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例

2021-12-30秦丽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桂林科普广西

秦丽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0)

1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责任与意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工作,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高[1],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不足,传播方式和能力还有待提升,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1]。2002年6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提道:“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2];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活动的法律责任。这些都要求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图书馆,应发挥科普教育职能,有义务向公众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

公共图书馆拥有海量的文献资源,这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根本;图书馆还成立有专业的科普工作队伍,他们利用专业技能,开发科普资源,为科普活动助力;同时,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又为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有效保证了科普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公共图书馆立足于本地区,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因此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也具有普遍意义,能极大提高社会公众科学认知水平,能大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 广西桂林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做法与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桂林图书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会人文科学教育基地,十分重视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工作。依托本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积极搭建科普交流平台,以活动品牌为抓手,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1 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广西桂林图书馆从丰富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入手,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与趣味性,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2.1.1 科普图书推荐及知识展览。科普图书推荐是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广西桂林图书馆依据未成年读者借阅情况、阅读喜好、“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遴选优质科普读物,通过设立“科普图书专架”、微信线上平台宣传展示等方式宣传科普读物,引导青少年读者阅读科普书籍,增长见识。此外,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挖掘社会新闻的科学知识点作为科普展览内容,开展野生动物、航空航天等科学知识展览,向青少年学生展示科技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完善他们的科学知识结构。

2.1.2 依托市各中小学校,开辟校外科普教育课堂。立足桂林市各中小学学生群体,开展科学实验、知识讲座、手工制作、创意课堂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内容覆盖学科知识、自然常识、生活科学现象、身心健康常识、传统手工艺等等。如,“玩转英语小课堂”“最强大脑系列:学科记忆法”科学学习方法讲座;“科学点亮人生”科学小实验课堂,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实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小小机械师:乐高课”“创意气球制作”“学习传统技艺”系列科学手工制作课程,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立足新馆“创意·空间”开展VR体验活动、3D打印培训、打造艺术课堂,满足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幻想,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每逢“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传统剪纸”“玲珑绣球艺纸裁”“春季养生保健”“龙舟的奥秘”“巧手做月饼”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开阔眼界,有助于科学兴趣的培养与科技能力的提升。

2.1.3 开展社会合作,打造青少年活动品牌。广西桂林图书馆联合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共同举办桂林市“悦动·科学”青少年科普大挑战活动。该活动自2003年启动,现已成为一项全市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品牌活动。大赛以科普知识宣传为主题,其活动形式涵盖科幻画、科幻微视频、PPT、Flash、科学小发明、摄影等等,年均参与人数多达20 000余人。该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及发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开展普通市民科普教育活动

广西桂林图书馆积极发挥科普队伍和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结合“全国科普日”“广西科技活动周”“十月科普大行动”“社科知识进社区”“中华传统节日”,面向普通市民,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实用技能培训、举办科普读书沙龙、播放科普视频,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市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2.2.1 信息素养培训及实践活动。为了普及互联网知识,面向大众定期开展读者信息素养培训,讲授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增强读者搜索、利用信息的能力,倡导绿色上网;不定期举办“艺术剪纸”“丝网花”“袜子娃娃”等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市民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创意·空间”举办VR虚拟现实体验、3D打印体验,宣传新科学技术,提高市民的科技创新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3];“广西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读者协会志愿者,走进社区、乡镇开展科普实践活动,以志愿力量宣传科学精神。

2.2.2 各类文化健康讲座。为了让老年读者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缓解心理的不安,广西桂林图书馆“公益课堂”“百姓文化大讲坛”面向老年人举办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开展了“身心健康阳光老年”“中华传统吟诵与中医养生”“道术并重——黄帝内经养生”“乐趣收藏话书画”“摄影漫谈”等健康保健、传统文化、摄影技术类讲座,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受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此外,在桂林市夕阳红养老院建立外借流通点,为该养老院送去精心挑选的图书期刊400余册,为老年人送去知识与温暖。

