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赛视角的物理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

2021-12-26齐海燕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

齐海燕,王 革,李 丽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办法》),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基本理念,其中的《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三级)》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达到“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1]。这一认证标准对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框架,各专业都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技能竞赛为师范生提供了磨砺技能的模拟授课平台,营造了公平、有活力的竞赛氛围,学生通过打磨课程、模拟授课的环节,将理论知识在竞赛中实践,最终达到了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目的[2]。一些全国性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已经成功运行十余年。自2008年,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已经走过了11届;自2009年,全国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交流展示活动成功举办了11届;自2013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也运行了6届[3]。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省级、校级以及各二级分院的技能竞赛也在如如如荼地展开

1. 竞赛对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

1.1 自主竞争意识的提升

学生的自主竞争意识是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源动力。从客体感知的角度理解,意识是信息的分类处理;从主体能动的角度理解,意识是将更新后的已知信息与行为目的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重新权衡要素权重、重新定位信息含义,继而更新行为策略、观点或立场[4]。

各类竞赛实质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公正、公平规则和展现特殊竞争技能的公开平台,激励学生发挥平时所学、展露个人所长,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性成长,竞争的结果对未来的职场生涯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师范生来说,技能竞赛更是提供了优质的模拟授课平台,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竞争,在完善的评价机制下,对其知识掌握、能力运用、情感道德、个性特长都做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为其未来成长为优秀教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2 理论转化实践能力的提升

《认证办法》中的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明确提出师范生要学会教学,即“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从确立竞赛目标,到实施竞赛计划,最终激烈角逐,反思竞赛经验,整个过程包含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同时又包含了为了适应竞赛规则而进行的标准化规范训练,师范生的教学理论知识得到了系统化的纵深发展。另外,成熟的竞赛平台往往都具有丰富的活动形式,对知识整合、实践应用、临场应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为师范生的成长提供了融合拓展教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实践机会。

1.3 批判反思能力的提升

《认证办法》中的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和卓越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三级)》)都对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该在毕业5年左右,具备“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卓越标准中则要求师范生成为反思型实践者,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1]

各类竞赛具有明确的竞技目的和规则,从竞赛选题的梳理,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到组建团队,明确分工,选择合适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必须不断面对失败和调整心态,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认真思索,逐渐完善自己的竞赛计划。师范生经常参加的教学技能竞赛,则经常需要进行模拟授课,“就是在没有学生的环境下,教师模拟着实际教学背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过程。”[5]在20分钟左右的模拟授课环节,需要巧巧妙地安排学学习容,合理的计划教学时间,反反复地斟酌学设计,灵活的设计教学互动,全程都需要大量的反思和质疑,从而为以后的教师生涯学会批判性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4 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

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6]及《认证办法》中都提出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学科竞赛有个人项目的竞技,同时也有诸多的团队合作项目,同时个人的表现也成为衡量团队表现的依据。整个竞赛的过程中,团队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深度而广泛的合作,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也投入适合自己的角色,同时注重相互交流,吸取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实现团队与个人的共赢。针对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竞赛,虽然在模拟授课等环节偏重个人展示,但在实践技能考查较强的实验类、教具制作类竞赛中则需要通力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 竞赛所考核的师范生职业技能

通过分析面向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数据,可以简单统计出竞赛包含的环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授课、结构化答辩、书写及其它[7]。这些环节的竞技考核体现了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同时又要求选手在实施教学时能够依据环境来临场应变。

2.1 学科知识掌握

竞赛中所有的竞技环节都考查了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这在师范生平时的技能训练中是贯穿始终的。

师范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掌握拟任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在高中教学中融会贯通地运用学科知识。熟悉拟任教学科义务课程标准7-9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掌握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能指导学科教学活动。

除了学科知识,师范生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掌握初中教育规律与学生特点的相关知识,能分析、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能分析和指导教育教学。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2.2 教学设计能力

竞赛过程中关于教学设计的文稿展示环节应在模拟授课之前,通常展示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预先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分暗含在模拟授课环节中;另一种形式是根据现场所抽题目和提供的教学资源,现场进行教学设计,评委针对此教学设计单独评分。

