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养蛋鸡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2021-12-28孟奋成

家禽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周龄病鸡产蛋

孟奋成

笼养蛋鸡综合征是指笼养蛋鸡出现代谢性疾病的总称,包括产蛋疲劳综合征与脂肪肝综合征两类。产蛋疲劳综合征是指笼养蛋鸡特有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成年蛋鸡骨钙进行性脱失,造成骨质疏松的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由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众多因素引起肝脏有异常多量的脂肪沉着,使肝细胞和肝血管壁脆弱化,发生多数肝出血病例的鸡病。这两种综合征主要发生于高产笼养蛋鸡或蛋鸡产蛋高峰期,能引起笼养蛋鸡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严重时会使蛋鸡死亡。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给蛋鸡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1 笼养蛋鸡产蛋疲劳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笼养蛋鸡产蛋疲劳综合征又指笼养蛋鸡瘫痪、软腿病或骨软化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鸡表现精神不振,产蛋率减少,蛋壳质量变差,软壳蛋和破壳蛋增多,种蛋孵化率降低;随后出现无力站立、爪弯曲、骨骼变形,严重时发生骨折,或瘫痪于笼中,病鸡极度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笼养鸡活动范围较小、缺乏足够运动和笼内长期站立,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均衡、鸡舍光照条件差等因素会促进本病的发生。根据笼养蛋鸡产蛋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1 优化饲料配方

高产蛋鸡因产蛋率高,对饲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增大,如果不能在日粮中及时补充钙源、磷源,或钙、磷比例不当,都会使鸡被迫消耗骨骼中的钙,造成骨质疏松、骨骼易折断,引起本病。因此,养殖户应保障饲料原料质量过关,不使用劣质鱼粉、骨粉;进行营养调控,保证饲料中钙、磷比例适宜,依据产蛋各阶段对钙磷的需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才能避免发病。在笼养产蛋鸡开产前2~4周,为鸡群提供预开产日粮,要求日粮中钙元素含量为2%~3%;在蛋鸡的产蛋率超过1%时,为鸡群提供产蛋期日粮,要求日粮中钙元素含量超过3.25%,且钙磷比例控制在6.5∶1左右。为保障蛋鸡营养摄入均衡,养殖户可喂食粗颗粒石粉(粒径超过0.75 mm)或贝壳粉,避免添加的石粉或贝壳粉过细,机体吸收快,使夜间蛋壳形成时需要的钙盐却已排出体外。提高饲料中钙的利用率,避免钙质分级沉淀,切实为蛋鸡补充钙质。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也可促进破骨细胞区对钙磷的利用,因此可在日粮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解在脂肪中才可在小肠中吸收和利用,因此日粮中还要添加2%~3%的脂肪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还可以调整日粮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添加蛋氨酸、赖氨酸补充因应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蛋白质分解,使蛋鸡摄入足够营养,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控制发病。

1.2 加强饲养管理

笼养蛋鸡舍应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按照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生长阶段人工选用LED灯补充光照,光照强度约10 Lx。通常来说,蛋鸡的光照时间至少为8 h,蛋鸡20周龄后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1 h,产蛋期时光照时间达到14~16 h,产蛋后期光照时间为16~16.5 h。同时,养殖户定期开展蛋鸡血钙检测工作,特别是在发现蛋鸡产软壳蛋、薄壳蛋后,如发现血钙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向饲料内添加维生素D3,添加量为2 000 IU/kg,持续添加至少1个月,提高蛋鸡血钙水平。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将蛋鸡从笼养更换为地面散养,避免鸡群因应激反应出现产蛋疲劳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本病,要及时寻找原因,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将病鸡移至地面饲养,多数病鸡会自然康复,症状没有改善的用钙片治疗,每只鸡每天两片,连用3~5 d;中后期时可将病鸡隔离,单独喂养,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和维生素E,推荐维生素C用量300~500 g/吨,维生素用量E 200~300 g/吨,连用7日。同时,加强通风,供应加入电解多维的充足清洁饮水和充足的饲料。有报道指出,在晚间11时至凌晨1时开灯1~2次,让鸡喝水,可减少血液粘度,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死亡率。

