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洮州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2021-12-27黄凤梅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教材素养

黄凤梅

【摘要】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洮州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元素,汲取和利用洮州民俗文化中有地理学价值的文化精华,创设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需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洮州民俗文化,把地理学与本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

【关键词】地理教学;洮州民俗文化;策略;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24—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中。”[1]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样,地方民俗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储备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因此,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托地理学科,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充分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笔者以洮州民俗文化为例,探索高中地理教学与洮州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策略,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地理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熟知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

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地理教材的编排思想和理念,深刻掌握地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然后思考教材与民俗文化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学习本土民俗文化,查阅地方图书资料,参与地方文化大讲堂活动,实地走访考察体验,拜访当地民俗文化传承人,请教民俗文化的知情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感悟地方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平时要留意各种生活习俗和节日民俗,有意识地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探索它们与地理学的关系,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内化于心,融为自身文化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教师先转变为学习者,锤炼好内功,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民俗文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把传统文化知识渗透进地理教学中,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找准地理教材与本土民俗文化的结合点

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实施的载体,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传统文化元素[3]。特别在人文地理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强调生活性、区域性、文化性和动态性,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地理学科与当地民俗文化的整合过程中,离不开生活化的内容和区域性的特点,因为文化现象离不开人类生活,而人类生活是具体的、实践的,它具有历史性和区域性的特征,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物质和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地理教师在寻找地理教材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点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同时,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庞杂丰富,包罗万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时,要有学科思维,要从丰富的区域性文化中筛选合适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教材结合起来,否则就会游离于教材和学科之外,成为历史学或其他学科的内容。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作为人文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拓展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的内容,更能体现出本土化特色,特别是在教学中,因为当地文化的亲合性,使得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关探索。

例如,《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景观的欣赏,在教材案例的基础上引入洮州文化景观资源,结合“冶海天池”“玉兔临凡”“十里睡佛”“朵山玉笋”“莲峰耸秀”“石门金锁”“迭山横雪”“洮水流珠”等洮州景观图片的欣赏,说明选择合适位置的重要性;结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临潭县城元宵节“万人扯绳”活动、世界独一无二的新城镇端午节赛龙神活动等节日民俗的欣赏,说明把握观赏时机的重要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特殊的审美意识与品格,同时,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渗透了相关的传统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扬了洮州民俗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讲授的内容也远远要比课本中列举的案例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恰当的地理知识点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

三、利用当地民俗文化节日和实践活动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拓展思维和视野,提升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文地理中融入民俗文化内容时,更要强调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根据当地民俗文化节日和实践活动安排教学方式,如,在当地民俗文化节日期间,安排学生进行体验性或调查性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调查研究的选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研究选题,进行实地考验和体验,进行访谈、知识考察和历史性材料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洮州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洮州旅游资源,把著名的名胜古迹纳入到地理教学当中,采取地理游学的方法,确定鲜明的主题,带学生走出课堂,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洮州著名旅游景点的自然美和人文历史内涵;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也可以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程式化、规范化、日常化。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对继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开展宣传、收集资料的主力军,使学生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零距离亲近家乡的民俗文化,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培养家国情怀。还可以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开展专题性民俗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洮州民俗文化的神秘色彩,激发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兴趣,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加深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建设家乡、反哺家乡的感情。

四、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对于人文地理教学而言,更应该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如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式教学等,同时,人文地理中的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更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调查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类整理,为当地文化旅游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本土化特色;另一方面,笔者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民俗文化的影视资料和古籍中的相关记录,以及相关文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特点在课堂上播放,这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性、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不但得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提升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有利于他们树立为家乡的发展而贡献自己青春的思想情感。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元素,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展地理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实现现代教育的总目标,真正达成教师有提升、学生有发展、课程有创新、课堂有改善、文化有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朱贵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王崇德.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J].天津教育,2019.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洮州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以临潭县中学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852)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教材素养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