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保护,让孩子很受伤

2021-12-28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中心学校李延英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间过度学校

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中心学校 李延英

2020 年 12 期《河北教育》(德育版)刊登了高洁老师的一篇文章《过度保护,好心办坏事》,我看后深有同感。

未成年人,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对外界伤害的抵御力较差,在环境设置方面采取防护措施,在行为方面设些限制是应该的。但保护过度甚至追求绝对安全就不可取。比如,父母怕孩子磕了碰了,水果刀、剪刀、锤子、螺丝刀等工具都不让动,当然也不让他们学习使用这些工具干活;怕他们被开水烫了,连到饮水机那儿接水也不让,更别说把开水灌到暖水瓶里;怕有交通意外,即便孩子已上了高中,也不让骑自行车上路,父母宁可早送晚接。有的学校更过分,怕学生出安全问题,就最大限度地限制他们的生活空间和“存在方式”:不组织出校门的任何实践活动,在学校里不让踢足球、打篮球,甚至课间时也都得规规矩矩在教室坐着。

高安全度的保护,的确是让孩子远离了危险,但也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过度保护与安全防护是两回事。学校、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能采用“全禁”的版本。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教会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行为方式的前提下,增加孩子亲自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勇敢走入生活,正视生活中可能的风险,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

过度监管助长了孩子的心理依赖,削弱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很多学校提倡无缝隙管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有任何疏忽之处,从早自习、课间、中午休息,一直盯到晚自习、就寝,不给学生留下任何自主的缝隙。学生的一切行动,如:吃饭、睡觉、上课、课下活动等都在教师的严密关注、掌控之下。 这样无死角、无空白地盯着,学生安全固然有了保障,但也让学生时时处于被动监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然大打折扣,同时会造成他们独立性减弱,依赖性加重,逆反心理增强,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与安全防护相比,另一种保护较为隐性,危害却更大:有些父母出于让孩子顺利走上社会、太平度日的考虑,自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规划好了成长路线图,包括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等,都替孩子想好了,并且铺好了路、搭好了桥。

有些孩子不愿在父母设计的程式中生活,父母就软硬兼施逼其就范。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为他们扫除一切可能的阻碍,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这并没什么可自豪的,并且往往事与愿违。正如高洁老师所说,“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走路。”孩子将来“成功不成功”,世俗的标准无从判断,他(她)内在的幸福感才有资格说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一生的成长,不可能永远在我们的监护之下,他们必然会遇到可能的风险,必然会遇到自我决断的时刻,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拥有抵御风险、战胜困难的能力,能够自主选择、自我调整方为上策。

猜你喜欢

课间过度学校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学校推介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