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险研究

2021-12-23范小群谭冰

时代汽车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

范小群 谭冰

摘 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其对政策支持的依赖性,当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时也面临着较高的产业风险。本文通过对产业政策的梳理和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案例研究,考察由产业政策引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以及企业可能的应对策略。本文研究可以为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险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产业政策 新能源汽车 产业风险

Research on Policy Risks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Fan Xiaoqun,Tan Bing

Abstract: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due to its dependence on policy support, it also faces higher industrial risks when major policy adjustments occu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a case study of BYD’s new energy vehicle busines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isks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aused by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the possible response strategies of the company.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reducing the industrial risk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Key words:industrial policy,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ial risks

近年來,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由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所推动,很大程度上还由政府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所引导和推动。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生产计划、研发决策、盈利模式等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一方面,近十年来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使其产业规模迅速扩展,但另一方面,由于产业政策会随产业发展态势、宏观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发生调整,这也可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产业风险。

本文的核心研究目的,就在于对因产业政策引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进行梳理,并探讨新能源车企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险提供有益启示。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本文将对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往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所带来的产业风险的认识。其次,本文将梳理近十年来由中央和各级政府,为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政策,并以此分析政策风险的来源及其影响。最后,在案例分析中,本文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战略转变,以及对产业风险的应对策略。

1 文献回顾

目前已有研究分析了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风险问题。吕永刚(2011)提出我国新型产业面临着主导技术不成熟、市场风险不确定等五项风险,李玮玮等(2011)认为新兴产业在适应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风险,冯飞(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风险在于技术的不确定。

然而,聚焦于产业政策引致的产业风险的研究还较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由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企业“骗补”行为,如白雪洁、孟辉(2018)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最终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张建斌等(2018)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补贴政策可能会诱使地方政府与车企合谋,向中央“骗补”。第二,地方保护型产业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危害,如刘宗巍等(2018)认为地方保护政策使新能源车企的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受到严重制约。

可以看到,现有研究虽然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较少研究面对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应如何调整其发展战略以有效应对产业风险。因此,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考察新能源车企相应的战略调整,从而分析政策依赖性所引致的产业风险问题,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出应对才能降低产业风险,并化风险为机遇。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险分析

2.1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阶段

从2009年至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发生了多次转变,这些政策的调整主要集中于补贴力度、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等方面。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阶段(2009-2013)。这一时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刚刚起步,为促使这一处于幼稚期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其补贴力度。在这一阶段中,不仅中央各部委积极支持试点工作,还要求地方财政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大力支持,对地方补贴额度不予限制。因此,这一阶段的政策尽管对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扩张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催生了各类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第二阶段,补贴退坡拉开序幕阶段(2014-2015)。这一时期,政策引导更加注重市场经济规律,中央政府越发认识到粗放的补贴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弊端,因此补贴退坡拉开了序幕,对车企的补贴标准也更加明确、细化。例如,2014年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力度、补贴标准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细化,明确新能源汽车2014和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和20%。

第三阶段,向市场化竞争的过渡阶段(2016年至今)。从201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不仅体现在进一步降低补助,还逐渐对产业发展中一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进行了约束,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第一,产业支持政策不仅体现在资金补贴,而是通过对相关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其发展具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如中央政策文件提到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第二,对地方政府的资金补贴予以严格限制。从2016年开始,政府开始集中出台政策打击骗补行为以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此后,政策资金补贴力度进一步较低,2017年初即规定地方补贴额度不能超过中央补贴的50%,并规划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第三,补贴标准也体现竞争性,即“低退高补”,对真正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予以补贴,而在2018年出台的“双积分”政策下,传统燃油车还需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购买积分。最后,为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市场化的平稳过度,2020年四月份中央四部委发布政策将财政补贴政策延至2022年底,使补贴政策的退出更加平缓。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引致的产业风险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梳理,本文总结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政策而可能引致的产业风险。

