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思维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

2021-12-19尹家芸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能力道德

尹家芸

摘要: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冯·劳厄曾说过:学校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课堂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由此可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构建有效思维课堂。

所谓有效思维课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活动都是真实的、有效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能够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有效思维课堂的开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智能水平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有效思维课堂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同行们分享一些体会。

一、科学设计,调动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要回归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书本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道德与法治对自身成长有巨大指导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道理,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知识和生活素材,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精心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从而为调动学生思维和参与热情打好基础。

二、设置问题悬念,激发思维

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和最新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产生“问题悬念”,能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在课堂开始,设置问题情景,意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题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意在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以高效的问题引领教学,调动学生思维和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引发学生对主动交友的思考,调动并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兴趣。接着,我提出下个问题:交朋友,怎样做才算主動?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通过身边事件的分析感受教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此,便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学生分析后,接着提出问题: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并引导带着兴趣与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体验进行进行有效探究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也从中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设置的问题既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愿意参与进来,积极回答,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又要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并巧妙地与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思维能层层递进,逐步思考,从而主动发现、构建新知识。

三、学以致用,促进思维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争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培养自已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素养,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并学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并解决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更容易被理解,更有活力,更有威力。所以教师讲解理论既要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思考、解决现实问题,指导自己的行动。例如在学完“建立友谊”基本内容后,针对我提出的“建立友谊后是不是就能让友谊之树常青?”进行探究时,有的学生回答到“还需要呵护友谊。”教师应及时鼓励正确评价学生所思所答,及时引导学生“那我们需要怎么呵护友谊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分析中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教要联系实际,学同样要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才能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启发指导,养成思维

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成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形成内需之外,还要注重他们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其加强必要的启发和指导,促成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质疑,通过阅读教材正文和小栏目中的事例,把握问题的实质,学会思考,学会概括和提炼要点,形成一定的表述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应服务于学生的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课堂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的观察、分析问题,学会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引导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有效思维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积极构建有效的思维课堂,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思想品德的信心,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能力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