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峨参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1-12-24单琳梁希武周玉迁张鑫耿维

林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单琳 梁希武 周玉迁 张鑫 耿维

摘要:  通过峨参品种引进、生长发育特性、播种育苗、繁殖技术、栽培技术(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施肥量等)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峨参为中大粒种子,千粒重是(3.94±0.015)a,在全光和林下苗高生长差异不显著,林下生长略好于全光下,单位面积产量林下(1 360 g/m2)略好于全光(1 148 g/m2)。峨参施肥量为5 kg/m2时为最优施肥量,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1 326.2 g/m2。

关键词:  峨参;  山野菜;  栽培技术;  营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 56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5 - 0048 - 03

峨参(俗名:山胡萝卜缨子、山地姜、野胡萝卜、水胡萝卜、前胡)是伞形科、峨参属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草甸子、山溪旁湿地、沟谷林缘草地、山沟阴湿地及林下腐殖质深厚的土壤中,常成片生长。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各县均有生长,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如还原糖、蔗糖、淀粉等,是营养、保健、医药融一身的山野菜精品,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深入开展峨参的种苗繁育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引进、生长发育特性、播种育苗、繁殖、设施栽培技术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东北峨参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期为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旨在为实现黑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依据,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峨参种子采自江山娇试验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县境内。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仿生境下试验地进行栽培试验。营养成分分析取其可食用部位洗净后立即进行测定。

1. 2 试验方法

1. 2. 1 生长发育特性

(1)物候观测

观察峨参不同生长时期的植株变化情况和特征,物候观测项目包括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黄枯期。记录峨参的植物学特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2)设施栽培

在日光温室(恒温在17 ℃左右)内进行反季节栽培生产的峨参进行生长节律观察测定。

1. 2. 2 繁殖技術

2019年6月末至7月初,待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后去除杂质,获取纯净种子,选取饱满种子为试验材料后置于4 ℃冰箱贮存。

种子千粒重的测定:从纯净饱满的种子中随机选取1 000粒,用1/1 000电子天平进行称重,重复试验5~10次,计算平均值,计算种子千粒重W1 000(g)。

种子吸水率的测定:峨参浸泡于室温(25 ℃)水浴中,每2 h取出种子吸干表面水分,称重,至恒重后再置于烘箱中烘干称重。

吸水率=吸收水分的重量/风干种子的重量×100%

1. 2. 3 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不同光照条件的对比试验

在全光和林下栽培进行对比试验,根据苗高和产量分析峨参栽培适宜条件。

(2)不同施肥量的对比试验

在全光下对峨参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不同施肥量,分别为4、5、6、7 kg/m2。

1. 2. 4 营养成分分析

对峨参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糖(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总氨基酸含量、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其影响)、硝酸盐含量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水分测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0)进行测定;灰分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0);粗纤维测定:《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T 5009.10-2003);粗蛋白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 2010);粗脂肪测定:《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6-2003);总糖测定:《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 5009.8-2008);还原糖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T 5009.7-2008);维生素C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GB 5413.18-2010);总黄酮测定:《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硝酸盐测定:《蔬菜、水果中硝酸盐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NY/T 1279-2007);N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2010);P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GB 5413.22-2010);K、Ca、Mg、Fe、Mn、B、Zn、Cu、Mo、Na、Ni测定:《蔬菜及其制品中铜、铁、锌、钙、镁、磷的测定》(GB/T 23375-2009);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测定:《饲料中含硫氨基酸测定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GB/T 15399-1994)。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发育特性

2. 1. 1 物候观测

通过物候观测发现,峨参出土较早,为3月中下旬,较其他多数山野菜出土苗早10~20天;4月初开始展叶,展叶盛期持续20多天,山野菜多数为食叶茎植物,在展叶盛期后未现花蕾前进入采食时期,最佳采食期是在其苗高生长15~25 cm之间;峨参在5月中旬开始出现花蕾。

2. 1. 2 设施栽培

在日光温室内培养,温度恒定,峨参在3月末进入采食期,比露地栽培早1~2个月。

2. 2 繁殖技术

2. 2. 1 种子繁殖

种子千粒重是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在同一批种子中,千粒重数值越高,说明种子饱满度越好。试验结果表明,峨参种子的千粒重是(3.94±0.015)a,属于中大粒种子,品质好,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发育的幼苗也较健壮。

