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22顾月李珍李能白雪张雅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式依从性冠心病

顾月, 李珍, 李能, 白雪, 张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一病区, 河南 郑州450052)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IMR) 为冠心病常见并发症,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联合同期复合二尖瓣手术(MVP) 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IMR 的首选方法, 但单纯手术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需结合长期合理用药、 科学饮食及运动训练提升预后效果[1]。 延伸护理服务是出院患者专属护理模式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今延伸护理从常规线下服务逐渐转移至线上, 依赖微信等大众常用信息交流工具采取院外护理措施, 具有便捷性、 时效性, 备受广大院外患者青睐。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合并IMR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10 例冠心病合并IMR 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 例。 观察组男53 例, 女52 例; 年龄47 ~70 岁,平均年龄 (58.67 ± 5.68) 岁;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 Ⅱ级40 例, Ⅲ级45 例, Ⅳ级20 例。 对照组男55 例, 女50 例; 年龄47 ~69 岁, 平均年龄 (58.32 ± 5.41)岁;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级36 例, Ⅲ级46 例, Ⅳ级23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IMR; ②符合手术指征, 行CABG 联合MVP 治疗; ③无手术禁忌证; ④意识正常, 可配合护理工作; ⑤能熟练应用微信平台。 排除标准: ①凝血功能障碍; ②慢性传染性疾病;③精神障碍性疾病; ④依从性差, 中途退出本研究; ⑤无自理能力。

1.3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延伸护理: 患者出院时发放 《冠心病患者护理指导手册》, 叮嘱其认真翻阅, 严格执行手册中的护理措施; 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说明正确用药方法,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适度锻炼, 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 具体内容如下: ①公众号健康宣教。 在微信平台上开通我院心内科延伸服务公众号, 在患者出院时要求其关注此公众号。 每天早上8 点推送一篇与心脏疾病和健康生活相关的小知识, 告知患者浏览学习后点击文章最后右下角 “在看”, 表示已学习, 护理人员在公众号后台进行统计监督。 在公众号内开通线上问诊服务, 每周五下午2 ~5 点为线上问诊时间, 患者存在疾病方面问题可咨询值班医生, 也可预约复诊时间。 ②微信群互动服务。 建立 “为心而动” 微信群, 要求患者出院前扫码加入, 由高年资、 专业知识丰富的心内科护士担任群主, 负责群内维护。 邀请我院心内科专家进群讲解冠心病合并IMR 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处理办法、 改善预后效果的有效方法等, 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提升疾病认知。 护士定期录制短视频发布于群内, 告知患者健康饮食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诱因指导等。 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出现问题可及时在群内@ 护士进行询问, 尽早得到帮助。 ③微信锻炼监督。 建议患者出院后养成每日运动锻炼的习惯, 依据自身耐受程度制定运动方案, 运动时需要家属陪同, 若出现疲乏、 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停止运动, 并休息, 调整运动量在身体承受范围内。 患者可进行散步、 太极拳、 瑜伽、 慢跑等多种运动项目, 保持微信运动每日步行计数5 000 步以上, 开始运动时录制小视频进行群内运动打卡, 护理人员负责监督。 护士及时在群内对每日坚持打卡的患者予以表扬, 树立学习榜样, 激励所有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 ④微信语音随访。 每月护士与患者微信语音通话1次, 了解患者近期病情恢复情况、 心理状态等, 疏导患者焦虑情绪, 鼓励其积极配合日常护理, 保持轻松愉快心态, 乐观面对疾病和生活, 出现问题时及时寻求家属或医护人员帮助, 促进病情尽快转归。 两组均护理8 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能力。 于护理前后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 (AHSMSRS) 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认知 (14 ~70 分)、 自我管理行为(14 ~70 分)、 自我管理环境 (10 ~50 分) 三方面, 总分38 ~190 分, 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②依从性。 采用我院自制患者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总分100分, <50 分为依从性极差, 50 ~60 分为依从性差, 61 ~90 分为依从性尚可, >90 分为依从性优秀。 总依从性=(依从性尚可例数+ 依从性优秀例数) /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认知、 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时间 组别 n 自我管理认知 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环境护理前 观察组 105 39.54±5.79 42.67±5.88 28.67±5.49对照组 105 40.83±6.02 43.75±6.10 30.06±6.33 t 1.583 1.306 1.700 P 0.115 0.193 0.091护理后 观察组 105 58.34±6.42 60.27±7.68 40.60±6.37对照组 105 49.28±5.73 53.12±6.49 35.29±5.51 t 10.789 7.287 6.460 P 0.000 0.000 0.000

2.2 依从性观察组总依从性为91.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0%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 IMR 发生率较高, 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但多数患者不健康生活习惯、 情绪波动、 劳累等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2-3], 对手术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故给予出院患者延伸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是目前我国大众最常用的线上沟通交流工具, 其中包含群聊、 语言、 公众号、 朋友圈等多种功能, 不仅方便人们远距离沟通, 还具有知识传播功能, 寓教于乐, 使人们在轻松环境中了解更多资讯[4]。 李迎芝等[5]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 结果显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护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关并发症减少, 可见此模式具有一定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 总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 表明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在提高冠心病合并IMR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 分析原因如下: 从护理过程来看, 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上的群聊、 公众号、 微信运动、 微信语音等功能对患者进行护理, 微信群主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提供专家疾病宣教、录制视频传播护理知识等; 公众号主要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引导患者多了解健康资讯, 减少其疑虑, 同时线上问诊服务也能及时帮助患者诊断病情, 预约复诊等; 微信运动则能对患者运动情况进行监督, 帮助患者提升身体素质; 护士每月与患者语音通话实施随访跟踪, 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并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 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 微信互动式延伸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合并IMR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互动式依从性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