2 笼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笼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脏脂肪过度沉积于肝脏,从而导致肝脏功能障碍,严重时会使病鸡肝脏破裂、出血而亡。大多是因为采食了能量水平较高而蛋白含量较低日粮而致,蛋鸡摄入的多余能量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导致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另外,如果蛋鸡日粮中营养成分不全,同样会导致蛋鸡发生脂肪肝,常见的因素是供给蛋鸡的饲料中蛋氨酸、胆碱、VB12以及 VE等营养物质的添加量不足。这些营养物质全部都参与脂蛋白合成的过程,或其本身就是脂蛋白,所以如果蛋鸡摄入的日粮缺少这些营养物质,自然就会导致体内摄入的脂肪不能及时从肝脏被运出而形成脂肪肝。其他如环境温度突然改变、饲料更换没有过渡期、饲料中某些维生素缺乏、疫苗免疫操作不规范以及感染疾病等应激因素和蛋鸡运动量不足也会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2.1 预防措施

2.1.1 控制日粮能量 蛋鸡日粮能量需要根据品种和产蛋率进行合理配制,不能过度饲喂高能低蛋白饲料,避免蛋鸡摄入能量过多引发肥胖问题。生产期的蛋鸡饲料中代谢能量浓度应控制在11.09~11.92 MJ/kg之间。如果气温高或蛋鸡的采食量减少,可适当降低能量含量;如果气温下降或蛋雞采食量增加,可适当提高能量含量,保障蛋鸡正常营养摄入。

2.1.2 严格控料处理 适当控制蛋鸡饲料的供给量、喂料时间等,禁止任其自由采食,避免蛋鸡采食过多、营养过剩出现脂肪肝综合征。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喂,可以保证蛋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增加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几率。因此,对体重达到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育成鸡,必须采取限制饲喂。因此要仔细监测育雏、育成期的体重变化,确保8周龄时体重适宜。国外有研究认为,蛋鸡应在8周龄时严格控制体重,不可过肥,否则超过8周龄后再控制就很难。当发现蛋鸡平均体重比标准体重高出5%时,要立即采取限饲;鸡群在达到产蛋高峰前可微调控饲喂量,到达高峰后要严格限饲。

2.1.3 做好饲养管理 该病在夏季高温季节最易发生,特别是在初产鸡的产蛋高峰期间更应重视。养殖户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和鸡舍适当通风,避免发生各种应激而引起发病。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合理调整笼养蛋鸡的饲养密度,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引起舍内空气质量变差,加大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率,建议:1~2周龄的蛋鸡饲养密度为60只/m2,3~4周龄为40只/m2,5~6周龄为20~30只/m2,超过6周龄应低于20只/m2。及时清扫鸡舍内外的粪便及其他异物,并严格清洗和消毒饲养工具;鸡舍门口、墙壁以及地面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同时要配合带鸡喷雾消毒。要供给蛋鸡足够清洁饮水,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避免蛋鸡食用霉变饲料后引起肝脏病变。

2.2 治疗措施

病情严重的直接淘汰处理;其他视病情程度挑出患鸡在地面散养,参考如下治疗方法:

有报道认为,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引起肝脏病变,可对病鸡连用10 d的护肝清、三征肝泰等护肝药物进行针对治疗,配合补充多种维生素、氯化胆碱、甜菜碱等,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适当补加蛋白质饲料和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使病鸡脂肪肝综合征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也有报道称,采用药物治疗、合理配制日粮和加强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使患鸡的病情2周内就有较大改善,产蛋能力也逐渐恢复正常。其中具体用药措施:根据病鸡症状,直接喂服氯化胆碱0.1~0.2 mg/只,连用 8~12 d;还可在1 000 kg 饮水中加入VC 300 mg 和禽用维多利500 mL ,供鸡群连续饮用10 d。

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来平衡蛋鸡摄入的能量与蛋白质,促进病鸡康复。配方调整方案:方案一是在每千克饲料加入22~110 mg氯化胆碱,连续添加7 d;方案二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 g氯化胆碱、10 IU维生素E、12 mg维生素B12与0.9 g肌醇,连续添加7 d;方案三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化胆碱0.55 g、硫酸铜63 mg、维生素E 5.5 mg、维生素B12 3.3 g与DL-蛋氨酸0.5 g,连续添加10 d。同时,还可在病鸡饲料中适量添加龙胆草、泽泻或柴胡等中药粉末,也可有效治疗脂肪肝综合征。

猜你喜欢

周龄病鸡产蛋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中西医治疗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周龄·初始注射时间对小鼠超数排卵的影响
用胫长和体重双重标准培育蛋鸡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817”小型肉4鸡不同组合杂交优势分析
褐壳蛋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