第一,产业同构性产生的效率低下风险。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施中,有些地方政府通过“小目录”等隐性方式只补贴本地品牌车企,或要求外地车企在本地投资建厂才引进其产品,这些地方保护措施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难以在全国统一市场实现良性竞争,而必须在各地进行重复建设,从而降低了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效率,并使得各地产业结构趋同,难以发挥专业化优势。

第二,补贴退坡产生的市场需求风险。随着近年来补贴力度的大幅下降,以及对地方政府资金支持的约束力度提高,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终端消费价格面临着较高的上涨压力。随着补贴的进一步下降,如果新能源汽车不大幅涨价,车企的盈利水平很难覆盖其巨额成本,而如果上调汽车价格,那么消费者需求很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因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补贴退坡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大了新能源车企和整个产业的风险。

第三,委托代理产生的信用风险。在产业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多地均爆出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和新能源车企之间均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面临着多个层级的委托代理问题。这种“骗补”行为不仅是对财政资金的浪费,更严重的是使得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汽车产生信任危机,丧失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信心。

第四,政出多门产生的决策短期化风险。在近十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调整过程中,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以及财政部都希望掌握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导权,故均独自或联合制定了多项管理办法和政策标准,这造成了政策的不一致和不确定性。这样政出多门的政策体系和频繁调整的政策导向,极大的增加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车企更倾向于采取短视行为,而非将精力投向核心技术创新等长期活动。

3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应对产业风险的案例分析

为分析在不同阶段新能源车企应对产业政策引致的产业风险而采取的战略调整,本文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本文查阅从2011年其上市至今所发布的全部年报、半年报以及季度报告,从中挖掘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风险识别中关于产业风险、政策风险的内容,分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由政策引致的产业风险,以及其应对措施。

3.1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简介

比亚迪是我国最早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企业之一,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领先地位。根据EV Sales的统计数据,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冠领全球,实现连续三年排名全球销量第一,具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更为难得的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少数实现成熟的商业化且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车企之一,2017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人民币 39060百万元,占集团收入比例达到36.88%。

在纯电动大巴领域,2020年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4.95%,全球累计交付6万辆以上,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能源乘用车,如其推出的“王朝家族”系列,均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在2021年一季度,比亚迪热销车型“汉”仍然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

3.2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分析

比亚迪公司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发展战略随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次调整,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按照时间顺序,比亚迪在发展新能源企业业务过程中依次体现出了以下发展战略。

3.2.1 坚持技术领先优势

比亚迪公司原本在电池制造与汽车制造两方面就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带来了核心优势。当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政策的大力推动之后,比亚迪公司没有急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而是积极开发核心技术,确立技术优势。2011年,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凭借双方各自的技术优势,致力于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至2012年,比亚迪成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双模二代技术、双向逆变技术,进一步巩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在此之后,尽管发展战略进行过调整,但技术创新始终是比亚迪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战略重点。

3.2.2 首先涉足公共交通领域,逐步开拓私人交通领域

相比与私人交通领域,公共交通受到政府采购、政府补贴方面的更多支持,因此,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首先涉足的是公共交通领域,并且逐步由试运营走向商業运营,由本地化走向跨区域发展以至海外市场。

比亚迪的首款纯电动汽车e6于2010年在深圳作为出租车示范运营,首款纯电动大巴K9于2011年在深圳作为公交车试运行。此后,K9及e6两款车型在长沙、西安等多地开始了公共交通运营,至2016年,这两款车型已在全球200个城市以上投入运营。

私人交通领域对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速度、价格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而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发展比在公共领域面临更多困难。因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才逐步转型私人交通领域。2013年,比亚迪推出了针对个人消费者双模电动车“秦”,迅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在此之后,“秦”、“唐”等“王朝家族”系列的多款新能源汽车均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反响和市场占有率。

3.2.3 全产业链发展

电池性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这些上下游产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比亚迪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克,全方面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桎梏。2014年开始,比亚迪积极扩建电池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在2018年逐步缓解了电池产能的瓶颈,使销量较去年同期将实现大幅增长。在充电桩领域,开发出集约用地的循环式立体充电机,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的合作,加快充电设施的普及。

