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三线军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以山西新建机器厂为例

2021-12-29薛金莲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机职工教育

薛金莲

(吕梁学院 思政系,山西 离石 033001)

新机厂1965年在孝义初建,到中阳车鸣峪扩建发展,再到军转民转型搬迁榆次,直到2014破产,历时近50年。该厂对内代号“国营9141厂”,对外通讯地址是山西省中阳县102信箱。在吕梁中阳县车鸣峪驻扎长达26年,当地人称车鸣峪兵工厂。开始隶属于五机部,后直属于山西省国防工业系统,主要生产7.62 mm机枪、步枪子弹,曾创造了国内小三线枪弹厂的日产、月产最高纪录,有全国一流的地下靶场,被中共山西省国防工业委员会誉为“吕梁山上的一面旗帜”。

一、新机厂职工群体构成

新机厂驻扎车鸣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最多时有1 884人,连同家属最高峰时有5 000余人。通过翻阅留存于地方的档案,结合部分职工口述,可以看出职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从沈阳五三厂调配的技术骨干

沈阳五三厂是具有万人职工的大型老牌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子弹。它的前身是日本人建造的兵工厂,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五三厂在1966年5月按照中共中央第五机械部的指示精神,从各个岗位抽调精兵强将400余人陆续赶赴新机厂,成为新机厂的技术骨干。

新机厂总工程师副厂长杨道清(化名金沙)在接到任务后,先到五三厂劳资科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挑双职工(夫妻都是五三厂的职工)中的其中一人,配偶会不愿两地分居往往会随行一起到三线。这种方式使得从五三厂到新建厂的人数相对较多。五三厂生产计划科副科长吕天才,无条件举家上任新机厂,从生产科长到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厂长、厂党委书记,见证了新机厂的每一步成长历程。尤其是他1966年组织撰写的《山西新建机器厂建厂扩大初步设计方案》,1968年的《山西新建机器厂扩大初步设计补充方案》,1985年负责主编的《山西新建机器厂经营管理制度汇编》,对该企业走上正规化、制度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妻李淑文随夫到新机厂,在检验科理化室工作。再如副厂长张林,响应党的号召到新机厂。

技术骨干与管理者还有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如陈之本是5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五三厂与军工结缘,其妻吴王娣随其到新机厂在检验科理化室工作。高级工程师高歧山50年代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五三厂,省领导钦点调往新机厂。

(二)从地方招录的初级工人

大部分技术工来自太原、阳泉、洪洞、平遥、榆次以及吕梁地区的中阳、柳林、临县等地,经过招工程序入厂。这部分人员几乎都是初中文化程度,16~17岁的居多。在经过自愿报名、严格政审、体检合格后成为新机厂一员。1969—1971年厂部曾大规模招工,1970年3月一次性就有30多名柳林籍职工入厂;1970年10月中阳籍14人入厂;1971年2月洪洞籍的23人入厂(1)资料来源于新机厂一车间工会委员,厂史编写者李有富的口述。。他们师从技术精湛、业务纯熟、思想端正的老工人,耳濡目染地接受培训教育。一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转为正式工,开始定级定薪,成为新机厂的主力军。

他们除了老师傅带领之外 ,还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习技术。1965年9月厂部派了一部分人到哈尔滨市学习;同年分两批派员工到沈阳五三厂实习。少数文化程度高的工人学习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等,其余的人参与到生产流水线的三班轮换作业中实习。这年春节后,王化南厂长曾赴沈阳慰问,了解工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勉励大家抓住机会,努力掌握技术,为新机厂作贡献。

以上这两部分人员是新机厂职工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源于企业福利,在当时称为接班的职工子弟。在企业单位的父母退休后子女顶替空下来的名额,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招工方式。1970年4月山西省第五建筑公司的子弟王秀英、温庆成、荣振声等人乘火车从太原到阳泉曲(这是南同蒲线向西通向吕梁的唯一一条支线),厂部大卡车接到新机厂,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企业职工适龄子弟在招工的时候优先考虑,“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就是这种存在的写照。