师范生平时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样包含教学设计环节。要求了解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准确说明所选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析学生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当地描述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而竞赛中教学设计的考核要求与以上略有不同,因为时间长度的限制,竞赛中的教学设计更凸显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2.3 教学实施能力

在所有竞技环节中,模拟授课部分的所占评分比例通常最高。这是最能全面体现师范生职业素养的一个环节。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语言表达、仪表仪态、心理素质都会在这个环节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模拟授课考查的即师范生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师范生了解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的方法,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能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织探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了解课堂总结的方法,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合理布置作业。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模拟授课后的结构化答辩和说课环节则是竞赛中考核教学评价能力的环节,通常安排在模拟授课之后,针对结束的模拟授课环节,评委会提出2-3个问题,作答时间大约5-8分钟。在这个竞技环节中,主要考察选手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能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以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师范生在平时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同样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了解教学评价的知识与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3. 以竞赛视角,构建职业技能提升策略

3.1 营造竞赛氛围,鼓励与激励并重

在日常的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中,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宣传、动员、积累、初评、总结工作。班级通过传统的竞赛宣讲、观看比赛录像、建立竞赛互动群来宣传竞赛类型、竞赛规则,让学生群体广泛了解。除全员动员外,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宣传,纠正学生诸如“竞赛只供优秀者参与”的消极想法,根据自身的特点所长参与不同级别的竞赛。同时开展指导教师、获奖学生的竞赛经验分享活动,以老带新的形式有效开展宣传。结合平时的微格训练、教师技能训练、中学物理教法实验等教法类课程,增加适当的学时对竞赛政策、竞赛技巧进行解读。

适度的激励和物质奖励,增加竞赛带来的荣誉感和满足感。作为评价反馈,激励必不可少,将竞赛级别、获奖等级与学生综合测评、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相联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更有动力参赛,乐于讨论交流,也为师生的共同努力给予肯定,为建立良好的反馈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3.2 确立“双导师”的竞赛指导团队

《认证办法》中规定了高等师范院校应聘任素质良好的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教师教育课程团队,形成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

一线教师是教材、课程标准的践行者,他们具有鲜明的授课风格,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这些教师经验又不断内化再整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良性循环。而高校教师则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严密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双导师的配合是在培养目标一致下的互补,师范生在参与竞赛培训阶段,由双导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让学生既能系统梳理教育理论知识,又能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合理的教学设计,避免一味强调理论的逻辑,而忽视实际的应用,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了师范生教师师德养成[8]。

3.3 调研学生兴趣,分类竞赛培训

按照上一年度参加的各类竞赛,针对教师技能类竞赛、学科知识类竞赛、创新实践类竞赛、综合素质类竞赛等不同竞赛形式,分类制定竞赛培训计划。发放调查问卷,从学生对各类竞赛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入手,组建不同的学生竞赛小组[9]。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监测功能,教师培训团队定期上传竞赛的相关培训资料和视频,并设置任务点以及截止时间。学生按照发布的任务点依次上传自己的作品、设计或授课视频。教师通过上交的任务情况,综合分析学生某一阶段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而在指导教师团队活动中反馈交流,制定下一步的任务和培训计划。

3.4 评价反馈,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竞赛的参与只是手段,竞赛的结果并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利用多次参赛的丰富经验和比赛数据分析,为后续的课程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结合竞赛实践活动的经验、结果、赛事的整体评价和评委的个别点评,及时分析参赛团队和个人的优缺点,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做出反馈,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在下一轮培训中查缺补漏[10]。

通过竞赛,与国内各师范院校同仁交流探讨,发现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的具体问题,在常态化教学中强化个别实训环节。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作出更新调整,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兼顾科学性、实践性,把师德教育、自主学习意识、学科前沿知识、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4. 探索与实践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物理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育人能力强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技能,配合各类校级以上竞赛的遴选,每年举办院级竞赛4-6次,同时根据年级的不同,丰富了原有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让低年级同学也能参与进来,感受氛围。经历一次次组织、举办、评价、回溯的过程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指导教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竞赛评价奖励机制,为未来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9项。

猜你喜欢

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创新思维竞赛(3)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