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流影视中形式主义风格的运用

2021-12-20胡睿思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

摘 要: 意识流影视作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该类作品一般超出固有时空观,着重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其表现形式过于晦涩、无序,从而使得受众群体有限,即使半个多世纪过去,该类作品仍属小众,在当前电影市场高速发展中,意识流影视作品的票房一直未能达到较好的预期。艺术领域中的形式主义风格注重视觉传达效果,其中波普风格和广告艺术叙事风格能以其强烈的视觉风格,帮助意识流影视作品以更具观赏性的方式呈现,使作品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本文将从波普风格和广告艺术叙事风格这两种形式主义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寻适用于广泛传播的意识流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影视艺术 意识流影视 形式主义风格

一、意识流影视概述

“意识流”作为心理学范畴的观点,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于1884年在《由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a自此,出现了以“河”或“水流”来描述人们连绵不断、自由流动、飘忽变化的潜在思维意识的概念。1887年,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麦丹在小说《月桂树砍掉了》中首次采用“心里独白”的写法,为“意识流”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影响,传统信仰与新兴价值观在日益多元化的生活中产生碰撞,开始动摇,人们从对外物的追求转向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意识流”文学形式应运而生。意识流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聚焦人物内心感受流向、不受常规时空拘束、不易被理解的特点,为后诞生的意识流影视作品所继承。

“意识流影视”作品起源于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于1957年拍摄的《野草莓》,以其极强的符号特征、形式感与荒诞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自此,银幕上便开始播演这种善于挖掘人们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通过拓印人物的直觉脉络从而通達人物内心感受,不再强调情节,而以表现潜意识的、人的非理性直觉活动为主的特殊影视作品——即为意识流影视。

二、影响意识流影视传播的主要因素

影视和文学的不同之处是文学仅通过文字叙述故事的方法带读者进入想象的空间,而影视则是通过视听语言将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一般影视是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条理有序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包括开端、过程、高潮和结局,对重点情节画面进行突出表现,以刺激观众感官,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高传播度。而意识流影视则不同,其在叙事方面反而淡化了剧情,采用时间模式来进行人物回忆,通过主要人物大段具有文学性的内心独白来推动戏剧发展,同时也容易给观众带来观感疲劳。综合对比一般影视作品,影响意识流影视传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一)语言与画面的失衡性

意识流影视作品大多使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感性叙事,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内心所思所想,以人的思维为条件转移时间和地点,突破了时空界限,扩展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超越传统戏剧结构。但是,台词上复杂细致的描摹,使得意识流影视作品在画面和文字表达上失去了一定的平衡性,冗长的台词带来观影体验的枯燥感,这是影响意识流影视作品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影视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意识流影视的表达方式一般与导演个人美学风格相关,通常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符号与象征,以影像化的“通感”“移情”手法来表现。此类表达方式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较大,使得仅有小部分受众能解读其想传达的意识感受,这是影响意识流影视作品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影视作品的形式主义风格

在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中,导演的个人标志通常非常明显,操纵叙事元素与风格化视觉元素都流露刻意的痕迹 。b形式主义者通常是表现主义者,形式主义的自我表现至少和本身一样重要,其内在的精神面、心理的现实,都可经由扭曲外在现实世界的表面达成,形式主义风格的电影有相当程度的操纵和对“现实”风格化的处理。c 这为解决意识流影视在文字和画面的平衡性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突破口。

导演所关切的是如何表达他对事物主观和个人的看法,故事基本上是导演个人情感的抒发,对客观现实的忠诚一般而言不是导演的考虑。艺术上高度风格化的影片类型如歌舞片、科幻片等,都是形式主义风格的电影。这种表达方式的个性化与意识流影视中表达方式的独特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四、形式主义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的运用

随着影视技术发展、艺术跨界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广告、MV导演已开始跨界,尝试将具有观赏性的形式主义风格在各类影像中加以运用,如大卫·芬奇、中岛哲也、宁浩等。这些导演的跨界尝试也为探寻意识流影视传播的出路提供了新方向,在形式主义风格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波普风格和影视广告艺术叙事风格,现通过上述两种形式主义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的运用,探讨解决影响意识流影视传播的主要因素。

(一)波普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的运用

1. 波普风格的概念 波普风格是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视觉上强调夸张、吸引眼球、典型的现实生活形象。波普艺术(Pop Art)为流行艺术(Popular Art)一词的缩写,艺术精神上承自达达主义。d作为叛逆的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艺术风格,它主要演变于商业美术形式,其特点是大量运用商品招贴、电影广告、报刊图片等做拼贴组合。波普艺术以解构、重复、拼贴等形式,完成多种风格的杂糅,追求大众化、通俗的趣味。

