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旋(弦)式架构元理论及应用

2021-12-29赵浩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螺旋式工作记忆中心点

赵浩杰

(上海民办协和双语学校 上海 201108)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文化,呈现给我们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最普通的就是书本段落式的,也有思维导图、结构网络图形式的等等,知识系统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社会的一切领域之中,如何高效的理解和记忆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学生的学习时代就显得更重要了。

内容所附属的载体研究是系统控制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对象。从事科学认知系统研究的都知道《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成熟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它是一门专门研究线性理论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理论和方法为基本任务的综合学科,该学科中就非常强调内容线性关联度和知识之间包含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不断暗示我们研究者往这方面去探寻和发展。

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堂中或者生活中努力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自身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当然课堂上也同时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零散的、片段的知识记忆内容总是容易被我们遗忘,最后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每学完一章节内容时,就要把整章的内容用高效的结构图串联到一起,再利用结构图来理解、回忆、同时又能联想每一小块知识内容的细节。通过大量的教学和自己学习实践,利用点旋(弦)式作为学习的载体,发现学习和记忆方法非常的高效,彻底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

1 传统的一些知识学习载体的不足点

1.1 普通书本段落式

这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最普遍的方式了,但是它有时很难从我们自身大脑科学的认知方式进行知识内关联的呈现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至于螺旋上升的直接显现的图示就更少之又少了,所以,这一块可能是不足点。

1.2 知识网络结构式(矩阵式)

这种形式往往出现在章节的开始或者最后的总结处,优点是各个知识板块的联系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但是内容的螺旋上升和包含关系有时很难体现出来,而这个又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块。

1.3 思维导图式

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说大家学习纪录知识可能最喜欢的方式之一了,内容可以丰富又很有趣,看上去可以多彩多样。但是有时也缺少了知识内容上的螺旋上升和包含关系,效果不一定很好。其次我们有些学习者会套用别人模板做任务,这是别人的思维方式不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一定意义上反而会限制我们的思维。甚至有时候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且多次分层展示的样式,不便于我们日常中表达和记录比较复杂的综合信息内容。

1.4 知识总结条幅式

这个更多的是跟我们平时遇到的考试息息相关了,更多的是强调机械式的记忆。单纯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文化知识,那在理解性和知识迁移的关联度上就很逊色了。有时根本很难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2 点旋(弦)式架构元理论原理结构图

设计意图和结构分析:由中心点出发,螺旋式展开。从知识层面出发,中心点代表最基本,最基础的定义、由此不断延伸,内容越来越多,后者包含前者、存在不间断的关联。越是往外圈延伸越是内容丰富。

点旋(弦)式架构元理论原理:中心点(部分)起因——线性螺旋式展开——知识容量越来越大(在其线性螺旋上同时产生新的中心点(部分))。这种也是多螺旋式模型的典型呈现方式。

以这种作为知识的载体将是一种很好的呈现方式,我们在学习和后期学习中变得非常轻松。我们的数学课程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书本上对应的知识会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和特点。我们说从数学的角度运动是螺旋线结构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实在生活中你可以找到很多螺旋线轨迹的实例,比如龙卷风、旋涡、DNA的排列形状、基因结构、生长模型、运动方式、自然界和人造世界。所以说在数学上螺旋线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问题,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部分教学实践案例图示:

我们也知道等角螺线是指形式为:r=ab的螺线(如下图所示):

数字的记忆载体实例(螺旋式展开书写和加工复习记忆):

设计意图:比如我们在记忆复杂没有规律的数字时候,可以通过将其按照螺旋式的结构记录下来,如上图所示,同时我们可以配套属于自己的数字之间的联想关联记忆。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你会突然发现这种记忆方式非常的有效,同时又轻松又没压力。说明这是方式是非常符合我们大脑的科学认知结构的。

总的来说,我们都知道工作记忆(生活记忆)是指我们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包含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等),暂时或者永久储存与加工信息的能量的认知系统。这个领域的研究被认为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核心之一,是学习、回忆、逻辑推理,到最终的问题解决,以及我们平时的智力活动息息相关。可能我们很多的学者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容量是固定的,超越了这个人类记忆的极限是非常困难的,但通过点旋式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表明,这项活动可以很好的提高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

已有研究表明无意识的记忆是没有自觉的指向和意图,简单来说就是这种记忆是没有目的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人的良好情绪,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忘记。螺旋式记忆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点。俗话说:“供人一鱼,可解一餐之需;教人一渔,而终身受益”。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环境下想方设法教给学生一套终身受益的理解和记忆本领。掌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载体使用方法有时比单纯的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课堂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关系,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内在积极性,使课堂学习变得丰富有趣,同时又能很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反对那种蛮干和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理解和指正。

猜你喜欢

螺旋式工作记忆中心点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二)中心点处笔画应紧奏
系统化螺旋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研究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
工作记忆与教学方式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