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训医务人员向公众普及溺水急救知识

2021-12-30吴珊珊肖东琼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溺水者医学会医务人员

吴珊珊 肖东琼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四川大学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据统计每年导致全球大约36万例死亡。溺水伤害的年龄分布存在两个高峰,第一高峰见于1~4岁儿童,大多是在游泳池、浴缸或其他装有液体的容器周围,未得到充分监管而意外落水;第二个年龄高峰见于15~25岁的男性,大多发生在河流、湖泊及海滩等区域的意外溺水[1]。

我国溺水不幸事件也频频发生。无论是对于医务人员还是普通公众,拥有溺水的预防与救治知识至关重要。在特定溺水情景下,面对“如何抢救溺水病人、如何自救、何时转运、何时停止抢救”等具体问题上,公众可能仍有疑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培训医务人员向公众普及溺水急救知识。在2019年美国野外医学会的溺水预防与治疗指南中提到,在院前急救中,建议对那些可能对溺水做出反应的公众(父母、团体活动的责任人、社区管理者等)进行心肺复苏和气道管理的培训[2]。

一、我国溺水急救知识普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水生环境差异很大,包括池、湖泊、河流、海洋,不同环境可能需要不同的设备和技术救援培训知识。因各地环境差异,溺水急救的实践和研究也难以同质化。当前,我国溺水急救知识普及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土溺水急救指南的缺乏。没有任何一项建议可以解决水域中所有可能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有本土实用的实践指南意见。目前,我国除了2011卫生部疫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外,尚无正式发表的指导溺水救治的中文指南。

(二)公众对溺水防治、急救基础知识的主动学习意识有待增强,需要进行有效的急救知识宣教及模拟培训。

二、培训医务人员向公众普及溺水急救知识

那么,如何培训医务人员并向大众进行科学普及溺水急救知识?

第一,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溺水的概念、导致溺水的高危因素,全面认识溺水病理生理过程。溺水是指淹没或浸没于水环境后导致原发性呼吸损害的过程。溺水的高危因素包括成人监管不当、不会游泳或高估自身游泳能力、饮酒和使用违禁药品、具有心脏疾患基础或癫痫及行为障碍的人参与水上活动等。溺水关键环节是引起脑缺氧,因此,抢救治疗溺水的关键是通过使用任何可用的手段向大脑提供氧气来逆转大脑缺氧[3]。

第二,医务人员应全面解读掌握溺水急救指南。笔者希望急救与呼吸危重方向的医疗专家权威解读国外溺水指南,如美国野外医学会2016年起草[4]、2019年更新的《溺水的预防与治疗更新指南》[2],并结合实践经验制定我国本土溺水指南,指导溺水急救实践。我们在普及科学临床实践规范的同时,应尽可能使用溺水的标准定义,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术语,要使医生、数据收集机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一致,更能反映溺水的真实发生率、患病率和预后情况,从而推动国内溺水研究及数据同质化。这样,有利于获取更多原始研究、更多的循证实践证据。随着实践证据的变化,若某些急救处理已被证明没有益处,应及时更新指南。例如,在抢救溺水者时,是否需要挤压腹部进而清理呼吸道吸入水:既往建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后来的研究没有找到证据支持溺水者在通气之前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获益,并且认为由于控水可能延迟通气,不建议采用海姆立克手法对溺水病人进行复苏[5]。

第三,在培训医务人员的形式方面,应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平台,高效进行。例如,导师视频教学,制作溺水指南的动画解读,线下公开课答疑培训。培训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培训活动:基本急救措施方面,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除颤仪使用,溺水案例分析,溺水急救场景模拟等。

第四,医院管理者或医学会等部门可对医务人员溺水急救知识进行基础知识测评和实践技能考核,可通过企业微信或其他在线答题形式,使医务人员定期复习基础知识;然后,以科室或者医疗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时间技能考核,从而真正掌握溺水急救能力。

第五,指导医务人员向公众传播溺水知识。(1)医务人员应使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溺水的危险因素,以及让普通公众掌握溺水急救的基本技能。在培训形式上,医务人员同样可借助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线上线下公益讲座、公益溺水场景模拟培训等方式,进行点评、提问、互动反馈,向公众科学普及溺水知识。特别的是,若在沿海或水域丰富的地区,医务人员可区别对“有水上救援培训经历者”“无水上救援培训经历者”进行培训[6]。例如,在模拟溺水场景时,关于如何接触溺水者,2019年美国野外医学会给出建议:“未接受规范的水上救援训练的人”应该尝试从一个安全的位置救援,通过伸出其他物体接触溺水者,或者投掷物体给溺水者,或划船接触溺水者;“接受过正式水上救援培训的人员”可根据其培训水平并配备个人防护和安全设备进行水上救援。(2)培训技能应该结合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公众易于掌握的“旁观者CPR”[7]。在2019年美国野外医学会溺水预防与治疗指南中提到,“对于溺水患者的抢救,专业救援人员CPR应强调在开始胸外按压前优先考虑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建立高级气道,以时间间隔每6~8秒持续通气(证据等级:1C)。但是,不正确地抢救呼吸可能会耽误抢救,并导致胃内充气和气胸。对于非专业抢救者或没有接受过救援呼吸训练的人,仅行胸外心脏按压的CPR仍然是首选的复苏方法,这比不进行抢救要好”。(3)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溺水急救都是在在始终注意自我保护的同时,根据救助人员的技能水平、现有资源设备进行抢救。(4)在溺水自救方面,可使用最常见的冷水淹溺进行模拟教学。医务人员指导公众掉入冷水中后,应保持镇静,通过深呼吸来调节气息,远离任何威胁生命的因素。如果溺水者穿着漂浮服,应尽可能保持保暖姿势,即蜷缩身体,把手臂抱住胸部两侧,把腿夹紧,可以屈髋屈膝、耸肩,也可行抱膝动作。(5)在溺水案例分析和常见模拟时,医务人员可以最新的溺水新闻为例,进行场景分析提问,如“针对该场景如何接触溺水者”“如何进行呼救”“如何在医学模拟上施救”,了解公众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然后进行反馈再教学。

第六,溺水意外伤害防控工作离不开卫生健康委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笔者希望从政策层面对包括溺水急救在内的相关急救培训提供支持,包括资金、平台支持。此外,对于在某些特殊情况溺水急救中涉及的法律相关问题,医务人员可以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共同普法宣传。

三、展望

随着“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的发布,我国意外伤害防控工作也应该逐步夯实。我们期待我国本土溺水预防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为溺水急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我们也希望卫生健康促进管理者对急救培训平台予以支持,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定期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使公众了解溺水危险因素,了解溺水预防措施,并尽可能地掌握基本急救技能,避免悲剧发生,减轻溺水造成的负担。

猜你喜欢

溺水者医学会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谈一谈如何抢救溺水患者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溺水急救技能你掌握了吗?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供给侧改革思路对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启示
游泳救生解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