二、小三线军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小三线军工企业除了职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保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尊师爱徒教育等常规教育外,主要是通过形势政策的专题教育、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形式,以实现决不让一个职工思想有问题,绝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走出生产线的教育目标。

(一)形势政策的专题教育

三线是国际冷战背景下中共中央采取的重大应对举措之一。由于职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均呈现出时代特征。

1.专题教育与时代相结合。为了了解国内外形势,提高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意识,新机厂安排职工在晚上进行政治学习,学习专题教育往往伴随着形势发展而展开。由于山高路远、黑灯瞎火,刚开始就在单身宿舍里学习,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学习小组。随后各车间科室都有业余学习班并配有理论辅导员,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上级下发的文件通知、报纸上的社论。遇到停电,点蜡烛坚持到下课。这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提高思想意识、政治觉悟的课堂。为了激励学习热情,各车间甚至厂部会评选学毛著积极分子,奖品是一本反杜林论或别的经典书籍。

2.常规学习与生产相结合。保证军工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政治,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通过生产任务开展大学习大比拼。从年初的“开门红”“大战红五月”到年中的“双过半”“为国庆献厚礼”以及年终的总结评比,新机厂与国家纪念节日以及时局紧紧联系在一起。1975年5月“解放台湾、收复南沙”空前规模的全厂生产大会战,发出“大战两个月,完成三个三”的会战口号。在大会战中,工人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有时候是36个小时,甚至连续三天不离机床,在“宁可倒在机器旁,绝不躺在病床上”的宣言中,一箱一箱合格产品运出厂部。

3.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竞赛相结合。通过劳动竞赛,每个职工都在思考创先争优技术革新,制造弹头由原来二十几道工序到最后只需要11道工序。1973年厂技术科举办了半年制的工艺学习班,以期培养工艺技术人员。在复习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学枪弹制造工艺、机械制图等课程。学员上午听课,下午回车间生产,晚上复习写作业,没有一个叫苦喊累。厂里贴着“立足吕梁闹革命,扎根深山建三线”“ 一切为战备生产让路,先生产后生活,活着干死了算”等标语以及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如“宁可掉下几斤肉,不让生产落了后”“宁可倒在机器旁,绝不躺在病床上”等,是庄严承诺更是身体力行。

(二)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

根据吕梁市档案馆藏资料显示,1973—1976年新机厂职工人数徘徊在1 580人左右(2)资料来源于新机厂一车间职工郑庆莲口述。,党员人数分别为345人、347人、311人、371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

1.党团干部率先垂范。新机厂党团组织开展的青年突击队活跃在365天的每时每刻,党团干部处处率先示范,体现在响应党的政策方面就是计划生育。如1983年全厂应做绝育手术109人,已做102人,一名副书记一名副厂长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了车间科室的计划生育双创责任制。此项工作作为考核评比的一个重要指标,新机厂多次获得地县先进集体;严格奖惩规定,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四包”即包自己、包子女、包亲友、包完成任务;党员干部实行“三先三后”即先党后团、先干后群、先己后人。在宣传月中就有10名党员带头做了绝育手术,短期内就做了82例手术(3)资料来源于新机厂一车间职工郑庆莲口述。。党员干部引领作用体现在每个细节方面,最集中的反映就是搞好妇幼保健,实行定期检查,及时治疗脱环,计划外怀孕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山西省建设机械厂的情况,1983年11月,先进集体)。

2.先进典型激励感染。建厂时入职的职工任万所,不断进步成长为技术骨干,不仅解决了弹壳低槽锈的难题,而且自己制造土汽车,尽管外形设计不美观,但全部的零部件是自己完成、自己组合。以至于流传着一句话:“要吃饭,找任老万”。车间黑板报表扬任万所,号召年轻人向他学习爱读书、好钻研的劲头与精神。

