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渠道、搭平台,推动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

2021-12-28刘利民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民间协会

编者按:2021年10月21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北京召开七届六次理事大会及协会40周年座谈活动,刘利民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利民会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协会40年来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当前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三化”交织的新阶段,需要协会在新要求中找差距,在攻坚战中谋奋进。面向未来,协会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政府助手、院校帮手和行业引领的作用,密织一张联动内外的民间交流合作网络,建好教育成果宣介和院校交流合作两大民间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三个深度服务院校发展的中心。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授权,本刊全文刊载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老同志相聚北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协会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于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奋力推进新时代民间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981年7月,在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倡议下,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得到了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自此,我国民间的、半官方的教育国际交流有了专门组织,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

协会成立40年来,作为专门从事民间对外教育交流的全国性组织,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在教育外事战线的奋力拼搏下,在全体理事会成员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按照“官民并举、政社桥梁”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优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面向少数国家和地区到遍布五大洲、从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从传统师生往来到平台搭建、学术交流和质量保障多维度快速發展,从成立之初的“引进式、内向型”稳步走向了“走出去、外生型”的发展模式,在组织、协调、规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中国教育连接世界的重要渠道,为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年来,交流协会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扎实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稳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协会充分发挥民间教育交流形式灵活、易于接受、符合国际惯例的优势,积极参与筹备和组织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和配套活动,以高端领袖人才、师生交流和学术研讨为重点,不断丰富人文交流内涵,夯实中外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力量。

40年来,交流协会紧密围绕教育中心工作,高质量开展对外教育交流合作。坚持外事工作为内事工作服务,是教育国际交流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协会充分利用、创建和开拓各种平台和渠道,推动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深度结合。搭建与美、英、俄、德、法、日、中东欧、东盟等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双多边教育对话平台和交流机制,承接教育部培训团组外派和重要代表团接待工作,促进中外教育优势互补;发挥民间智库功能,发布各类国际化发展和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参与鲁班工坊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教合作,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整体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0年来,交流协会精准对接会员单位和行业需要,努力提升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作为社团和行业组织,协会积极践行一线规则,坚持立足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需求谋划工作、推动工作,以国际化为依托提升会员单位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标准建设为抓手规范和引领民间涉外教育行业发展。成功实施海外教师培训、人才联合培养、外事干部和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等项目,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提供国际化决策咨询,提升队伍外事能力,帮助院校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规律,学习借鉴国外办学理念;协会还是教育系统内唯一获得认监委批准的具有开展教育服务认证资质的机构,不断完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团体标准研发,开展第三方教育质量认证,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和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

40年来,交流协会坚持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与个人成长成才,关乎社会公平和未来发展。民间教育交流坚持立足人民、造福社会。协会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各方沟通,创新合作模式,拓宽教育渠道,通过开展外籍教师引智、语言教学能力提升、师生文化交流、引导高质量出国留学等方式,丰富群众教育选择;参与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建设,满足海外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基础教育需求;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牵手行动和志愿者活动,提升中西部、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让更多师生有机会、有平台、有能力深入地了解世界,使更多教育对外开放成果惠及亿万家庭。

40年来,交流协会紧跟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稳步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平台分享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协会探索建立以我为主的多边非官方教育组织对话合作交流机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职教院校与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不断提高我国在非官方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连年组派中国高校赴海外举办留学中国教育展、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介中国教育发展成就和经验。成功举办22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和首届国际教育日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国际交流大平台,在展现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开辟了重要窗口。

40年砥砺前行,40年春华秋实。协会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在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全体理事和会员单位以及从事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名誉会长,黄辛白、李滔、柳斌、章新胜四任会长和各位副会长的领导下,在一代代协会人的接续奋斗中取得的。大家都对协会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贡献了力量。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迎来了新的赶考之路。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待新时代民间教育对外开放,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是一个“三化”交织的新阶段,需要协会在新要求中找差距,在攻坚战中谋奋进。

