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1-12-29刘晓亚梁祥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区块办学校企

刘晓亚,梁祥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及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构建去中心化的资源分享平台,构建崭新的“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创新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新局面[2]。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3]。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与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常常会组织整个班级或某专业的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对岗位要求、待遇以及所学专业与岗位的贴合度等问题不够了解,企业出于成本、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并不关心学生的兴趣特长、工作能力、职业志愿,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安排技术培训、实习岗位和工作任务。

企业与学生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或岗位与自身能力不匹配,存在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专业不对口、待遇较低等问题,影响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和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企业与学校信息不对称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培养特色和培养方式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学校的相关推荐来评判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用人和毕业生就业都造成了较多困扰。同时,学校并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校企合作动机,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处于信息劣势,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存在“只招不聘”或利用招聘会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推销企业形象的问题[4]。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实习生或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使企业的人才缺口得不到弥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三)学校与学生信息不对称

现行教育体制下,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虽然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有职业适应能力测试环节,但测试成绩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学生填报志愿时大多通过网站、家人或朋友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等情况,并不能完全深入地了解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未来发展前景,部分学生会被录取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致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作为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推荐方,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实习生或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过程中,同样很难充分了解相关就业信息和岗位需求,在有问题或疑问时无法和学校、企业直接沟通。因此,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二、区块链技术及其特点

作为风靡全球的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化名“中本聪”的作者在2008年11月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文章中首次提出区块链技术[5]。从2014年开始,区块链技术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并进一步引发了分布式记账技术的革新浪潮。

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中的记录只允许添加,不允许删除,数据库中每条记录之间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线性链表,由一个个“区块”串联组成,后继区块中记录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提议添加一个新的区块,但是这个要添加到区块链中的区块必须经过共识机制确认后才能添加,添加后根据共识机制完成所有节点的同步,使得全世界所有节点上的数据完全一致。区块链中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去除中介周转环节,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区块链具有共享特点,主要体现在:只要有能力架设服务器,就可以作为维护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完全平等地享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如果网络中某个节点进行恶意操作来对区块链中的记录进行篡改,除非网络中存在一半以上的节点提前勾结在一起采取恶意行动,否则网络中最长的链将成为合法的链被其他节点看到。当然,如果网络超过一半的节点勾结在一起进行恶意操作,是能够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但要做到这一点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和进行恶意操作的收益相比,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这就是区块链防篡改的优势所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区块链应用研究,我国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步落实,有望在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和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区块链为一些高校和技术研发机构在数据要素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区块链+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三、“区块链+”校企合作办学创新路径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不断迭代和演进,区块链技术有望借助其自身特征,重新解决信任问题,构建可信数据共享环境,在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7]。

(一)构建深度合作办学技术平台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有很大不同,学校如果不能完全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就无法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企业如果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职业志愿等信息,就难以提供匹配度高的实习岗位或就业岗位;同样,学生如果不能掌握学校、企业的相关信息,就很难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岗位。

区块链账本能够将实时发生的事件按顺序记录下来,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如实并实时地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数据存入数据块,再借助分布式存储的技术特点,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实时更新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的“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技术平台,促进三方互动交流和匹配选择,能够快速核实和检验三方数据,实现校企之间的高效对接。借助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技术平台也可以让政府、行业协会接入,使之成为多方参与的“区块链+”校企网络,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分布式存储的特性也可以在系统崩溃或损坏时防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8]。

(二)更新师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真正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并不多,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助区块链技术,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技术平台发布信息,校企合作中的各方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学习和培训,使得学习和培训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能够让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接触前沿知识和技能。同时,区块中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的相关数据,能够让学校真正掌握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情况及效果;资源的高效共享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协同育人的水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记账系统,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可信任可共享的系统[9]。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教育信息数据实时记录并存储在区块中,成为随时随地可以查询的数据。

学校可依据区块中的数据来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在学生实习或就业时能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和帮助;企业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优秀的人才,提供更为精准的适合其未来发展的工作岗位和相应培训;学生从入学、实习到就业整个过程中的信息都会实时记录并存储在区块中,可以随时查询,帮助学生在实习或就业后打通上升通道,提升自我价值[10]。

借助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数据共享等特点来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创新之处,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合作办学瓶颈问题。校企合作中三方信息实时更新,构建深度合作办学技术平台,打造“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全新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应用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论证。比如,人人都可以作为节点加入区块链,需要有大量的设备和人力来维护这样庞大的区块链系统,同时信息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区块链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区块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