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意义、特征及实现路径

2021-12-29张永元

关键词:高地职业院校技能

张永元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2019年国家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建设任务,对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有什么意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有什么特征,通过什么途径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笔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义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教育的着力点落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上,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回应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也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对人们接受高质量教育关切的现实回应。

(三)建设教育强国和质量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建设教育强国和质量强国,教育强国首先就应该是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大国未必是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必然包涵高质量教育。质量强国建设不能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是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教育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是应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而兴办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于区域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的中高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

(五)职教改革重心转移的重要支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进入提升内涵、质量建设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教育部长陈宝生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有效引导我国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内涵特征

《意见》中用了六句话描述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内涵特征,这六句话回答了双高建设单位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人才培养高地的人才质量特征和人才培养途径特征。

(一)“两强一高”是人才培养高地的人才质量特征

双高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那么人才培养高地的人才质量特征具体是什么呢?根据《意见》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两强一高”,“两强”就是关键能力强和技术技能强,“一高”就是“品德修养综合素质高”。

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今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良好的认知能力是人们准确判断事物关系及采取行动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对象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心理条件。合作能力是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到来,企业生产模式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一种重要能力,以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技术为主的新工作模式呈现了生产过程去分工化、技能操作高端化、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要具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的一项重要能力,创新人才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分布在我国产业中高端和中高端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创新能力培养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技术技能强就是职业能力强,职业能力是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能力,是他们立足岗位的本位能力,也是人才培养高地要构建的根本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高地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本质问题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培养对象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观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们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和价值准则,它是一个人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内心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是它的形成却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选择性,它受到人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而且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意见》中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描述中,首先就明确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昭示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劳动教育体现了人才培养高地对人才的品格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优秀品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传统美德,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体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美感。

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体现了人才培养高地对人才的职业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士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操守,人才培养高地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之外,还必须培养其终生受用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1+X证书”制度是人才培养高地的制度特征

“1+X证书”制度回应了怎样培养人这个人才培养途径问题。人才培养高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进行多元复合的制度设计,打破单一的职业院校作为主体和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制度,引进行业企业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倒逼职业院校打开校门,贴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实际办职业教育,使学生在获得较为系统的技术技能培养之外,还可通过获得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来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三、课堂教学是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关键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主战场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影响人才质量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宏观教育活动和微观教育活动。宏观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宏观教育理论研究行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为教育活动确定价值,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而微观教育活动是质量建设的关键,所有的宏观的理论和政策,“只有通过微观的教学过程才能够进入人才培养的实践”〔2〕只有通过微观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作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教育对象的改变起到关键作用。

微观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选用、教学文件编制、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活动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众多教学活动中唯一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的活动,课堂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主阵地,“课堂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3〕课堂教学“以教人育人为内核,以育人成人为根本,以价值引导为蕴含的多彩育人实践”,〔4〕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某一封闭的物理空间,而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5〕如果把国家双高建设中人才培养任务比做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话,那么就课堂的战略地位而言,把课堂比做是人才培养高地的制高点则一点也不为过。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标准引领,筑牢基础规范

标准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与否的依据就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判断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乃至高质量人才的办学条件规范则是学校设置标准、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界定了人才培养的条件,规范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通常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学校标准。一般而言,专业的国际标准适用范围较广,按此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程度比较广,可就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通常被认为人才质量比较高,建设国家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如果国际上有相关的标准,则这类学校应该选择国际标准作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国家标准通常是合格标准,是职业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准。学校标准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校为了培养更高质量和更具特色的人才而制定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学校标准;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学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制定的学校标准。

制定标准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由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标准,把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作为职业院校设置专业和进行教学的基础,规范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首先就要建立强烈的办学标准意识,选择最高标准作为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基准,引领学校和专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领军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提高中国职业教育者参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在双高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更要不断地提炼总结,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及时输出中国经验和中国标准。

2.“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明确提出了我国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两强一高”的特点,即:关键能力强、技术技能强、品德修养综合素质高。这样的人才规格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中是培养不出来的,因此,聚焦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核心的课堂革命应运而起。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实施“课堂革命”,教育部“双高计划”实施意见中也把“推动课堂革命”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任务。“课堂革命聚焦于大学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专注于改变传统课堂面貌,建设现代课堂,以达到培养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6〕课堂革命主要是要建立新型的教学范式、学习范式、师生关系和教学场境,这其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三教”改革。

教材改革要从教材形式和教材内容两个方面入手。传统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只为一门课选定一本教材,教师教这本教材,学生学这本教材,考试考这本教材,整个教学都围绕着一本教材进行,这样的一本教材的课堂教学局面是不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两强一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更不能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是从传统的专科教育中衍生出来的,尽管经历了20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但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教材改革就要打破这种以一本理论化为主的教材一统课堂教学的局面,建立活页教材、手册式教材、教科书教材和资源库组合形式的教学资源,在内容上要把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最新的技术、工艺、规范、模式、方法及时引进到课堂上,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更具时代性。

教法改革要聚焦在建立新的教学范式、学习范式和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担当起学生学习引领者、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整合各种资源,拓宽课堂边界,延伸教学时空,创新形成学生优质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学习范式,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向主动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转变;由主要学习课本知识向学习知识和技能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转变,形成集自觉性、计划性、有效性,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品德修养为一体的高质量学习范式。

教师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专业课教师职业能力和构建可以开展项目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的教师创新团队,尽快解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转变教学团队只有专业教师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素质品德培养任务的局面。

3.过程监管,确保优质高效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课堂教学赋予了教师较大的自主权,教师是否按照教学标准来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文件检查,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这些常规管理不能放松,它的管理程度和管理水平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水平,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校要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同行、学生、企业、社会多元评价主体,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猜你喜欢

高地职业院校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燕晗高地
高地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劳动技能up up!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