上突破了小型布局,实现了多功能化下的大开间布局[9];台湾海洋大学充分发挥本校资源特色,专门设有“梦幻海洋VR体验区”;澳门大学图书馆在二楼有一个空中花园,位于五楼的悬挂式圆形展览厅与位于一楼的方形中庭大厅构成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与改造方面也精彩纷呈。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总馆馆舍由联成一体的东、西、北三部分组成。3个馆舍在3个不同的时代里完成。其体量、比例、色彩协调统一,浑然一体[10]。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主楼和配楼在外观设计上分别采用了歇山顶和攒尖顶以及相应的外檐形象。从整体到细部,都在与仿古式环境的协调和表现一定的时代感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交大—京东”创客空间成绩斐然,依托创客空间引进并开展多项创新创业沙龙、创新竞赛、创新研讨会等活动,对接多家科创类学生组织。厦门大学图书馆总馆专门设置有论文写作区,室外休闲学习区环境优美、绿树掩映;德旺校区图书馆专门设置有饮食区、包括摄影棚和棋艺室等休闲娱乐在内的创意区。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建筑气势恢宏,空间宽阔明亮,理想树、文化展槽、AI多功能空间创意无限。工学分馆创客空间充满工业时代建筑风格。信息科学分馆的创客咖啡屋、创客俱乐部之VR体验、双电脑屏、苹果mac屏、kindle等丰富的电子阅览设备以及专门设置的小憩室都充分体现着满满的空间设计智慧。医学分馆在布满错落绿植的入口处设置了简易的休闲座位充分体现了对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原则。

2 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与拓展方向

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提出了在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资源和空间”是始终贯彻于图书馆的三大要素[11],从“人”“资源”“空间”三要素出发,突出人在图书馆的位置,整合全媒体资源,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11]。图书馆空间场所的价值发掘可以通过空间科学布局与空间场所拓展来实现。

2.1 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设计

高校图书馆空间科学布局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内部空间功能布局、内部空间环境布局、外部空间环境布局。内部空间功能布局应该根据图书馆自身物理空间特点科学设置空间功能。比如在楼梯、走廊位置,大部分来这里驻足的学生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可以大声朗读或者背诵,可以将这里设置成专门的“阅读区”;在各个阅览室内,由于空间相对宽阔,桌椅相对固定,可以专门设置“安静学习区”;在一些大小不等的链接空间,可以根据空间面积灵活设置成不同的“学习讨论间”;同时基于读者需求和体验的不同,设置“自由学习区”“设备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运动区”“休息小憩区”等等。不同区域因不同时间不同内容可以固定亦可以灵活设置,这些区域的建立完全是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内部空间环境布局应该包括空间氛围、空间色调、空间灯光、空间家具桌椅、空间绿植等等。空间氛围可以考虑空间视野、空间装修装饰、空间科学楼层设置等等。空间色彩应充分考虑视觉艺术的诗意性,既要考虑不能过于单调又要考虑不能太过眼花缭乱,既要考虑缓解视觉疲劳又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空间灯光的选择上要考虑照明效果也要注意经济环保,灯具的造型和高低错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空间家具桌椅的大小、造型、材质、舒适度以及风格、色彩、创意性等,是空间环境布局的重点和亮点,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读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程度,是读者良好体验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选择和设置上需要慎重也需要设计者独具慧眼。空间绿植作为空间环境布局的重要点缀,不仅可以让图书馆空间更具生机,还可以让每个空间更生活化、艺术化、庭院化,让人们更有心情置身其中流连忘返。外部空间环境布局包括图书馆建筑外观、瓷砖造型色彩、外部玻璃幕墙、中央天井、广场、喷泉、雕塑、绿地、花卉、露台等等。这些建筑元素的设计既要考虑观感上的自然性和审美性,又要考虑便利性和实用性,是读者的室外活动空间和场所,便于散步、静坐、眺望、阅读、休憩、呼吸新鲜空气、与自然交流等,是读者进出图书馆的过渡空间,营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可以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受[12]。

2.2 高校图书馆空间拓展方向

随着读者需求的多元,现代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图书馆的空间结构、布局理念也在相应地改变。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作为资源的功能,作为空间的功能正在不断成为读者更重要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图书馆的结构布局,不断拓展图书馆的阅览空间,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因此,合理规划馆藏资源占用比例,缩小资源占用面积,增加读者阅览空间比例和使用面积是图书馆空间拓展的有效途径。

2.2.1 图书馆内部空间拓展。①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拓展应该重点考虑图书馆馆藏资源占用比例的拓展。比如服务台、阅览区、休闲区、讨论区、设备区、个性学习区、报告厅、培训室、多媒体区、咖啡厅等。依据二八定律,20%的馆藏能够满足80%的需求。因此,将20%的馆藏作为一线馆藏,剩余80%作为二线密集馆藏。这样,按照同样面积的密集书架是普通书架藏书量的2倍计算(笔者对实际藏书量进行了测量,书架均按照7层计算,相同面积的空间里,密集书架藏书量是普通书架的2倍关系)。比较不同藏书方式下馆藏所占面积,假设N万册馆藏普通书架所占的书库面积为S,按二八定律区分一二线藏书时,一线藏书所占面积为0.2S,二线藏书所占面积为0.8S/2,则共占据面积为0.6S,节省了40%的藏书空间。如果原馆藏占的面积基本是整个图书馆面积的40%,区分一二线藏书后,馆藏只需占24%的空间,以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为例,则可以节省出3 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可见,在规划馆藏所占据的空间时,需要合理调整馆藏的管理方式,提升空间利用率[13]。②合理规划馆藏占用面积还可以通过科学设置现有馆藏已有办公空间的有效整合来实现。比如有些图书馆在建成之初并没有将所有的房间都全部占用,有些没有规划的房间因为设置的空缺而被许多闲置资源或者无用资源长期占用。对于这些闲置空间应及时整理,尽快作为图书馆有效使用空间加以利用。还有一些空间因为电子设备的购置部分代替了原有资源本身的利用率,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资源的占用空间,比如报纸资源库可以经过有效整理,空出一定比例的空间作为读者使用面积。③图书馆的一些公共内部空间、碎片化的小空间也应该充分利用。比如一些走廊的拐角、一些建筑空间的衔接处等都应该根据空间的大小和环境的差异增加不同类型的桌椅、配备不同种类的灯具和灯光、配套的艺术装饰和绿植等其他软环境也要投入必要的精力做好。