2. 波普风格的运用 影视艺术与视觉艺术不可剥离,其视觉构筑离不开美术元素的搭建,依由构图、色彩搭配等方式为画面赋予美感,在视觉呈现上帮助意识叙事段落影像化。波普风格的加入给予了意识流影视作品更为贴合的呈现手段,用重复、拼贴等形式帮助意识流影像化的实践提高完成度;用解构美学打开视听的新门类,给予意识流影视更具艺术性的表达之道。

毕业于东京设计师学院的动画导演新房昭之,善于结合视觉形式与影视艺术进行创作,他对波普风格的运用非常具有代表性。新房昭之在其代表作《化物语》中,将波普艺术融于视觉风格,运用拼贴、几何、文字等平面设计元素解构人物内心世界。

《化物语》改编自西尾维新的同名意识流小说,故事从人心卑劣面滋生出的怪异寻衅滋事展开,讲述六名少男少女解决遇到的怪事的经历,结构采取单元剧的形式,叙事顺序打破传统时空观,顺着男主角阿良良木历脑海内的吐槽流动。值得一提的是,原作因叙事过于意识流、碎碎念,曾被称为“不可能动画化的作品”。表现男主人公阿良良木历的思维与情绪时,为了消解大篇幅意识流叙述带来的冗长沉闷感,导演新房昭之用文字图像参与叙事,单独将文字作为主体放入画面,抽离现实意义、强化意象。例如在意识流叙事段落中,他将作为字幕、特效出现的屏幕文字从辅助工具中剥离出来,使之成为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和叙事意义的独立画面,参与意识流影视的叙事。在一场打斗戏的场景中,导演用占据满屏的文字——“愤怒”,直接给出人物内心的愤懑,其冲击力不亚于角色面部特写镜头,如同观看毕加索如何将牛身上的细节去掉,仅用最简洁的线条呈现事物本质的过程。

(二)广告艺术叙事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的运用

1. 广告艺术叙事风格的概念 广告艺术叙事风格作为以销售商品为明确目的的表现艺术,强调对观众的吸引力。其叙事风格不依照常规叙事逻辑、生活感知逻辑,多以形式感、感染力、吸引力为目的。创作意识流影视作品需要有意识地使用具有感染作用的表现方式,以避免观众被人物复杂冗长的内心世界与独白弄得昏昏欲睡。

2. 广告艺术叙事风格的运用 如何恰当、有趣地做好意识流视听表达,以及如何自然地从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意识流叙事段落过渡到正常叙事,是不想失去观众的意识流影视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风格鲜明、形式夸张、不同寻常的广告表现手法,可以成为路径之一。

中岛哲也执导的影片《下妻物语》(2004)是将广告艺术叙事风格与影视艺术良好结合的例子。片中讲述了两个极具反差感、有着不同时尚追求的乡村女孩在相伴与摩擦中成长的故事。本片非线性时空叙事,开头即是故事结尾时女主龙崎桃子的独白,剧情随着她絮絮叨叨的遐思展开。在这些意识流叙事段落中,导演脑洞大开,通过层出不穷的形式来展现主人公的奇思妙想。

为展现洛可可洋装爱好者龙崎桃子对土里土气运动服市场Jusco的嫌恶,导演用促销广告的表现模式拍摄它:拎着五颜六色菜篮的大妈们在卖菜货车旁一字排开,展示身上从Jusco购买的服装。阿姨们摆着夸张的肢体动作念出广告标语,画面配合贴出特价动画特效和塑料质感的促销字样。此时满身华丽蕾丝的桃子路过,对比之下充斥着廉价感的Jusco广告显得俗气寒酸,同时,完成了从意识流段落到正常叙事段落自然的过渡。相比于用台词直接叙述桃子对洛可可服装的喜爱,通过富有形式吸引力的广告片段把她对运动服的厌恶具象化、戏剧化,既凸显了洋装在桃子心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为后面桃子为了朋友不惜拒绝洋装店长的邀请埋下伏笔,也增添了女主这段意识流叙事的可看性。

影片中,被刚认识不久的百合草莓当作朋友的桃子,不能理解草莓为什么需要朋友。接下来的段落为表现桃子的孤僻,把她的心理活动放进了一段演播室的戏中——桃子在家吃甜点,身后电视机正播放采访,镜头朝着电视画面缓缓推进,节目里桃子和路人在关于“人是否需要朋友”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这个魔幻、非真实的时空实则是桃子内心剧场的外化。导演将桃子的心里话放入适合展现个人表达的环境,即采访类节目当中,用桃子在实化场景中对独身主义的阐述,取代桃子自顾自的旁白,单独为桃子的心理世界开辟一个空间,丰富了影片的场景变化,同时加强了心理段落的趣味性。

