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孵化器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策略

2021-12-22何燕妮莫圣杨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何燕妮 莫圣杨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创业孵化器的内涵与功能,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体制不够完善、拓展深度不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够完备、师资储备不足等问题,提出建立创新创业管理制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完备的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等改进策略,以此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孵化器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161-04

创业孵化器作为新兴企业的孵化摇篮,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经济群体。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器,是企業孵化器在高职院校中的浓缩呈现,将助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新的教改深度,实现“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当代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行。本文阐述高职创业孵化器的内涵与功能,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一系列改进举措,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职创业孵化器的内涵与功能

(一)高职创业孵化器的内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场所,离不开创业孵化器的成熟应用。高职创业孵化器是指依托高校产学研平台,借助国家和当地政府对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搭建一个适合高职在校生模拟就业、创业的平台。该平台融合校内外的智力、信息、市场等各种资源,以建立能对接真实创业企业的孵化实体为目标,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入、运作,引领学生进入真实工作状态,消除学生对创业恐惧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学生可在平台上将创意与科学技术孵化成经济实体,大大缩短了其毕业后再创业的进程,提升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质量。

(二)高职创业孵化器的功能

1.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高职教育的初衷,即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职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人才除了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职业的规划及促进职业的发展。创业孵化基地良好的企业环境,将商业运营模式浓缩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创新创业的知识,并能通过实际案例完成演练,为后续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的社会环境下,创新创业素养将助推学生建立自己的创业机构,从而实现自主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2.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创业孵化器作为一种真实企业的演变形式,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了实践课程内容的扩展。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以及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实践课程除了常规的技能操作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亦是实践教学中的提炼与升华。创业孵化基地很好地解决了创新创业教学的瓶颈问题,大大拓宽了实践教学的范畴。通过创业孵化器,学生不仅可以将学到的职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还能得到行业专家、技师的指导,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职业技能,为后期创新创业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必不可缺的职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将是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人才,是取得竞争胜利的关键要素。创业孵化基地作为高职实践基地,其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企业的运营演练又能帮助学生完成意识与实践的良好转化,逐步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创业孵化器既能完成职业技能的深度磨炼,又能在磨炼中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乃至项目成果,完成校内资源向社会资源的快速转化。

二、高职创业孵化器模式

基于不同的高职院校环境,高职创业孵化器大致分为实体孵化模式、虚拟孵化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

(一)实体孵化模式

校内资源较为丰富的高职院校,可依托自身的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建立校内的企业孵化实体,形成“校中厂”“校中企”的模式。这样的孵化实体,具备土地、设施、机构、制度等全套硬件系统,可为学生提供场地租用、管理建议、融资服务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创业环境,完成完整的公司运营操作。如广西柳州市职教园区创设了多个高职孵化基地,涵盖建筑、机电、信息技术等领域,创业学生在基地内按照工商、税务部门的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同时学校相关的专业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及法律方面的教师为其提供全程管理及法律咨询服务等。真实的企业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各项创业技能,激发其商业意识,磨砺其实操的技能,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虚拟孵化模式

虚拟孵化模式指不依托经济实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完成虚拟注册,并完成有关企业创业、运营等相关的实践操作。这样的孵化模式不占用物理空间和办公场所,但能提供核心的科技孵化技术及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培训学习、融资、品牌设计、营销推广等操作实践。如柳州市启迪之星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在互联网上开设“柳州启迪之星孵化器”公众号,建立一个集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政策解读、法律服务、技术服务、品牌设计、营销推广、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开放平台,创业者通过微信注册,就能进驻孵化基地,完成创业的原始积累与演练。该平台除了提供完整的创业流程实践,还联合全国优秀的创业孵化平台提供不间断的创业培训服务,源源不断地为新手创业人员提供丰富的创业知识。高职院校可借助类似“启迪之星孵化器”的虚拟孵化平台,拓宽创业学生的实践领域,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利用丰富的网络创业教育资源,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创业知识的累积,为后续创业公司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当前孵化器建设常用的一种模式。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采取校内外学制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设立企业专项订单班、企业实体运营班等,将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进行无缝对接,形成校企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专项订单班的培养更侧重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培养,学生在校内就能承接企业的真实项目,适应企业的运营机制。企业将需要拓展的新兴领域植入校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打破传统的项目拓展模式,充分利用年轻新鲜的创业能力实现企业新领域的开拓。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新鲜的创新创业能量;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发现了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能并能够付诸实践,实现能力的转化与提升,为今后获取更成熟的创业技能打下基础。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创业孵化器虽可呈现不同的运营模式,应用方式多样,但当前高职院校对创业孵化器的运用还未完全铺开,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创业孵化器的结合存在间隙,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步伐。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笔者对2020年排名全国600强的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调查,发现只有约150所高职院校的官网上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查看其创新创业学院的网页内容,发现能体现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具备完善的课程设置、师资及创业孵化基地的院校极少。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管理,有些高职院校未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有些高职院校有相关的孵化基地建设的新闻但缺乏实质的师资体现、教学课程设置等,还有些高职院校只转发了国家或者地方关于创新创业指导的政策,其他的创新创业教育行为都没有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还不够,还未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造成相关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二)创新创业教育拓展深度不够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创新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突破的重点。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多数院校开展的程度不够深。从广西的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晋升全国600强的五星院校,通过大量的大型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职创业孵化基地,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建立了孵化基地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相关制度、教学教育体系、实践运行体系以及品牌辐射推广体系等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措施才能达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拓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社会项目不能达成深度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仅仅通过宣传一些国家的相关政策或是参与一些创新创业比赛来进行,缺乏整体结构上的布局及有序地开展,往往出现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教育深度不够等问题,较难在相关的创业竞赛中获奖或形成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完成相关成果的社会转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够突出。

