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荣耀新担当

2021-12-27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我国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最高奖,每五年评选一次。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所长孟万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规律研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体系建设领域唯一获奖项目。2020年12月,我刊发表了对孟教授的专访《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新幸福教育》,报道了孟教授主持的“新时代幸福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立项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学类仅有的两个重点课题之一,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达到了历史新高度。2021年,孟教授又获得了国家级奖项的新荣耀,新荣耀意味着新担当。为此,本刊再一次专门采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物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6-0004-04

何妍(以下简称何):孟教授好!首先祝贺您首创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从2007年您在全国拉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大幕以来,我刊多次发表了跟踪报道和专访,并邀请您开设了系列讲座专栏,系统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赢得了广泛欢迎和好评。为进一步普及推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值此您获奖之际,请接受我刊对您再一次专访。请您先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孟万金(以下简称孟):首先要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给予的长期支持、关注以及多次宣传和报道,感谢学界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肯定和鼓励。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团队的鞭策,更多还是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肯定,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的期待。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实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大新老朋友;尤其要感谢中国教科院历任领导对我们研究的长期支持。2007年,第一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出版时,就得到了时任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的热情鼓励,他欣然命笔为该书作序,指出“孟万金教授长期致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和发展的方向转型;从面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方向转型;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学科渗透、全方位服务转型”。在本次获奖成果序言里,时任中国教科院院长田慧生教授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大拳头产品,中国教育界富有影响力的一大品牌,正赢得越来越多的世界关注,这必将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迈上历史新高度、世界新平台,向国内外传播更多正能量”。 可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领导们的鼓励和支持,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协同攻坚,更离不开一线朋友们的实践耕耘。

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入这个行列,请您再简单回顾一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成熟的历程,以飨读者。

孟: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快速,成效显著。初期主要沿袭了美国为代表的针对少数问题人群的西方病理式、补救式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自行摸索的时间和精力,满足了应急需要。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强,对生活质量和幸福的追求日益成为社会主流,针对少数问题人群的西方病理式、补救式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于是,2007年,我们就率先提出了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为宗旨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首届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会,赢得了现场一千多所学校代表的热烈欢迎,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前身)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标志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转型升级。2008年,我们提出的汶川震后心理重建“整体推进震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被列入《教育部简报》(2008年第36期)上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高层。之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如雨后春笋,很快遍及大江南北,覆盖各级各类教育。

何:以前对您的多次专访以及您开设的系列讲座里,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精髓做过系统描述,为增强新老读者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要义。

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对“积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其含义包括:积极预防的、积极主动的、肯定的、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热心的(总体来讲跟“消极”相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积极成分,也不是西方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简单运用,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构。它立足中国大地,弘扬中华“正心修身”“中和位育”“固本培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预防为主”“扶正祛邪”的中医及养生思想,坚持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合理成分,面向全体,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积极心态,奠定扎实心理基础,营造积极心理氛围。经过持续努力探索,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已经成为独具中国特色、兼具世界视野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何:我注意到,时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的白学军教授在该成果序言中指出,“新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界发生了一件对社会影响普遍的事情,那就是美国宾州大学的塞里格曼教授掀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无独有偶,东方主流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界也发生了一件对教育影响深遠的事情,那就是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发起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热潮。前者矫正了传统心理学偏重负面的研究方向,正不断传入中国;后者引领了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幸福的发展方向,正开始走向世界。东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交流互鉴必将促进未来人类心理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这代表了学界很高的褒奖。

孟:如前所说,白学军理事长和学界的褒奖更多是对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本身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社会心态和个体心理都在经历复杂严峻的历练。心理健康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团队强化主体意识,牢牢抓住原创这个关键,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努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何:正因如此,白学军理事长把您发起的国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热潮与美国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称为“东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交流互鉴”。请您进一步谈谈,我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西方积极心理学以及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相对而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优势。

