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话中感悟人性

2021-12-19王楠

启迪·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漫谈感悟人性

王楠

摘要:《猫》自问世以来,围绕其的讨论从未停止,尤其是文本解读和主题分析。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猫》背后蕴含的复杂人性,如何理解本文中蕴藏着的德育观念,如何让课文回归于生活。本篇文章借助一节”漫谈式“语文课来对《猫》进行再解读,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人性。

关键词:人性;漫谈;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展开,语文教学应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对话教学的模式在初中的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对话教学可以促成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使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充分加深阅读体验。

教学实例:

那天,該上《猫》这节课了。我拿着准备好的课件和课本走进了教室,起初我还是按着制作好的课件给学生上课,但是上到一半,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高,一半的同学精神不振。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于是我开始放慢节奏,让课文回归到生活。我开始向学生发问,我问学生,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前两只猫呢?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前两只猫可爱”,“因为他们活泼”“因为他们能够逗我开心”等等,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我告诉学生,可见人们都喜欢好看的以及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长得好看的人是不是也会被吸引。学生纷纷点头称是。一个学生总结道:“这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做一个让别人为我们感到幸福的人。”我总结说。

当讲完这篇课文后,我接着问学生,第三只小猫的悲惨遭遇仅仅是“我”的责任吗?身为一只猫,它有没有责任?“当然有,它长的不好看,又懒,也不活泼,不招人喜欢......”学生们纷纷作答。我接着学生的话说道:“这只猫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原本就不喜欢它,当讨厌一个人时,连他的呼吸都是错的。所以当鸟死了之后,我第一个怀疑的就是猫。如果是前两只小猫,我还会这么武断吗?。”“当然不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道。“所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及时的反思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而并非一味的指责他人。”我为学生做了总结。

这篇课文原本两个课时就可以结束,但是我用了三节课才讲完,其中学生的发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节课我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解读,效果显著,这篇课文的故事性的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节课我弱化了教学环节,去除了课堂上的一般过程,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对于这堂课,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

当发现学生的状态不佳时,教师应随时调整上课节奏,而不是固执的依据教案讲课,学生学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是最主要的目的。新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活跃者。教师应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教育智慧,采用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兴致低迷,昏昏欲睡,不在状态时,我没有要求学生立即做好,点学生的名字,而是立即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

二、回归文本,立足实际,引发共鸣

《猫》既是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散文,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深刻的情感意蕴,一字一句都值得细细品读。我先抛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前两只猫?学生说出想法后,我再带领学生回归文本,从课文寻找作者喜爱前两只小猫的证据。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这个环节主要由我来主导带领学生共同去解读文本。例如在分析作者对小猫的称呼时,作者称呼文中的“小猫”为小侣。“侣”一般是形容的人的,在作者眼中这只小猫不仅仅是作者喜欢的小宠物,更是作者心中亲密伙伴。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生活实际脱离出来,应该回归生活去,语文课文中学到的道理也应在生活实际中得到运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认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应该时多元化的,对问题的看法也应时全面的,多角度的。

三、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猫》这篇课文里的德育观念非常明显,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与学生交流时,着重带领学生分析作者的前两次养猫,和最后作者呼喊“我永不再养猫”这中间作者的情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第一只小猫走丢之后,妹妹十分伤心,此时作者安慰妹妹:“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来一只给你。”那么这个时候作者对于猫的态度而言虽然心疼小猫的走丢,但是在情感上作者还是认为这个小猫是可以被替代的。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主题也生发而出。学完这节课,了解了三只猫的命运,学生应从内心中意识到尊重生命的这个主题,并且联系自身的实际,要反思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在生活实际中也要做到尊重他人。

所谓教无定法,语文课堂上也应是生动的,多变的,不拘泥于所谓的授课模式。无论是对话式,还是讨论式,所有的课堂形态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如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字里行间行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如何解读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都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留意每一个教学瞬间,每一个闪烁着智慧的思维片段。

猜你喜欢

漫谈感悟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漫谈雾和霾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