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科技馆20周年馆庆特刊

2021-12-24左焕琛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技馆场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科技馆也迎来开馆20周年。20年栉风沐雨,20年砥砺前行。在一代代科技馆人同舟共济、奋勇拼搏下,今天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这三座科普场馆已成为上海科学文化的地标和广大科普爱好者的打卡地,“三馆合一”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正式形成。

回首历史,上海科技馆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热土上拔地而起,从浦江两岸到滴水湖畔,她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的繁盛昌盛,离不开政策的引领推动,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20年来,上海科技馆始终坚持“为民办馆”原则,在科学教育、展览策划、藏品研究、公众服务等方面勇担职责,开拓创新,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场馆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立足当下,上海科技馆突破创新。20年来,科技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特征,坚持对标世界一流场馆,促进场馆转型发展:跨界融合的理念掀开了博物馆的屋顶,推动科普资源与文化艺术的跨学科融合;新兴技术重塑场馆,推动博物馆在展览、教育、研究等功能的革新;科普产业方兴未艾,推动科普影视、科普文创、科普游戏等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在这些领域,上海科技馆无疑是先行者和排头兵,率先在行业内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成绩。

展望未来,上海科技馆信心满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站在20年崭新的起点,科技馆将继续担负起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使命责任,打造专业多元的科普人才队伍,营造创新驱动的科学文化氛围。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馆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胸怀,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立足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不断扩大科普国际国内“朋友圈”,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科普教育的“新朋老友”,着力增强场馆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值此上海科技馆开馆20周年之际,《科学教育与博物馆》设特刊,围绕“科学博物馆的未来”主题,邀请国内博物馆行业和科普学界的资深专家,对科学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真诚希望这些文章和观点能对上海科技馆的未来发展、对我国科学博物馆的行业水准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有所助益,为行业同仁带来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实现借鉴和启发意义。

左焕琛

上海科技馆理事长

2021年12月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技馆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