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促学,以练促质,以活促能

2021-12-23王怡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2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能力

王怡

【内容提要】传统的音乐课歌唱教学既没有发挥歌唱本身的魅力,又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今在全国全面铺开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及重视学生美育素养的大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对的歌唱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1、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以情促学,以练促质,以活促能,探索听、看、读的三层次教学模式。2、注意在歌唱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歌唱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编创能力;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完成美育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歌唱教学  激发情趣   能力

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使用的教学手段,因为在评价端没有统一标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研课上,我们看到的歌唱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引入了歌曲教学,唱两三遍后就开始丰富歌曲。学生连基本演唱歌曲都没有掌握,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够开展好歌唱教学,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一 、丰富多样、深层次开展歌唱教学

(一)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唱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动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最好的导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形式,以及情境教学方式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1.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趣

新时代多媒体激活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唱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

2.以语带情,以动显情,以势融情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巧妙运用语言,对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与主动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以“舞”尽情,以“势”融情,这种“无声的语言”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反应、记忆,音高及力度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由浅入深,多层次教学

1.听——音律动向

“音律动向”即音律发展趋势及旋律走向轨迹,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通过听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旋律,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歌曲的学习。

2.看——乐曲解析

让学生长时间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唱歌的兴趣。从图谱上可以明确地看出音的高低、长短和歌曲的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

3.读——情感抒发

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同时把控词的语调、轻重缓急,最后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陶醉其中,情感得以升华。

二、优化歌唱情境,有机开展歌曲创编教学

(一)“稳固新编”——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能力

1.歌词创编--挖掘学生的语言能力创编歌词

部分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歌词、曲调都是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通过创编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准确把握音乐情绪,歌词前后押韵、意思连贯,对位规整,便于演唱。

2.动作创编--激发学生的潜力自己设计动作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表演是学生特别乐意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表演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让学生设计动作,进行舞蹈创编边唱边表现歌曲意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思维的独立性,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择优录取”——开创别出心裁的合唱创意课堂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中以情感体验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引入音乐课中的合唱必须具有突出的审美因素,在教学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创造美。

1.按教材来选择合唱,丰富课堂形式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喜欢听贴近内心的音乐作品,一旦他们心里不喜欢的音乐,他们就会排斥,如果一节拓展性音乐课上一直学唱一首他们不喜欢的音乐歌曲,整堂课的效果必定不会很理想,所以通过已学歌曲,引入新曲教授。选择从符合他们心理想法的点切入到学唱的内容,学生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按题材来选择合唱,打造特色教学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活泼、诙谐、欢快的儿歌,对于歌曲的音量作适当的变化可以增加歌曲的诙谐。歌曲的最后一段,用较强的音量与前一段作对比,而在最后又用弱音结束,表现出大山在经过快乐的孩子们嬉笑声的渲染后,又逐步归于宁静致远,回复到它最初的状态,歌曲前后呼应。

3.按声势音色和谐,提升和声的统一性

音色的调节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根据作品的情感需要对于音色进行修饰。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感,具有多样的变化能力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都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这种立意與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探索》2002年第2期,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出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0年第三期。

3.《儿童歌舞创编与实例》1999年3月第一版,李嘉评、李美安、寒枫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4.《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基础》朴雪涛主编,2001年5月,当代世界出版社。

5.《音乐课程标准》2012年7月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