(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够完备

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需依托多方组织机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不同,相关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也参差不齐。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或政治中心的高职院校,如各省会高职院校能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源,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也较为完备。处在非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其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通常会存在一定的硬件或者软件问题,比如融资渠道较窄,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投入;相关辅佐措施缺乏,不能保证创业项目持续开展,等等。究其原因,这样的现象主要与社会、政府相关的指导政策有关;与大区域环境的市场因素有关以及高职院校相关的校企合作措施有关。完备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肥沃的生长土壤,失去了土壤,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储备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于其设立的时间较短,很多课程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理论,或者教师本身就鲜少参加跟创业有关的项目,课程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据统计,2020年度全国高职院校有1482所,具备较好创新创业师资条件的五星级高职院校为143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师资的不足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很好地开展,受教群体减少并且无法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策略

创新创业是当代高职学生基于实践,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行为。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核心能力,需要加大其培养的力度和拓宽培养的范畴。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一个鲜活的企业载体,是实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完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成立校级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机构,全面把控创业孵化器的建设。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结合柳州本土螺蛳粉项目,建立适合本土发展的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螺蛳粉产业学院已完成校内高职学生的螺蛳粉制作及销售技能的学习,并面向社会开设螺蛳粉培训班。螺蛳粉产业学院建立创业项目的引入评价体系,以适合大学生创业需求为要点,全面衡量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成长前景,将创业项目与柳州地方特色食品项目发展相结合,力求实现创业实践价值的最大化,设立项目准入和孵出指标,通过逐年提高营销额的方式,促使项目发展成熟后走向市场,实现校内创业项目的成熟蜕变。

(二)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扩大创新创业课程的覆盖面,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中,实践技能的操作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学生基本处在技能的学习与操练当中,缺乏创新意识。创业孵化器作为一种真实企业的演变载体,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实践课程内容的扩展。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依托高职创业孵化器,教会学生从“会做”到“会创”,通过讲授创新创业的理念,设置真实的实操案例,引导学生带着创新意识地“做”,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质量,使“做”变得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众创中心,围绕侗族木构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及销售,引导学生参与“非遗”传承的项目,挖掘侗族木构的建造特点,设立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侗族木构文创产品研发与销售”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从教育顶层上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充足的有關侗族木构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安排,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依托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促使学习成果完成社会化的转化与对接。

(三)融合多方力量建设高职创业孵化基地

高职创业孵化基地是实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载体。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当前开放的创业政策,借助政府、企业及虚拟创业孵化器平台的力量,建设适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业孵化基地。

1.加大的政府扶持力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要继续推进改革的深度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应成立专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构,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金融、场地、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传递信息、提供服务,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其次,政府应发挥中介作用,为大学生搭建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发挥就业创业群的作用,减少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最后,政府应提供一些资金的扶持,如小型低利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土壤。

2.加大资金的支持

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的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匮乏。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政府的创新创业指导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将创新创业成果进行社会资金转化,完成产、销的良性对接,从而保证充足的资金供应。

3.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创业环境日趋稳定。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都采取开放的创业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融资,更好地完成社会资本的转化。高职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亦是如此,稳定的投资環境是完成成熟化转变的基础。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中,需保持稳定的资金投入、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开放的教育环境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样的环境势必助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四)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同于常规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创业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单纯的高职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创新创业培养的需求,需引进企业人才来实现校企的转换和对接。如我国高职院校的领头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支600人规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其教师成员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样的团队建设方式,从校外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开展讲座,或将他们设为客座教授,定期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完善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开展的根本。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其中的执教教师多为具备丰富创新创业知识的创业导师。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创新创业导师分为四个类型,即引导和理论教育型、政策指导型、技能辅导型、典型带动型。四种类型的导师各司其职又互相协助,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给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及实践指导,力求培养出具备完整创新创业技能的学生。同时,校内创业导师还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积极到企业完成有目的性的顶岗挂职任务,吸收企业创新创业的经验,完善自身的职业教育知识结构,参与企业真实的创业项目,积累丰富的创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创业孵化器作为一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工具,正日渐凸显其优势并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作为提升高职学生创新素养、提高创业实践技能的优质平台,创业孵化器已成为国家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把握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设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积极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引进优秀的创业企业家,构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加快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脚步,为深化社会主义的深层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庄小将,笪建军.创业孵化器模式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2]吴红迪.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的建构[J].中国市场,2020(4).

[3]李昱.“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升级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0).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业孵化器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探究”(GXGZJG2019B152)

【作者简介】何燕妮(1981—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莫圣杨(1981— ),男,汉族,广西桂平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建设计类专业教学与改革、建筑装饰项目设计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