种子吸水率是种子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种子新陈代谢必须依靠体内水分才能进行,因此吸水率是种子播种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结果表明,峨参种子随着吸水时间的增加,吸水率增加,在吸水时间为8 h时吸水率也基本达到最高,为60%,随着吸水时间的继续增加,吸水率在60%上下浮动,即在8 h时,吸水率达到最高位60%。

2. 2. 2 播种育苗

峨参以种子成熟采集后阴干,装入纱网袋中于阴凉通风处保存,于10月下旬温水中浸泡(30 ℃左右)8~10 h,然后混3倍湿沙直接秋播为佳。

生长季节随时除掉野生杂草;及时防治茎叶害虫;6月份地表追施尿素,亩施量30 kg或施高效生物鸡肥,亩施量500 kg;割修掉过密的乔、灌木枝条,使之郁闭度不大于0.7。

2. 3 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 3. 1 不同光照条件的对比试验

在全光和林下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图4)表明,峨参在全光和林下苗高差异不显著,在采食最佳时期林下和全光下苗高均为0.3 m左右,苗高在林下生长略高于全光下。由表1可以看出,在林下单位面积产量随着时间而增加,而在全光下单位面积产量反而降低,在7月上旬林下和全光下单位面积产量差异不显著。

2. 3. 2 不同施肥量的对比试验

在5月初对峨参进行施肥处理,施肥20天后,对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测量的结果(表2)表明,施肥量为5 kg/m2时,峨参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1 326.2 g/m2。

2. 4 营养成分分析

100克嫩茎叶含水分92.4 g,灰分2 g,粗纤维2 g,粗蛋白1.7 g,粗脂肪0.5 g,总糖0.63 g,还原糖0.63 g,维生素C26 mg,总黄酮31.8 mg,硝酸盐6.6 mg,无机元素(氮 272 mg、磷 46 mg、钾571.8 mg、钙202.4 mg、镁4.4 mg、铁4.96 mg、锰0.7 mg、硼0.324 mg、锌0.441 mg、铜0.072 mg、铬<0.001 mg、钠<5 mg、镍<0.05 mg),16种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0.245%、苏氨酸0.088%、丝氨酸0.077%、谷氨酸0.241%、甘氨酸0.113%、丙氨酸0.131%、缬氨酸0.124%、蛋氨酸0.007%、异亮氨酸0.105%、亮氨酸0.168%、酪氨酸0.052%、苯丙氨酸0.1%、组氨酸0.057%、赖氨酸0.142、精氨酸0.086%、脯氨酸0.084%)。

3 结论与讨论

3. 1 峨参种子的千粒重是(3.94±0.015)a。在设施栽培试验中,峨参在3月初到3月中旬地下芽开始出土,在控湿的条件下,适宜生长温度为12~18 ℃;峨参在芽苗出土后开始生长,生长速率随着时间基本匀速生长。峨参在全光和林下苗高差异不显著,林下生长略好于全光下,单位面积产量林下(1 360 g/m2)略好于全光(1 148 g/m2)。峨参施肥量为5 kg/m2时为最优施肥量,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1 326.2 g/m2。

3. 2 通过对峨参营养成分分析,峨参的水分和糖分含量均低于家芹;而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硝酸盐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家芹。植物中纤维、蛋白、脂肪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健康,增强消化,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而亮氨酸是人体中唯一的生酮氨基酸,可以沉降血管壁中胆固醇并溶解,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奇,  刘刚.  我国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林副特产, 2011, 4(113): 102 - 104.

[2] 马晓东,  刘莹,   孙镇.  3种山野菜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6): 77 - 79.

[3] 姜麗.  长白山地区轮叶党参的栽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 79.

[4] 吴启平.  山野菜东北峨参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J].  新农民, 2011(2): 82

[5] 刘影.  丹江口市特色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0(5): 173 - 174.

[6] 孙永萍.  三叶芹栽培管理方法[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 2: 30 - 36.

第1作者简介:  单琳(1986-),  女,  工程师,  现从事森林培养和林下栽培等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  梁希武(1966-),  男,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植物引种栽培。

收稿日期: 2021 - 03 -  20

(责任编辑:   张亚楠)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