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0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实质、问题及提升研究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特色政治

雪 婧 李 峰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一、“0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情况

(一)“00”后大学生的主流认同观——理性、积极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基本保持理性、积极向上的态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认知事物较快,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能理性地看待国家的政治方针、路线、政策。对国家的政治处境和未来的发展,他们不仅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思考,而能通过自身的文化认知更趋客观、理性地进行看待。另一方面,从当前大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国家主权、人民权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健康积极的一面。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中,当代大学生更为理性,能够学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总之,当代大学生认同观的主流是理性的,同时也是积极向上的。

(二)多数“00”后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00”后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关心国家政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另一方面,关心国家政治能够使大学生知道国家目前和以后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国家的发展趋势,掌握国际发展动态,最后为国家的发展强大做出贡献。

(三)“00”后大学生对现行政治制度基本认同,但存在多元化发展

从“00”后大学生对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我们发现“00”后大学生基本认同现行政治制度,如对现行法制的看法和政治体制的认识等等。大多数学生是认同和支持现行的政治制度的,但仍然还是有少数学生有其他的看法。由此可见,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兴事物不断涌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这些原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制度的认识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国家思想文化的渗入,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必然与中国现有的体制不相符合,而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差异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政治体制的认识不同。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政治体制认识出现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是支持现有政治体制的,即基本认同现有政治制度。[1]

(四)部分大学生思想认同存在浅显化问题

从部分大学生对于当前政治制度的了解不够深入,我们也能明显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存在浅显化现象。例如,他们对于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只是浅显的认识,有书本认同的现象。有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仅将其理解为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一次考试的通过,事实上他们是放弃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刻理解,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去思考。面对新一轮大变革和大调整而出现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等重大时代课题,有些学生缺少深入思考。这给进一步提升情感、价值的认同造成障碍。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约束,对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个别大学生站在思想认同的对立面,更是影响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互助互爱,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2]

二、“0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研究不足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理论研究明显不足。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主要还停留在理论灌输、制度说教,对综合运用课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体系的研究基本是空白。

(二)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有所欠缺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最主要途径,目前还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强、各门课程衔接不紧密等现象。

(三)课程体系模式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陈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基本载体。近年来,各高校在解决理论实效性问题上,从改革教育方法、丰富教育手段等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或开展专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课程,未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虽然各高校都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宣讲和宣传,但在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上有缺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际效果也没有及时的反馈与评估。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培养目标更加紧密、更贴近社会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是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理论课的大部分课程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方法,其他一些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还没有被全面展开。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提出思政课要与实际联系起来,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加强与时代的结合,多实践多讨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3]

(四)复杂的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已经深入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否认,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出于相对滞后的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的原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跟不上信息高速的延伸。很多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由于正处在思想成型时期,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不能够做到很准确地筛选,无法做出正确评判。[4]

三、推动“00”后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研究水平

建立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这其中要贯彻“三个结合”的原则。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能力水平,是加强“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基础。一是在高校教职工中贯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水平建设。三是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加强“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路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认同教育实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5]

(四)激发情感认同,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关键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情感认同。这不仅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而且也需要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整体改善。尊重学生差异,丰富实践活动,提升教育者的引导作用,积极优化社会认同环境,建设认同载体。

猜你喜欢

理论课特色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