2.2.2 图书馆馆周空间拓展。图书馆馆周空间拓展应该包括图书馆内部空间相临近的空间。比如天井、露台、庭院、各入门空地、下沉式花园或庭院、图书馆广场、停车场等最临近图书馆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作为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延伸,应该完全归入图书馆服务空间的拓展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设计和布局。基于这些空间场所的开放性和大空间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以园林式景观设计为基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空间的大小和空间造型,进行不同风格和结构设计。比如在天井位置,可以更多摆放石桌石椅等固定学习用具,可以增加小型鱼池,增加灵动性和休闲性。在露台位置搭建一些小型顶棚,可以放置沙滩椅、休闲摇椅、折叠椅等并增加相应风格的绿植,营造温馨、自由、舒适的空间体验。大空间的广场、庭院则应该进行一些大的造型设计与投入。比如设计一些绿色长廊、固定长椅、小型喷泉、绿色草坪等元素,增加休息座位、增加遮阴设施,让这些空间具有园林式小型景区风貌,让读者更愿意花时间在此驻足,无论学习还是休闲,一人享受还是几人小聚都乐在其中。

2.2.3 图书馆馆外空间拓展。图书馆馆外空间可以拓展到整个学校甚至校外。具体拓展途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图书馆与各院系图书资料室的资源整合。目前已经有许多高校将学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以总分馆的形式进行了很好的空间联合与对接。但依然有更多的学校在图书馆与各院系图书资料室之间是各自独立的。既没有资源整合也没有做到空间共享。笔者认为将这两者应尽快实现合作与共享,这是图书馆空间拓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项工作可以在图书馆与院系充分协商的前提下,由学科馆员进行沟通和具体工作是切实可行的。②应该在学校综合办公楼设置“自助借还图书馆”。该图书馆应该是在图书馆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有关部门或者校级领导沟通,依据资金投入和场地大小,设置成单一自助借还系统或者书吧式小型自助图书馆。单一自助借还系统仅由一定数量的纸质图书与一套自动借还系统组成。书吧式小型自助图书馆则应该由一定面积的密闭或开放空间组成,该图书馆不仅包括了单一自助借还系统,还应该增加一些自助零食饮料机、一定数量的休息桌椅组成。这些设施的投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和阅览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方便了办公人员的阅读需求,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的人员文体素养。这一模式也可以同样设置在学校学生宿舍区、学校公共空间绿地、广场、餐厅、教学楼等区域。这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空间,也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这一模式更可以延展到校外空间,比如中心商业街、各个公园、人民广场、某些住宅小区等,让高校图书馆在有效进行空间拓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全民终身阅读服务。

图书馆空间拓展还要能够及时快速解决图书馆空间紧张问题。比如在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几周时间,图书馆占座现象问题突出,这几乎是每个高校许多年来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特定时间段开放特别学习场所,拓展特定学习空间,缓解座位紧张问题。具体可以从学校层面提出建议或者图书馆得到学校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仅仅需要几周时间就可以解决一直困扰多年的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高校作为拥有最多教育资源和空间的学术机构,能够提供的学习场所众多。笔者认为能够提供这样的学习场所有以下几个:①学校各餐饮楼。有些大学生就餐结束之后会选择在餐厅小聚或者学习,直到餐厅开放时间到便离开。建议在考试周前的几周备考时间段,学校所有餐饮楼全天开放。拥有众多的桌椅和美味茶点的餐饮楼,一定会成为大学生考试周的理想选择。在一座难求的考试周期间,学校餐饮楼的开放会极大缓解图书馆的座位紧张局面。②各院系专用会议室。建议在考试周期间,各院系专用会议室能够面向紧张复习备考的大学生开放。可以由各院系团委老师或者学生会人员专门负责,进行监督管理。③实验中心。主要指只有桌椅没有专用仪器和设备的实验室,同样可以找专门的学生负责开放和监督管理。④多功能厅。比如各种舞蹈排练室、各室内运动场馆、各个礼堂、各展览室等等。在特定时间周内,对这些场所只需要简单整理或者不整理就可以完全成为学生复习备考的理想场所。每到考试周,在图书馆的楼梯、走廊、大厅总会有大量的学生高声朗读背诵。一方面会影响附近需要安静学习的学生,另一方面背诵的学生也会考虑到自己声音高低的问题影响自己的复习效果。需要记忆背诵的学生就完全可以分流到这些场所。通过这些场所在特定时间段的大规模大容量完全开放,图书馆空间紧张问题定能迎刃而解[14]。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读者对空间需求和体验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空间形态应不断调整,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超越以往的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空间概念,为读者积极创造更加生动、高效、优质的体验,让读者更加愿意走进图书馆营造的舒适空间。因为只有到现场去,才有可能得到气味、记忆、温度、湿度、气流和手感等伴随五官感觉的体验。如果我们把制造物质、使身体得到满足的时代称为“身时代”,那当今制造新的物质产品需求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限,对需求的创造使人类已进入到满足精神需求的“体验经济”的“心时代”[15]。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馆空间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