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例题拓展“减负”数学课堂

2021-12-22傅绮鸿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三视图减负轴对称

傅绮鸿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分校 366200)

减负增效,是促使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最新出台的“双减”政策,是对减负增效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的目光聚焦于课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而例题因为能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所以也成为构建减负课堂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例题构建和拓展减负课堂呢?

一、将例题用于导学案,提高预习质量

预习是学生初步感知新知识,间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新的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将例题用于导学案,让学生结合例题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预习,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负担,达到课堂减负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预习阶段,可以将例题用于预习,让学生有效预习.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找等量关系,体验用方程解决某些问题的优越性,能对算术与方程方法的使用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插入一些简单的化简求值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运算练习,以提升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课堂上高效学习做好铺垫.如: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在教学这一例题时,我在预习先出示了“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4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50天,求甲、乙合作多少天才能把该工程完成?”这道典型的工程问题,其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把工作问题看作单位“1”,通过“甲队单独完成需4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50天”求出甲队和乙队的工作效率,进而根据“甲队工总+乙队工总=1”解决问题.先布置这道简单的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降低课堂学习、掌握知识的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用例题串联知识点,增加教学深度

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它非常讲究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而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恰恰是许多初中生的短板.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关注数学知识讲述的表面,而是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加教学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线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增加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也具有这样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例题串联或者让学生探究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效.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在讲述过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后,如果不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画图,学生很容易将所学知识忘到脑后,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例题让学生强化记忆,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看图1回答问题:(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1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2)在图1下面画已知三角形关直线L的对称图形.(3)描述画已知三角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4)观察三角形和它的轴对称图形构成什么图形?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自己动手画图,并与同桌相互看一下,自己画的与同桌画的是否相同,自己画的图是否正确,并找出彼此存在的问题.最后再由教师随机抽查几名学生,并对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不失为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好方法.初中数学例题形式多样,许多例题都可以用到情境创设中去,教师可以例题为工具,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心理减负,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学习.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许多学生都认为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非常难懂,在学习活动中也没有观察、比较、猜想和验证的动力和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例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孙子算经》在唐初被视为“算学”教科书之一,《孙子算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的问题就收录在下卷中.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雄、兔各几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例题.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文言文知识,翻译数学题,弄懂题干和问题的内容.然后,结合例题讲述二元一次方程的计算方法,设x为鸡数,y为兔数,则由已知可得:x+y=35, 2x+4y=94.解之得y=12,x=23,兔12只,雉23只.如此这般,借助例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课堂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数学教学的属性和作用,要求数学教学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之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教材为根本来教学的,通常是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很少会对教学内容加以甄别,也很少会对课外素材进行创造性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中规中矩,但是使数学教学深受课堂限制,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算能力.数学例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例题也是教学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用例题为补充,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让学生变得更轻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例题促进课堂拓展和延伸,为课堂减负.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和投影,培养学生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简单讲述三视图的概念和画图原则后,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画出他们的俯视图、正视图以及左视图,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家户户常用的电冰箱,机器上用到的六角螺母等等,让学生画出三视图.在学生画出冰箱、六角螺母的三视图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视图,让学生判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减负,关键是增效,重点在课堂,而例题在减负课堂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例题运用方法,将例题运用于减负课堂建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数学教学有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三视图减负轴对称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概念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割补法在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