《下妻物语》中意识流段落以演播室自白形式呈现

而在讲述桃子被敬仰的服装店长邀请制作洋装的幸福击中时,为体现桃子内心诚惶诚恐又隐隐期待,导演也没有让桃子展开大段内心独白,而是将桃子纠结的内心通过富有形式感的戏剧桥段外化,来具象人物的意识思绪。导演安排路人在人群中径直走向桃子,告诉她:“非你不可。”当桃子走到车站时,甚至连播报员拿起扩音喇叭都在说:“非你不可。”这种非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让意识流段落浸泡在一种魔幻的氛围中,但观众能很明确地感受到其与正常叙事段落之间的分界线,就像是穿插在故事里的小品或中场休息时间,独自成章又趣味横生。

(三)波普风格和广告艺术叙事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运用的意义

通过对波普风格和广告艺术叙事风格在意识流影视中运用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两类形式主义风格对意识流影视作品的表达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新房昭之的创作团队将动画内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元素全部从画面中删除,使整个舞台符号化,没有多余的路人,没有花花草草,没有小动物,去除不必要的生活感,增强无机质的诡异氛围,仅强调人物和人物的思维本身,多次于画面中运用波普风格和象征性符号对人物的意识流叙述进行解构,为其重新赋能,消解了冗长的文学台词带来的观感疲劳。《化物语》中简繁得当的设计、美学风格的统一,为意识流叙事留出余地,保留了小说原汁原味的对白和独白,同时保证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会过盈则溢。

《下妻物语》中广告艺术叙事风格的运用,打破了常规叙事模式,将富有形式主义风格的视听语言与意识流叙事段落结合,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解构四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形成了一套特立的“意识流”视听语言,组合出一部富有感染力、创造力的视听盛宴。导演将夸张、鲜明的广告拍摄风格运用于意识流影视叙事段落,打造出吸引眼球的荧幕景观——于摄影风格上选取和洛可可美術风格相一致的华丽感,运用漫画式的特写、线条分明的远景、高速抖动的运动长焦、象征希望的过曝高光,将全片营造出脱离现实世界的魔幻感。摄影和美术的完美配合、加上具有广告“快”特征的快切剪辑和CG使用、在片中大量的对镜表演设计和抽离片中生活舞台的非现实舞台设定,打破了第四堵墙,给全片打造出一种诙谐、富有变化的时尚广告氛围,从节奏和视觉上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挑战与突破中,为自身赋予独特的生命力,也是为影视艺术提供再创造的新方向。

上述两种风格的运用都有效地解决了意识流影视传播中语音和画面的平衡性问题。在这次实践中,波普艺术及广告艺术叙事风格以其流行又前卫的视觉特性,构筑了一种怪诞、跳脱的形式美感,它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营造出破碎的梦境氛围,符合意识流叙事的基本调性,也让作品更容易让大众所接受,克服了意识流影视表达方式的独特性问题。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意识流影视适合与具有形式主义特征的艺术风格结合,前者的呈现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富有吸引力的视听叙事手法,而形式主义风格中的波普风格则可从形式上解构人物内心世界,将思维化作可提炼的符号,外化人物的思绪,有利于戏剧呈现,广告艺术叙事风格则可从视觉抓住观众注意力、心理上吸引观众的好奇,可以增添叙事的感染力与趣味性。在各类学科均可跨界的今天,艺术之间的融合既可消解单一的心理描写、人物独白的沉闷感,又能弥补仅有形式而无内涵的空洞虚无。通过跨艺术创作,来创新表达方式,这不仅是意识流影视传播的出路,更是各类艺术未来的新出路。

a 〔英〕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郭宾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bc 〔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4页,第6页。

d 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7月第3版,第300页。

参考文献:

[1] 徐甡民.琐谈电影意识流[J].电影艺术,1981(10).

[2] 朱青君.“意识流”溯源与“意识流”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6 (2).

[3] 常方圆.小议新房昭之的动画影像艺术风格[J].电影评介,2010 (15).

[4] 史蕊,赵静静.浅谈平面艺术设计在影视中的魅力[J].美术大观,2013 (7).

[5] 高疏寒.动画电影中的“意识流”语言探析[J].电影文学,2018(2).

作 者: 胡睿思,中国传媒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
论植入式广告与影视作品的艺术融合
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探讨
中国网络剧的编剧、拍摄与制作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战马》之马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闽西影视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展望
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
视觉文化时代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热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