身边的事最有说服力,身边的人最能激励人。新机厂培养树立“身边的榜样”,通过常态长效的日常激励,让榜样辐射带动全体职工,从而推动榜样教育向基层延伸。1972年秋天,作为优秀妇女代表,没有招工手续、不是正式职工的方桂英与三车间生产能手南淑萍以及中阳县委、县人民医院的代表共5人,一同赴汾阳县,参加了第二届山西省妇女大会。在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言感染下,她们分组讨论、交流学习,赴大寨参观访问。返回车鸣峪后,在当时还没有座位的大礼堂,厂部召开全厂女职工大会。会上方桂英和南淑萍分别代表五七工厂和总厂做发言,向全厂女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女职工倍受鼓舞,激发出更大的生产热情。

3.影视作品潜移默化。优秀影视作品对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职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对培养职工崇尚先进、崇尚英雄、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对职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培养爱国爱厂爱岗情感、激发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影响、感染、激励职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每逢时隔半月20天的放映日,新机厂大喇叭就会传来播音员洪亮激昂的影讯播报:“影讯,影讯,今天晚上八点钟,在厂大礼堂放映电影《XXXX》请广大职工家属踊跃观看,踊跃观看”。影片由起初的《地道战》《南征北战》《智取威虎山》《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地雷战》《小兵张嘎》以及革命样板戏到后来的《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桥》《追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全国国防工业系统走五七道路现场会在新机厂召开,来自全国国防工业兄弟厂家的几百名代表汇聚吕梁山,纵论在山区开展开荒造地、自给自足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新机厂走五七道路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丰硕成果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为专题片,首映时职工及其家属看到一个个普通的工人出现在荧屏上,激动万分,迸发出更大更强的生产热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新机厂在车鸣峪初建时,各车间的年轻人就组织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抓生产学习之余,组织文体活动,寓教于乐。

1.自编自演文艺节目。70年代初,在新入职的青年职工中通过自编自演、全厂调演等选拔方式,宣传队阵容不断强大、正规。节目形式也由单一走向活泼多样,内容则取材于身边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因贴近生活,引起强烈共鸣。有快板书、数来宝、对口词、相声、三句半、歌舞表演、样板戏清唱、独唱、二重唱、独奏、器乐合奏、小型歌舞、独幕话剧等。服装、道具、舞台灯光、布景设计和制作都是自力更生。演出节目有《开场曲》红绸舞以及歌舞表演《亚非拉人民团结紧》,阵容大、气场足,民乐合奏《地道战》,管弦乐演奏《保卫黄河》,话剧《于无声处》,歌剧《一块银元》《军民鱼水情》……

宣传队不仅出入车间演出,而且到吕梁的7个兄弟军工厂和附近的县城演出,还和兄弟军工企业进行交流汇演。当时在山西省国防工业系统,新机厂宣传队也是颇有名气。1973年山西省国防科工办组织的全省国防工业系统巡回汇报演出时,新机厂的节目获得评委观众一致好评,荣获特等、一二等奖项。

一支热情、有能力、能吃苦的宣传队伍走到哪,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厂里还先后邀请山西军分区的宣传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来厂部演出,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体育比赛凝心聚力。从刚开始简陋的篮球场到后来的灯光球场,成为最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地。1971年春,新机厂组织乒乓球比赛,一车间外观工序组叶瑞娟夺得女单冠军。同年5月新设立的吕梁地区组织全区春季运动会,新机厂由于属地的关系,接受了中阳县进行篮球和乒乓球选拔赛的邀请。新机厂上下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地方的文化体育交流,在厂内选拔赛的基础上组成了新机厂男、女篮球代表队、乒乓球代表队参加中阳县直单位选拔。第二年代表中阳县参加了地区职工运动会,分别夺得了女篮冠军,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随后代表吕梁地区参加了在阳泉举行的省职工运动会。

1984年底实现军转民之后,工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了重重困难,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工厂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为了巩固和发展已经出现的好形势,厂党委在安排年内工作时,提出要组织几次大型的文体娱乐活动,以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减产搬迁的目标,精心安排,运动会达到预期目标。

