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12-30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右肺基因突变腺癌

(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综合二科,山东 青岛 266042)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癌症病人1 81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数量达960万,肺癌位居恶性肿瘤第一位,肺癌的发病率为11.6%,死亡率为18.4%[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80%~85%[2]。近年来,肺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NSCLC的治疗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是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主要分子靶点,早期研究认为ALK阳性与EGFR基因突变相互排斥,不能共存[3-4]。但近几年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共存的NSCLC病例或小样本研究陆续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EGFR和ALK双基因突变共存病人,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治疗策略。

1 病例报告

病人,男,69岁,因“间断性咳嗽3月,发现右肺占位病变5 d”于2018-10-15就诊我院。既往病人有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浓度最高达11 mmol/L,目前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良好;吸烟史10年,每日2支,目前已戒烟;否认家族肿瘤病史。2018-10-15于我院行全身PET/CT检查:右肺上叶示高代谢占位病变,考虑肺癌;右肺门、纵隔及右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转移,右肺淋巴道转移,双侧叶间胸膜转移,右侧胸腔积液(少量),多发骨转移。2018-10-19行右肺占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扩增(ARMS-PCR)检测显示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ALK突变(+)。

治疗及转归:2018-11-05开始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每4周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2019-04-23行PET/CT检查,根据RESIST 1.1标准评价疗效为疾病部分缓解(PR)。2019-05-05病人开始出现头晕伴活动不稳,颅脑CT、MR平扫检查均未发现转移灶。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左侧嘴角歪斜。2019-06-17强化颅脑MR检查示:右侧颞叶、双侧顶叶、右枕叶及双侧小脑半球见斑片状或条片状轻度强化灶,直径<5 mm,边界欠清晰,考虑为肺癌颅脑转移。行颅脑调强放疗,DT为40 Gy/20次;口服克唑替尼,症状好转。2019-07-10复查CT,根据RESIST 1.1标准评价疗效为疾病进展(PD)。2019-08-16行右肺占位穿刺二次活检术,病理诊断为腺癌;ARMS-PCR检测显示:ALK突变(+),EGFR突变(+),无T790M突变。2019-08-25病人改用ALK抑制剂色瑞替尼治疗,1个月后行CT检查,根据RESIST 1.1标准评价疗效为PD。综合病人身体及经济状况,经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2019-09-04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2019-12-20行CT检查,根据RESIST 1.1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为肺部病灶PR。病人后因ECOG评分为3分,不能耐受化疗,于当地医院行对症支持治疗。随访病人于2020-03-12死亡。

2 讨 论

EGFR为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等[5]。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亚裔、女性、无吸烟史、腺癌等人群,在亚裔NSCLC病人中其突变率为30%~50%[6]。国外NSCLC病人中ALK阳性者占3%~7%[4,7],我国约为5.1%[8],主要集中在不吸烟的年轻腺癌病人[9]。ALK融合基因通过产生融合蛋白促使ALK受体持续自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10]。既往的研究认为,EML4-ALK融合型基因可能是EGFR对TKI耐药的原因之一[7],理论上两者的突变激活应该是绝对互斥的[3,11]。但是,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作为罕见分子事件,陆续有个案报道,有研究显示其发生率约为1%[12-13]。目前,此类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尚不清楚。

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肺癌具有高异质性[14],双基因突变共存的现象可能与肿瘤高异质性有关[15-17]。究其原因:①肿瘤组织的不同细胞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②肿瘤组织的同一个细胞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③肿瘤组织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EGFR与ALK基因双突变共存NSCLC病人的靶向治疗药物选择策略尚无定论。LOU等[18]回顾性分析11例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阳性病人,一线使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10例,其中9例生存获益。曾珠等[19]回顾性分析5例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病人一线应用EGFR-TKIs治疗,结果均为PR。提示对于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晚期NSCLC病人,一线使用EGFR-TKIs可能是有效选择之一。另有少数研究显示,一线应用EGFR-TKIs疗效不佳[20]。目前,EGFR与ALK基因双突变的晚期NSCLC病人一线治疗多首选EGFR-TKIs药物,EGFR-TKIs治疗进展后,换用ALK-TKIs较常见。LOU等[18]报道5例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病人一线应用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其中1例PR,1例疾病稳定(SD),3例出现PD,提示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病人EGFR-TKIs序贯ALK-TKIs疗效可能不佳。本文病人一线应用吉非替尼达到PR,但一线使用EGFR-TKIs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个月,显著低于单一EGFR基因突变病人一线应用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9个月)[21]。提示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病人对一线应用EGFR-TKIs的反应差别较大。ALK基因突变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小概率、大意义的分子事件。SOLOMON等[22]研究结果显示,一线应用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突变病人中位PFS为10.9个月。本文病人二线更换ALK-TKIs后效果差,出现快速进展,尽管本例病人两次活检均显示存在ALK基因突变,但一代、二代ALK-TKIs药物疗效均不佳,考虑可能与本例病人ALK基因突变丰度较低有关,还可能与该例病人的磷酸化EGFR水平高于ALK有关[16]。本文报道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病人靶向治疗整体效果较差,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3-24]。另外,病人后线行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获得影像学PR,PFS达5个月。

综上所述,目前对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共存病人治疗尚缺乏大型临床数据的支持,有许多问题有待思考和进一步研究,比如应用靶向药物的先后顺序、EGFR和ALK-TKIs双药及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是否可能达到更佳疗效等。

猜你喜欢

右肺基因突变腺癌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敦煌医学古方大补脾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