2.2.3 科普阅读活动。广西桂林图书馆编制“品味·阅读”推荐书目,涵盖科学主题图书,在馆内及社区免费宣传发放,积极引导市民阅读图书,树立科学意识。此外,科普读书会是广西桂林图书馆依托科普志愿队伍而兴起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巧妙利用“音乐+科普+阅读”的立体形式,让活动丰富有趣,使科普推广不再生硬直接,使市民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收获社科知识。

2.3 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广西桂林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弱势群体的科普教育工作,贫困地区群众、进城务工人员是重点科普对象。①广西桂林图书馆联合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桂林社科知识进乡村”以及科普活动周,组织人员走进资源县、全州县等较贫困地区,根据当地的农业情况及耕种需求,以咨询服务、展板宣传、图书捐赠、发放农业种植养殖相关图书资料、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群众普及知识。2014年,首次将“公益课堂”带进农村,组织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专家为村民们讲授科普专题《科学种植西红柿》,帮助当地村民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结合科普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为扶贫点贫困小学援建图书室、补充图书资料、用品,并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培训。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乡镇居民及乡村学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生活。②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走进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开展科普服务活动,举办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丰富他们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技能水平;每年暑期,“公益课堂”为进城务工子女居多的学校学生举办学科知识、书法培训班,年均开展50个课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思考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科普活动,多依托馆藏文献资源而开展,逐渐有一些社会合作模式出现,但是仍存在一些资源开发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参与较少等问题。如何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达到全民科学素质文化提升的效果,笔者针对近几年广西桂林图书馆开展的科普活动的实践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了解不同群体需求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活动。如面向青少年群体,应从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入手,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科普活动;老年群体由于年龄较长,身体素质相对下降,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可以举办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科普讲座;农村地区的农民思想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可以普及基本生活常识、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增产增收等等。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应站在公众的角度分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通过读者借阅数据、网民搜索习惯、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深入地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精准推送科普内容,提供“点单式”服务。根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对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医学新进展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77.6%、74.7%和69.8%。高达83.3%的公民对环境污染与治理感兴趣[4]。这些数据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2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让科普活动焕发新生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百度、抖音各类网络社交互动App涌现,直播、短视频、VLOG等新形态推陈出新,图书推荐、展板宣传、知识讲座等传统的科普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在保持传统阅读推广方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借助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直播等平台,创建“互联网+图书+科普”推广模式,开展线上科普图书推荐、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直播,科普短视频大赛等等活动,抓住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便捷与迅猛特点,让科普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3.3 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发挥社会力量

为了将科普服务工作持续地融入社会公众当中,扩大社会影响力,需要公共图书馆善于寻求对外合作,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协作。

3.3.1 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建。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馆等科技服务机构,有着完善的科技服务团队、专业的设施设备以及成熟的管理体系,能为公众提供全面的科学服务。目前,可以采用合作共建、承接子项目等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定期输送相关资源。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千师万苗工程”——蝴蝶培育科普系列活动[5],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为学生指导培育。

3.3.2 加强与学校沟通互联。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科学文献资源与服务设备,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研究的第二教室。与学校建立校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科学教育,通过开设科学小课堂、科学知识培训、举办科技展览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以满足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3.3.3 吸纳民间智慧,壮大科普服务志愿者队伍。当地红十字会、钱币学会、旅游协会、律师协会等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的人员,他们具备专业才能与技术特长,可将其纳入志愿者专家库,发扬其公益精神,为科普工作出谋划策。此外,还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充实志愿者队伍,激发他们的潜能,利用专业所长策划各类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志愿服务队伍的力量,有利于扩大科普教育的辐射范围,推动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

4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图书馆人秉承为人民服务、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理念,紧跟时代脚步,持续关注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科普教育活动内容,探寻科普教育活动的新途径与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造福社会。

猜你喜欢

桂林科普广西
广西贵港
桂林行
科普达人养成记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