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学校变革的关键点

2021-12-30陈佳咪高耀明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蔷薇变革中医药

陈佳咪 高耀明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晶城校区 上海 200233;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使命。变革薄弱学校,使之转变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内涵建设是薄弱学校变革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以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为案例,初步讨论薄弱学校在变革过程中如何把握内涵建设的关键点,从而现变革突破。蔷薇小学1999年由一所村校改建而来,由于地处城市边缘,周边环境不佳,优质师资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是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经过了20多年持续不断的内涵建设,蔷薇小学已华丽转身为一所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蔷薇小学内成功变革,对推进薄弱学校变革会有所启示。

一、营造育人文化,创造学校变革的突破口

文化构成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是学校的灵魂和发展内在动力。“学校文化差异很大,具有强大、积极文化的学校比那些表现出羸弱、消极文化的学校运行得更好。”[1]“薄弱学校”薄弱的根本原因是“文化薄弱”。

建校之初两年间,学校首先抓的是“成绩”。虽然经过教师努力,但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学校的窘境,沈珺校长认识到,要改变学校面貌,外部可见的硬件设施能够通过修缮逐步更新,但学校育人文化就不是简单的物力和财力能够解决得了的。曾经的大队辅导员工作经历,使沈校长决定调整变革方向,尝试将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学校树立起了“让流动的红领巾飘起来”的教育信念,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互动融合、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

2001年,闵行区教育局决定让学校接手了社区里一所民办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建立了蔷薇小学附属弘梅小学,学校开启了一所公办学校带动一所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同步发展的管理模式,协助政府承担起了保障来沪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两校相距仅100米,但弘梅小学条件更差,没有操场,没有计算机房,没有音乐室,没有美术室。让一所薄弱学校与另一所更为薄弱的学校结为兄弟校,难免有部分学校领导和家长质疑。但沈校长认为,无论孩子来自哪里都是一样的。两所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难以逾越的屏障,应将这一落差视为“最好的教育资源”,并在两校各类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一特殊资源,逐步营造适合学校发展的育人文化。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卫生、礼仪、表达等习惯方面参差不齐,与本地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性格上也缺乏自信,更内向,不擅长沟通协作,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这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不利因素。然而他们勤奋、朴实、坚韧,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比起本地学生的娇气、焦躁、骄傲、依赖性强等,优势明显。本地学生热情,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将本地学生和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各自的优势作为教育互补资源,扬长避短,融合共生,这将有助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坚强意志的培育。沈校长坚信,蔷薇可以用她瘦弱却坚强的臂膀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力求让蔷薇的每一位儿童感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抓住这一契机,蔷薇小学开创了“少先队联合大队”模式,决心探索“以行养德,融合共生”的德育路径和方法,开启了城市儿童和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手拉手少先队活动。两所学校开展了师生结对,孩子们一起探索大自然,一起开展读书活动,一起组建鼓号队,一起进行夏令营活动,等等。手拉手少先队活动抛弃了传统说教方式,强调学生自主融合,让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健康地融入了城市生活,也让本地孩子学习到勤奋、朴实、坚韧等良好品质。

让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健康地融入了城市生活,顺应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04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两位学生受团中央邀请,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手拉手好朋友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同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儿童节庆祝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电视台和本地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蔷薇小学的手拉手活动。北京之行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文化,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手拉手少先队活动成为蔷薇小学变革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二、借力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营造育人文化,让蔷薇小学迈出了变革成功的第一步。2004年以后,蔷薇小学逐步把内涵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不会自动实现的。的确存在一部分很自觉的教师,他们会自己确立目标,自觉规划职业生涯,但不可否认,相当多的教师是缺乏这种自觉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的。”[2]面对优秀教师缺乏,教师知识结构总体较低,教学能力不足、自我发展动力欠缺等问题,学校始终难以找到有效办法。

2008年,蔷薇小学成为22所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校之一。沈校长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抓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确立了“抓住实验契机,立足师生团队发展,打造有效课堂,着力实践教育信息化实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工作目标。

