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分析

2021-12-26李美婷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商誉计量监管

李美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中合并现象愈发普遍,面临着并购浪潮,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体现出了一些不足问题有待改进,包括在评估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均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更好地推动我国各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发展,推进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

1.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面临着激烈的并购发展局势,企业在外延式扩张中的合并对于高额商誉的处理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合并商誉初始确认方法以及后续的计量方法,保证数据准确性。在确认商誉初始,通常是将母公司所属份额的商誉作为确认的范围,也就是部分商誉法,却忽视了少数股东商誉,在收益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最终合并成本的计算,结合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确认商誉初始值,后续计量合并商誉的方法是采取了规定方法中的减值测试法,也就是将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在一起,计算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结合减值测试,及时发现商誉减值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确定日后不可转回。和国外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相比,初始确认方法以及负商誉确认中,国际上采取的是全部商誉法和部分商誉法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负商誉方面,我国在损益中不计入负商誉,使用的是部分商誉法。后续计量方法方面,国际上是通过计量现金单元,将资产组细化,可以在计提减值日后允许转回,我国不允许转回操作,并且在资产组分类标准方面缺少明确、统一的规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仍旧还有较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1]。

1.1 确定合并商誉初始计量影响因素的程序不规范

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若是在确定程序方面存在规范性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有效性不足。例如评估方法局限性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可验证性不足,特别是在评估无形资产时,由于不确定未来的预期收益,评估内容和具体的范围也存在不确定性,甚至会在真实值的基础上出现评估值超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情况,在计量合并成本时采取收益法的方式,融入了人员的主观意识,因此最终导致合并成本激增。另外在确认商誉范围时全面性不足,商誉核算仅仅考虑到了母公司所属份额的商誉,缺少对少数股东利益的全面考虑,股东持股体现了一定的分散性特点,因此当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占比较低时,也会出现升高商誉初始金额的情况。部分企业缺少对购买时点的准确判断,缺少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没有在财务报表中详细地披露相关信息,过于随意的选择合并成本价值时点,合并交易中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就是在购买日确定的所有成本总和,购买日的差异性使得商誉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是有目的性地采取专门选择购买日的方式,将会对交易成本形成影响,是一种破坏交易成本准确性的行为。此类影响合并商誉初始计量重要因素难以规范确定,导致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阻碍重重[2]。

1.2 合并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程序严谨性不足

人员的主观性设定下,进行减值参数的制定会导致管理层在操作,简直是融入了主观意识,结合本年度经营情况修改商誉减值程序,进行推迟计提、粉饰报表或是激进计提,由企业全权掌握主动,导致企业的真实情况难以反映在市场,内部净空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并购方的业绩并不理想时,若是有充足的并购方业绩,则可以在合并后将账面价值隐藏起来,业务价值远超账面价值,形成了良好业绩假象,严重降低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准确性[3]。

1.3 合并商誉信息披露简化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合并商业信息披露充分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合并商誉信息过于简略,加大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难度,在会计准则的指引作用下,披露重要的因素和最终结果,因此部分企业忽视了其他的指标披露,甚至不披露一些关键的要素,例如关键参数的设定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披露内容简单化,缺少标准统一的格式,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理想。再受到外部监管力度不足因素的影响,在测算减值金额以及商誉初始价值等方面,缺少专业型的人才和监督措施,导致测算的结果准确性降低。披露企业信息和监管企业市场行为方面均存在缺陷,导致难以充分执行企业的信息披露准则[4]。

2. 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2.1 加强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过程的规范性

企业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目前仍旧存在一些缺陷问题有待改进,结合具体的不足问题,应在合并商誉会计的处理过程方面,加强规范研究,落实到实际的会计处理工作中,应对标准规范进行明确的要求,建立起系统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将价值评估的标准明确提出,发挥统一标准的约束力作用,对被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形成约束作用,保证商誉估值活动的准确进行,提高商誉估值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保证准确地进行商誉估值数据的运算。分类处理净资产时要结合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处理,结合公允价值的上下限标准,可以将收益法中的折现率取代,利用资产的市场率方式,要求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参与严格的测算活动,准确的披露企业的现金流和标的资产经济寿命等,落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在评估机构方面提高监管力,保证第三方评估机构具备执业资格,并且在执业质量方面,要保证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规范水平,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合理判断各项指标,例如评估依据、评估方法等,强制性地采取披露判断措施,并结合合理的惩处条例和措施,督促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强调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规范性,改变原有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不足问题[5]。

2.2 结合商誉后续计量系统摊销和减值测试

对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商誉后续计量系统摊销与减值测试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会计处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为合并商誉代表的是超额收益,是一项长期资产,通过预支可以实现超额利润,企业在权责发生制的制度要求下,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摊销活动,保证支出和超额收益之间的匹配性,落实权责发生制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改进方法要结合商誉后续计量系统摊销和减值测试两方面,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将摊销年限计算出来之后,每年按照年限摊销剩余抵扣购买日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再一次减值测试是要在年末期进行,计算和处理企业商誉,采取商誉后续计量系统摊销和减值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计量不规范、严谨性不足等问题,是改进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将这二者的积极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综合有效性和最终效率[6]。

2.3 强化监管有效性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及时、监管措施有限的问题,是亟待改进的关键,为了提高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效率,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标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这二者的作用相结合,提高会计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建立信息披露标准准则时,要对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提出明确的规定要求,尤其是对于披露可能形成影响的关键因素,更是要将其纳入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中,例如减值测试程序的实施过程以及合并成本具体的评估过程等内容,均是对披露信息形成影响的几大关键要素[10]。因此,要规范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明确规范的标准要求同时,采取相同的信息披露格式,使用统一的格式来披露信息,强调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准确性。在监管方面加大监管投入的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商业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对于企业的市场行为、信息披露等各项活动,要提高监管力度,保证有效的监管,落实合理的监管措施,维护评估数据的客观、公正、全面[8]。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标准、提高监管力度等方式,解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强化我国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使企业能够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扩大发展空间,为未来的长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7]。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市场中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工作愈发频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商誉的初始计量,以及后续的计量程序方面均存在一些规范性不足、严谨性有限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9]。针对此类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要以保证合并成本和可辨认净资产价值的公允性为原则[11],改进计量方法,加强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措施,使我国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商誉计量监管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