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西方积极心理学都面向全体追求“积极”“正向”心理。世纪之交,美国宾州大学塞里格曼教授发起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英文叫Positive Psychology,Positive的形容词意思是:积极乐观的、自信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朝着成功的,名词意思是:优势、优点。积极心理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矫正以往心理学过多研究负面心理而忽视正面心理的偏向,积极心理学与以往偏重负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然不是一个方向,也不相互包含,基本局限在心理学领域,在教育上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转化。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面向全体追求“积极”“正向”心理,还从根本上与教育有机融合,在兼顾西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化解问题的合理成分基础上,迈向了积极预防和开发潜能、追求幸福的高度,实现了扶正与祛邪的有机统一。因而,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对比可见,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也就恰恰体现在与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别上。比如,第一,西方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基础之上,追求的是“自我实现”;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基础之上,追求个体与集体和谐统一发展。第二,西方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少数重点问题人群,有失公平;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兼顾针对重点和面向全体,追求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发展。第三,西方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化解问题和矫治障碍,偏重治标,难以治本;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兼顾预防和矫治问题,通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第四,西方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心理问题,有偏离教育教学主阵地之嫌;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心理问题和师生主责主业,重视减负增效。第五,西方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心理疾病为追求目标,强调心理健康底线;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幸福生活为追求目标,兼顾心理健康底线和高阶水平。总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借鉴西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及积极心理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和升华,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满足立德树人的新时代需要。

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如何传播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

孟:2017年,经教育部国际司批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主题是:积极心理造福世界,立德树人联通未来。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的著名学者和一线教师汇聚一堂,共享“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的中国智慧,共话“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世界前景。会上成立了 “国际幸福教育联盟”,发行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世界》两本著作,受到了国内外好评。

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美式西方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暴露出自身的危机。日前,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全美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健康进入紧急状态。请您谈谈该“紧急状态”是什么样的?出于什么原因?

孟: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和2019年同期相比,5至17岁儿童自残和自杀案件数量增加了45%。2020年3月至10月,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就诊的儿童中,5至11岁儿童增加24%,12至17岁儿童增加31%。此外,从2019年初到2021年初,12至17岁的女孩因自杀未遂而到急诊室就诊的人数激增50%以上。这说明以美国为代表的面向少数人的西方补救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应对疫情带来的社会整体心理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美国失控的疫情与落后的补救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恶性循环,使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健康雪上加霜,陷入危机。

何:疫情也给世界心理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目前世界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健康形势如何?

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每年,全球有近46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同时,在中高收入国家,近20%的15~24岁年轻人表示,他们经常感到沮丧,对做事情没有兴趣。据估算,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人力潜能损失约为3872亿美元。可见,世界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各国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心理健康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请您谈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应对疫情的作用。

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疫情防控宣传和科普,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疫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取得了抗疫的伟大胜利,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为世界树立了良好典范,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抗疫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广义上讲,抗疫的伟大胜利和伟大的抗疫精神,為我国人民心理健康提供了坚强精神支柱,为世界提供了最大、最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教材。

从狭义上讲,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全民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各地心理工作者和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及时提供积极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服务,普通民众和师生也自觉地积极开展心理自助、互助和他助,极大地提高了全民尤其是师生和家长抵御疫情的心理免疫力,确保了社会心态的整体稳定和以积极向上为主流的发展态势。例如,疫情初期鼓励停课不停学、居家办公,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及时为实验区的师生和家庭开通了线上系列心理辅导服务,有效地预防和缓解了心理危机,确保了恶性事件的零发生。其他地区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各种各样积极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化解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何:抗疫的伟大胜利有力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我国社会心态的整体平稳和师生心理健康的较高水平,也反映了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大有用武之地。请孟教授谈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使命。

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我国未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指明了方向,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和后疫情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越来越受到欢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将不断发展完善提高,发挥越来越大的历史担当作用。未来重点努力构建纵向四层级(区县—学校—班级—小组)横向四方位(学校—家庭—社区—医院)纵横协同的联防联控网格化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和预警机制,确保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从而为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提供强大的心理动力。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小测试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