在项目推进初期,大部分教师能欣然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但也有部分教师思想较固化。为此,学校认真规划,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信息化应用氛围。学校通过项目介入、校本培训支持、绩效考核等途径,鼓励全体教师以积极的态度直接参与学校变革实践,在课堂上大范围实施了教学研究与探索。学校设立了“电子白板教学实践”“英语阅读校本电子教材开发”等科研项目,开展了网络教研、序列教研、同课异构、伙伴合作、专家诊断指导等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在实践中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2011年初,闵行区教育局开展了推进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项目,蔷薇小学再次成为四所项目实验学校之一,承担了开展数字化实验的任务。政府和教育局为蔷薇配备了两个实验班的设备,改建了数字化校园环境。学校确定了实验年级和实验老师,制定了实验方案和制度,以大胆实验、小心求证的踏实作风,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实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是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达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创设具有生命张力的情趣课堂。实验课主要有三个流程,先形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数字化学习项目核心成员引领下的教研活动,大家集体磨课、备课、熟悉硬件软件使用;然后每周五展示,全校教师观课评课,进行讨论;再把研讨的信息集中反馈给教师,促其课后反思。在集体智慧的不断传递中,课堂教学呈现了师生互动交流走向有效性、课堂生走向灵活性、学生自主探究过程走向真实性、网络作业更具备针对性。

无论是环境创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成长。与教科研同步,蔷薇小学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开辟了新园地,如创建了E天网络社学生社团、红领巾小银行、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读书网、校园学生网等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平台。借助学校信息化优势,运用AR技术让相对抽象复杂的内容可视化、形象化,通过音视频、3D、H5页面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增强阅读趣味性与互动性,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有效交互。

通过项目的推进,蔷薇小学逐步建立了规范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周将70%的时间用在课堂和教学上,剩下30%的时间则用于参与培训和发展教学技能上。这种孜孜不倦的摸索,一步一步的探究和一点一滴的积累,彻底改变了蔷薇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面貌。现在蔷薇小学的教师队伍里,几乎每个学科都有区域的引领者。用沈校长的话说:“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一个一个项目去做,一个一个难关去克服。我们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大家朝向同一个目标,不断努力,没有一个人掉队。然后我们一件一件累积起来,成为我们蔷薇的财富,教师的财富,那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把握更名契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2017年6月,蔷薇小学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变革关键点。蔷薇小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这一合作为蔷薇再次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沈校长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精髓,既是几千年养生之道和悬壶济世理念实践与传承的成果,也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把钥匙。学校决定以此为契机,通过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学校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

学校开始探索在课程建设中渗透中医药文化,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深化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而传统文化也可以赋予信息化新的生命。学校创设了传统中医药文化探究空间,完成了创新实验室的基础建设。通过沉浸式空间规划,富媒体手段感知,结合学校结构型发展体系,设计了以生态种植区为主要功能的“百草园”,以微型博物馆为核心主题的“神农园”,及以实践创造区为主要功能的“司农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实践的创新氛围和实验条件。

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基于“仁爱智慧、创意立新、绿色生态”的校园文化创建目标,学校成立了校内课程团队,开发了中医药文化启蒙特色校本课程《微微本草》。课程以药食同源本草植物为核心教学内容,融合生物、语文、历史、劳技、美术等多门学科,实现跨学科综合性整合。课程贯彻STEAM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小朋友爱科学、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同一年,在闵行区教育局、梅陇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由蔷薇小学领衔的梅陇镇学区幼小教育联盟成立,形成了合作联动、项目引领、优质辐射、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蔷薇小学从已有基础出发,聚焦梅陇镇学区“弘扬中华文化 播种文化自信”特色发展方向,成立传统中医药文化研究学区,着重建设中医药课程体系。学区内各校、各园通过识传统文化、触传统文化、体传统文化、感传统文化,采用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形成中医药特色课程,推进梅陇学区幼小教育联盟一体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蔷薇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影响逐渐增加,特色愈发显著,但蔷薇的初心不变,那就是持续为社会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学校现有2个校区,蔷薇校区和晶城校区,42个教学班,1489名学生,其中28%为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教职员工110人,硕士学历约占教职工总数的25%。蔷薇小学已成长为家长认可,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肯定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走进蔷薇,感受到的是包容与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每一位教师强烈的育人使命感和专业精神,以及每一位学生阳光般的笑容。

四、结束语

可以预见,变革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目标,是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薄弱学校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导致薄弱的原因千差万别,薄弱学校变革没有固定模式。蔷薇小学成功变革的实践显示,薄弱学校变革需要得到政府支持,但能否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内涵建设的关键点,努力营造育人文化,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薄弱学校变革成功的核心要素。富兰(Micheal Fullan)认为,变革实践已经创造了许多成功变革的核心要素,推动学校变革,“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要找出和确定这些核心要素并放到合适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将它们组合起来,”“并在这些核心要素之间建立动态联系。”[3]如果薄弱学校能够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善于发现并抓住学校发展的机遇,明确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将这些核心要素加以创造性地组合,那么薄弱学校变革就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猜你喜欢

蔷薇变革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花开恣意是蔷薇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生如蔷薇,为情芬芳
蔷薇白发抄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