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书·循吏·赵轨传

2021-12-29令狐德棻等

领导月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仪高祖司马迁

[唐]魏 徵 令狐德棻等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

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①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②,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

【注释】

①抚缉:亦作“抚辑”。抚,安抚。缉,团结和睦。

②五门堰: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

【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赵肃是东魏的廷尉卿。赵轨少年时好学,有操行。北周的蔡王引荐他做了记室,因守贫刻苦而知名。后升官为卫州治中。

隋高祖接受禅让当了皇帝,赵轨转任齐州别驾,因德才兼备而名声远扬。他的东边邻居有桑树,桑葚落到了他家庭院,赵轨派人把桑葚全都拾起来还给它的主人,他告诫几个儿子说:“我不是用这种行为求得美名,而是告诉你们,不要随意侵占不是自己劳作得来的东西。你们应该把这话作为告诫。”他在齐州四年,政绩考核连续最佳。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的文状上奏朝廷后,隋高祖很赞许赵轨,赐给他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各自擦眼泪说:“您在任职期间,不从百姓那里拿取一点水一点火,因此不敢以酒来送别。您清廉如水,我们斟上一杯水来为您饯行。”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他到了京城之后,皇帝下令让他与奇章公牛弘起草制定法令。

当时卫王杨爽做原州总管,皇帝见杨爽年轻,因为赵轨在做官的地方名声很好,就任命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下马一直等到天明,找到庄稼的主人赔钱之后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自己操行的。

几年后,赵轨升官为硖州刺史,他安抚聚合各族人民,对百姓施以各种恩惠。不久,他被任命为寿州总管长史。芍陂先前有五门围堰,荒废了也不修整。赵轨于是鼓励督促老百姓和官吏,又开了三十六门围堰,灌溉田地五千多顷,人们都依赖它们带来的好处。赵轨为官期满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时年六十二岁。他的儿子赵弘安、赵弘智都很知名。

【简析】

司马迁于《史记》中始作《循吏列传》,歌颂“奉职循理”的好官。《循吏列传》一共记载了五个人物,前两个孙叔敖、子产都是著名的贤相,司马迁只是简略叙述,后三个公仪休、石奢、李离则是因为司马迁的记载才得以流传青史的普通官员:公仪休不接受百姓赠鱼,因为妻子织布织得很好,担心会让百姓的布难卖,就把妻子休了;石奢因为放走杀人的父亲,虽然获得楚昭王赦免,但还是深感有愧于本职工作自刎而死;李离因为下属听信错误口供而误杀人,虽然晋文公极力开释,他还是引咎自杀。实际上这三个人才是《循吏列传》中真正想写的人物,司马迁希望通过三人看似“矫枉过正”的偏激行为来为千秋万世的政府官员树立“奉职循理”的职业标杆,像“照妖镜”一样,让长袖善舞的贪官污吏都无处遁形且自惭形秽。一代名臣魏徵主编的《隋书》,在撰写《循吏传》时显然深得太史公之意。赵轨是隋文帝时以奉职循理著称的好官,传记中记载他拾还东邻桑葚、偿还百姓禾苗损失这两件小事正与公仪休一脉相承,尤其是父老乡亲因为“公清若水”而“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一事令人非常感动,足以成为历代官员“奉职循理”之箴诫。由魏徵“总知其务”的《隋书》,作者大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在历代正史中都具有较高的声誉,比如《赵轨传》的选材与文辞,以及赵轨的人品与作风,即便置于《史记·循吏列传》之中,与公仪休、石奢、李离三人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正好相得益彰,“公清若水”四字更是堪称历代“循吏传”的画龙点睛之笔,虽太史公复起,不能易其言。

猜你喜欢

公仪高祖司马迁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风清气正过春节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公仪休:受贿是不合算的
公仪休不收鱼
公仪休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