一是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开展民间教育交流合作。虽然当前国际秩序演变深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但是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民间教育交流更要发挥优势,主动配合官方外交,积极开展质量高、覆盖广、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增信释疑,宣介成果,推动中外合作交流。

二是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我们更加创新地实施民间教育交流合作。以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形态、管理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我们必须主动求变,通过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交流打通新渠道、增添新内容。信息化对国际交流的影响远不仅是交流方式的变化,不是见面变网聊,而是研究方向的变化和交流内容的更新。下一阶段我们要在如何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创新交流议题与合作内容方面下足功夫,比如智能教育推动个性化学习、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提升、综合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真正通过国际交流赋能学校、赋能教师和赋能学生。

三是现代化目标清晰明确,需要我们更加精准地推动民间教育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2019年,两办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民间教育交流要以八大主要发展目标和十大战略任务为基准开展工作、设计项目,以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院校的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依托,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开创民间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面向未来,交流协会要呈现新气象,展示新作为,体现新担当。首先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交流协会必须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春兰副总理对协会40周年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定人民立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其次,在业务工作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政府助手、院校帮手、行业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密织一张联动内外的民间交流合作网络。开展高质量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依托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整体、联动、系统的布局。

面向全球,我们将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拓展“国际朋友圈”,主动加强同驻外使领馆沟通,深化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合作伙伴的合作,充分发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职业院校与应用大学联盟、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机构中的咨商作用和伙伴关系优势,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教育政策、规则和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面向国内,我们将坚持服务会员的理念,密织“会员大网络”,建设会员、分支机构、理事会、监事会及秘书处“五位一体”的现代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加强会员单位需求调研,明确分支机构特色任务,强化理事会和监事会作用,密切与地方协会的联系,建立机制化的合作交流模式,努力形成教育领域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全国一盘棋的态势,真正建立起可以联动内外、互动交流的国际国内网络平台。

二是建好教育成果宣介和院校交流合作两大民间教育交流平台。中国的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领域已经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需要依托更多专业化国际平台宣介中国成就、分享中国经验。协会将继续重点建设“联合国国际教育日—中国活动”,组织更多院校赴境外展览,参加国际会议,对外宣介中国教育发展成就,推动院校交流分享,加强我国在多边教育组织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打造“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品牌,真正将其建设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和年度盛会。

“一带一路”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要结合区位优势,集合会员力量,继续建设好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非洲等区域和次区域院校交流平台,探索与俄、乌、德、法、英、日建立聚焦关键核心领域的专业交流平台,主动对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雄安新区打造教育对外高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交流合作层次,释放国际合作交流助力重要学科、特色专业发展的活力,培养一流人才,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打造三个深度服务院校发展的中心。

其一,质量保障中心。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已经驶入提质增效的快车道,保障质量就是规范行业,聚焦质量就是抓住关键。立足战线需求,发挥全国性教育外事社团引领作用,完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认证,创新实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监测评价服务项目,引领跨境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涉外教育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以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其二,能力提升中心。统筹国外优势资源和国内实际需求,打造院校能力提升中心。做精做大院校国际发展能力提升系列项目,帮助各级各类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升外事能力;尽早重启“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等海外研修团组,面向紧缺人才需求等研发国际课程培训,建好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加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继续做好“牵手行动”等语言能力建设项目,帮助中西部地区教师提升外语教学水平。

其三,师生交往中心。师生交流是国际交流合作的主渠道。注重传统青少年交流项目的内涵建设与实效,重点打造“知行中国”“职教夏令营”等品牌,高质量接待访华团组,增进中外友谊和民心相通。提升外籍教师引智项目规模与质量,帮助更多院校引进优质外籍教师和足球教练。加快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发及试用,培养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使命光荣、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主动肩负历史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继续努力建设业务覆盖全球、资源优质共享、治理体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共同谱写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民间协会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