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治疗复发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0例分析

2021-12-24李旭照范玉琢吴江河马强波牛占学马小东马建文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窦道菱形尾部

李旭照,范玉琢,吴江河,马强波,牛占学,马小东,马建文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和患者臀沟中毛发密切相关的获得性疾病[1],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感染性疾病[2]。有文献报道美国发病率约 26/10 万,以白种人多见,近年来我国藏毛窦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NURSAL等报道骶尾部藏毛窦手术复发率为6.7%~10.4%,但是对于复发后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方式尚无共识[4-5]。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肛肠专业组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治疗复发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0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其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我院普外科肛肠专业组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治疗复发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临床表现为骶尾部反复发作伴溢脓的窦道,且有一次以上手术史。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藏毛窦。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 14~28岁,平均 19岁;病程 1~12个月,平均8个月。

1.2 方法:患者术前常规清洁灌肠,术区备皮,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前以骶尾部MRI显示病灶范围,用标记笔设计好手术菱形切口及转移的皮瓣;9例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1例患者因腰部皮疹给予全身麻醉。患者取折刀位,用宽胶布牵拉臀部固定于手术床边充分暴露臀沟,将亚甲蓝注入藏毛窦道,并沿固定的菱形手术线完整切除藏毛窦,深至骶骨浅筋膜层,然后行Limberg皮瓣转移,完整填补菱形切除缺损处,使用电凝仔细止血,注意保护骶尾韧带;术中放置两个负压吸引管,其中一个放置在菱形切缘的最低位置,间断缝合菱形皮瓣四角。注意皮瓣张力及学运情况,术后常规消炎治疗3天,引流管1周后即可拔除。14天可以拆线。患者的治愈标准为:切口无裂口,无感染[6]。

1.3 结果:10例手术完成顺利,术中切除标本解剖,其中 6例(60%)发现有毛发。所有病例无皮瓣坏死,无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皮下积液2例(20.0%),换药6 d 后治愈。治愈中位时间18天,患者术后首次排便中位时间3 d,下床活动1 d,头侧拔管时间晚于尾侧拔管时间,全部拆线中位时间18天。

2 讨论

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慢性囊肿,伴有或不伴有窦道持续溢液,伴有或不伴广泛的皮下窦道,急性的脓肿形成等。骶尾部藏毛窦急性期常表现为蜂窝织炎伴有或不伴疼痛,有脓肿形成的波动性肿块;骶尾部藏毛窦慢性期常表现为臀沟的慢性窦道溢液。骶尾部藏毛窦典型的特征为臀沟有中线小凹常与皮下窦道相连,其窦道大部分向头侧延伸,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窦道向尾侧延伸,临床上易与肛瘘混淆[7]。

有文献表明,骶尾部藏毛窦单纯切开引流术后的复发率在15%~40%[8];其单纯Ⅰ期缝合术后早期或晚期发生感染导致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9%~49%[9]。我院收治的10例复发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均在基层医院接受至少1次手术,其原因是单纯切开引流术或者切除范围较小,术后Ⅰ期缝合未完整处理潜在的碎片、上皮组织、肉芽组织和窦道,导致骶尾部藏毛窦复发。

我院临床中采用菱形切除骶尾部藏毛窦病灶。菱形的切缘与皮瓣的边是等长的,利用数学原理,菱形可以制作多达四个不同方向的皮瓣,完全可以修补人体任何部位的任何缺损。Limberg 皮瓣转移术是1946年由苏联学者 Limberg首次提出并运用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体表缺损,随后因菱形转移皮瓣可以制作多达四个不同方向的皮瓣而被广泛应用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可切除所有感染至不同深度的皮肤及藏毛窦,同时通过皮瓣旋转闭合创面从而压扁臀沟,被广泛用于复发性藏毛窦的外科治疗。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式的优点为病变组织切除范围最大,通过转移皮瓣缝合创面,缝合张力较小,一期愈合率高。此术式缺点为术中游离范围广,损伤较大;其次对皮瓣设计要求高,如果皮瓣设计不合理,术后容易导致切口裂开及皮瓣坏死。

我院10例骶尾部复发藏毛窦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所有病例无皮瓣坏死,无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因此,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治疗复发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确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窦道菱形尾部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结核性窦道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置管方式的改良及护理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窦道的临床效果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