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30樊悦宁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樊悦宁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民办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需要高职教育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拓展思政教育的课堂阵地。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除了思政老师发力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更多专业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民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分析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背景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

二、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差异

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概念界定问题: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与思政相关教育活动的课程总称,侧重于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融入各专业课程之中,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目前,普通高校本科生开设四门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上四门课程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并没有全部开设,只开设前两门,开设更多的是专业课程。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挖掘专业课的思政资源,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便符合“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承担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但是,两者在实施教育的出发点上有所差异,前者重点在于思政理论教育,思政科目比较固定,而后者是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其更加灵活多样,可从多学科、多领域加强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认同的培养。[1]

三、分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推进民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思政理论课的讲授与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政课教师孤军奋战的“孤岛”窘境和学生“人在魂飞”的状态。特别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重在盈利,忽略了教学质量;招生门槛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大杂烩”式的上课环境更加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而专业课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具体技能的训练,对人文素养的关注度较低,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出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深入分析民办高职院校与公立研究型高校的差异,找准民办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实现各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增强民办高职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高职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探索民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

(一)分析民办高职院校与国办研究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差异,增设实践教学环节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以盈利为目的,生源是否充足是此类院校得以生存的根本。其无门槛批量接收生源,使学生层次杂乱不一,成绩及道德素质良莠不齐,与国办研究型高校相比,整体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氛较差。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教育内容的设置和表达方式的选取,如在思政教育主阵地即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块的划分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将理论教学内容渗透到实践教学中。

(二)加强民办高职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生的学习自控力相对较弱,加之大班授课方式,课堂纪律无法保证,使得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平平。为此,学校可将大班授课模式转为小组面对面的讨论授课模式,如上海师范大学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组织授课,对学生精准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授课教师须是教学能力强,学术造诣高的“大咖”,讲授主题应该不拘一格,多采用青年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授课用语尽量避开枯燥的政治术语,而是采用网络新语、流行用语等。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在新潮的授课过程中渗透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2]

(三)民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要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校企合作是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模式和特色。订单委培班的开设、招生冠名班的设立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实不乏见。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文化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领会企业文化,如联想的“创业创新、诚信正直”,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等,将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融入课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

各专业学科教师要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相关行业的社会发展状况、学生职业素养要求来发现其中的“思政”要素。教师可以借助大量的社会实例、社会热点、行业精英、艺术作品等反馈本专业应体现的道德观,如在讲述建工类专业课程时,可借助“楼歪歪”事件向同学讲解专业技术知识,分析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教师还可以从职业道德层面向学生讲解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获得价值认同感。此类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情感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双收获的良好效果。[3]

(五)确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课程思政”稳定、可持续地推进

首先,学院要确立“课程思政”领导机制,让学院院长、党委党办领导、专业老师、思政老师、辅导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其次,学院要制定有效的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标准,体现“课程思政”指标,开启思政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的培养模式。思政教师除了完成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研究制定的必要工作之外,还要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积累思政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最后,学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各专业学科的学生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评价,均需体现德育要素,在学生总成绩中德育成绩课按实际情况占一定比例,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也应该包含“课程思政”要素的评价内容。学校多管齐下,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

民办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发挥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多渠道的教育功能,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一把抓”,不分专业、不分层次盲目开展。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多而乱,专业设置较为灵活多样。学校可以选取专业特色较为明显的、订单委培的班级来进行试点,理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继而在全院推广。

猜你喜欢

民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