3.2.4 商业模式创新

2010年时,比亚迪还仅仅在深圳进行新能源出租车示范运营。尽管作为本地车企,比亚迪可以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比亚迪并没有满足单一地区的发展,而是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谋求在更多城市拓展业务。例如,为进一步在公共交通领域发展,比亚迪总结并推广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深圳模式”,推出了“零元购车、零成本、零排放”解决方案,即让城市出租车公司和公交公司在购车时实行零首付,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扩大了自己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在多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

3.3 案例分析

通过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炼了比亚迪公司面对由产业政策引致的产业风险时的应对策略。

3.3.1 以技术优势应对补贴退坡风险

从2011年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伊始,比亚迪结合自身在电池制造与汽车制造两方面的技术优势进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并与外资企业合作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此后,比亚迪一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从而有效占领市场。凭借突出的汽车性能和技术优势,即使在近年来政府对资金补贴的力度下降,但比亚迪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仍能获得顶格补贴。例如,比亚迪在2020年全年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收入达到23.02亿元。因此,补贴政策的精细化、差异化,对于像比亚迪这样的具有技术优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更多是机遇而非风险。

3.3.2 分阶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

尽管比亚迪凭借技术优势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但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在于使其成为公司重要的赢利点,这就决定了比亚迪充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因此,比亚迪采取逐步实现商业化的方式,摸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最初,由于中央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要求,在公共领域,政府采购显然具有更大的作用,比亚迪首先在公共领域实行试运营,之后,在技术不断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后,逐步实行商业化运营,并向私人领域以及上下游产业扩张,使得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其重要的盈利点。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其不需要特别担心政策调整、补贴退坡对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其2017年度报告中,比亚迪公司认为政府大幅下调了补贴金额,短期内给行业内相关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盈利压力,但预计双积分政策的执行将部分对冲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并为技术领先的新能源车企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利润来源,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3.3 创新商业模式,打破地方割据局面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地方政府保护是产业政策中极为明显的特征,然而在近年来中央对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和手段进行愈加严格的限制,这对许多车企而言是一个重大风险。然而,比亚迪提前总结在本地发展业务的成功经验并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前在多地市场均取得了政府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相信随着中央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遏制进一步趋严,比亚迪进入其他地区市场更加容易。因此,随着地方补贴比例的进一步降低,比亚迪很可能在全国占领更大市场,因而这一政策转变对比亚迪反而是机遇。

4 研究结论

通过前文对产业政策及其引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的分析,以及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现行产业政策可能会引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险。如,由产业同构性产生的效率低下风险,由补贴退坡产生的市场需求风险,由委托代理产生的信用风险,由政出多门导致的决策短期化风险。

第二,产业政策的精细化调整方向,以及对地方保护性政策的严格限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内技术差、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靠地方政府保护而生存的车企而言是重大风险,而对于技术水平高、规模大、专业化程度强的企业来说,不仅不是风险,还可能是发展机遇,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和战略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可以从几个方面应对由产业政策引发的产业风险,从而化风险为机遇。第一,积极研发以谋求技术领先地位;第二,分阶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与市场化,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第三,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打破地方割据局面。

基金项目: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柳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策略研究”(编号:20AEL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孟辉.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与激励约束缺失——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家,2018(01):50-60.

[2]冯飞.新兴产业的三个创新[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04):15.

[3]刘宗巍,赵福全,陈嘉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7):136-141.

[4]吕永刚.新增长周期的中国新兴产业成长风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05):98-101.

[5]熊勇清,黄恬恬,苏燕妮.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对制造商激励效果的差异性——“政府采购”与“消费补贴”比较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02):33-41.

[6]张厚明,文芳.发展新能源汽车亟待破除地方保护主义[J].宏观经济管理,2015 (02):83-84.

[7]张建斌,王丽香,李梦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负面效应与补贴退坡预期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05):85-89.

[8]赵充.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产业政策需区分“大小非系统”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