1990年为了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新机厂举行了为期3天(5月26—28日)的田径运动会,全厂18个基层单位的359名运动员3天之内共进行了男女76个项目的田径比赛[1]。

军工品时期通过一定的文体活动,激发了新机厂职工生产积极性,为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注入了新的活力。转型时期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鼓起了职工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小三线军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职工的环境认同感、身份归属感、责任荣誉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职工的政治站位,构筑了职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理想,从而为安全顺利地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了职工甘于吃苦、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军工精神。

1.甘于吃苦的作风。三线军工厂初建和扩大生产时,均面临重重困难,伟大的军工人发扬甘于吃苦的作风与精神。为了解决住宿问题,职工采用“干打垒”的技术,就是无砖无钢筋无混凝土,只有七分黄土和三分白灰夯砸筑墙,在山坡上建起一排排简易房,以解住宿的燃眉之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工人开荒施肥种地,喂猪喂鸡打猎。为了解决职工的收入问题,新机厂五七工厂成立了基建组、农业组、暖壶皮组、理发组、花炮组、洗手套组等各种小分队,工人们凭简单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利用工厂边角废料、自主开发试制多项产品并外销。

2.勇于创新的担当。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新机厂基建组,群策群力,结合山区的气候特点,成功地把东北火炕移植到车鸣峪,并发明了直洞、花洞、西瓜洞等形式的火炕,解决了炕洞倒烟的难题,为改善职工生活状况做出了贡献。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艰难困苦摸索发展民品生产之路,开发出石油企业普遍使用的射孔弹,还有消防用的灭火弹,以新产品求发展。在军品向民品转型时,工人们群策群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乐于奉献的情怀。三线建设时期生产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态。企业不给加班费,不给轮休,没有定额、没有报酬,比的是劳动热情,比的是奉献精神。军工们燃烧自己、不计得失,没有一句怨言。他们漂泊异地,远离亲人,无法顾及到自己的父母亲人,甚至在双亲亡故时也不能回乡尽孝。他们一心一意扑在工作岗位上,为军工企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甚至是一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1.求真务实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一任厂长王化南是资深的老革命。抗战时期是太行山黄崖洞军工厂的总工程师,解放后调往太原某炮弹厂任厂长。筹建新机厂时从太原到艰苦的吕梁山区,一直到1975年调往太原。王化南厂长夹着一个碗,拿一双筷子,与工人排队吃饭,剩下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搞特殊的形象定格在工人的心中。他时时刻刻跟工人、老百姓打成一片。开会时他把那题目一说,手里拿个红旗本,态度特别谦虚,耐心听取工人的建议意见,最后大伙儿都说完了,他总结,征求大伙意见。作风朴实,一心为厂、为民。这样的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受群众欢迎尊敬的,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干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才能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密切干群关系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善于做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就是同修正主义抢速度。三线企业干部善于做群众工作,体贴职工生活,时时处处考虑的是群众。一名工人得了突发病去世,厂长、书记亲自去慰问家属。经过厂长书记的努力,家属继续享受他工资的60%。由于干部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才获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当领导干部真正将职工当成主人的时候,职工就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3.严格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由于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从党委到团支部、党支部、车间主任、生产组长,从军管领导到普通职工都能严格执行制度、遵守纪律、坚守岗位。从入厂起就懂得遵守安全规则,执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如践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保管员一丝不苟,进库有进库单,出库有出库单,不能有一点差错。国家的财产,个人不得有任何的沾染与侵吞。企业发出节约、团结、安全号召,职工积极响应“节约每一个铜板,都是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节约每一团绵纱,每一滴机油,每一张砂纸,成为全厂上下的自觉行动。

企业就是一个大学校,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家庭,职工从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军工工人,被工厂锤炼成一个拉得出、打得胜的优秀群体。军工人铸就的伟大的军工精神,遗留的军工遗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些遗产,弘扬军工精神,可以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机职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追江赶海让体育旅游“+”出新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融合新机生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