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基本策略

2021-12-19石贺臻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答题技巧逻辑思维基础知识

石贺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是60分,也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现了全国一本,给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笔者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有着丰富的初三毕业班经验,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学生的主观题解题能力比较差,一方面是对题干文本阅读不清,理解不了,另一方面是设问题干把握不准,导致解题思路出现问题,或者答非所问等等,如何解决?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基础知识;阅读能力;逻辑思维;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0-0097-02

作为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毕业班教学经验也有几年了,笔者发现,对于文综学科里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普遍存在的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分数不高,尤其是到了毕业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紧张,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上投入时间还是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具备,也导致在考试中,尤其是临近毕业的一些重要的模拟考试中,学生分数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即使着急,其实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而部分学生又错误地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中是开卷考试科目,只要带着书,就可以在书上找到相应的答案,得分就不是那么难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落实思维能力,其次才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基本的答题技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观题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个习题了类型,而在河北省中考中,主观题又是除选择题之外唯一的一种题型,主观题的分数高低就影响着学生的文综总成绩的高低,因此不能不引起重视。

1 目前主观题解答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知识混淆不清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基础,一部分学生连基础知识掌握都不是特别的扎实,比如弄不清“法治中国”与“法治政府”的区别,不知道哪些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因此在解答主观题时,学生或者是堆砌观点,或者是混淆观点,其实都是对基础知识运用不扎实或者本身就不理解基础知识的表现。

1.2 答题不够规范

在道德与法治主观题中,也有一些基本的答题规范和要求,比如设问要求“分别”说明,或者要求说明材料“都”体现了什么观点?一部分学生不懂的“分别”是各自说,“都”是一起说,导致答题不规范,或者思考不到位。同时,在答题中,学生不能够条理化,序号化,而是把所有观点空两格,然后一段到底,这也是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3 不能理解文本,理不清文本中的逻辑关系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最为严峻的是,学生对文本把握不到位,简单地说,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主要是凭借感官背诵了很多知识点,在读文本时不能深入阅读,不能把握材料主旨,不能依据关键词联系知识点,从而导致答案和文本脱节,答案都是背诵的观点,而没有和文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往往自己觉得自己的答案很好,其实可能并不符合设问要求,从而导致了丢分现象,或者得分不高[1]。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听到一些家长反映,说孩子背诵得挺熟练,但是在答题时就是不会回答,其实这种普遍的问题恰恰反映了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能力的不足和解题技巧的不足。

如何提升学生在主观题解答时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题分数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前面提到的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问题,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希望能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提升学生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基本策略

2.1 夯实基础知识,加强知识训练

基础知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根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地追进度。目前九年级存在进度紧张,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很多学校讲课都比较快,甚至是一节课讲一框的内容,九上一个学期可能就要开九年级上下两册的内容。这样过分地追赶进度,就会让课堂教学受到影响,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不透彻,基础知识的讲解不透彻,导致学生后期做题受到影响,比如在学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一框内容时,学生分不清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区别,尤其是容易把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弄混淆。而在做材料题时,学生要依据材料,确定材料体现地是民主决策还是民主监督。部分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失分现象[2]。

笔者认为,基础知识是学生提升材料题解题能力的基础。因此授课环节,夯实基础,是提升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避免夹生饭,避免把知识讲解的模棱两可。教师也要依托学情,去进行授课,不要用自己的知識层次,就想当然认为学生也应该容易理解某个知识,要通过适当地练习去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弥补教学中对知识讲解的不足。

2.2 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基本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在解答一些主观题时,一方面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是考查了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依托学科核心素养,给学生进行恰当的学科素养渗透,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比如,河北省中考中曾经设问,是“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要让学生懂得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思维,但是部分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还是错误的认为是“权大于法”,这就有悖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比如河北省中考题,给改革开放的先进村“马庄村”一个荣誉称号,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部分学生连“荣誉称号”是怎样的内涵都不理解,导致回答五花八门,得分更是不易,而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道何其简单的设问。

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才能培养学生在解题中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才能对一些内容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3]。

2.3 教师系统梳理,进行系统解读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对于解答主观题失分较多的情况,和缺乏系统地训练有关。很多教师讲课,往往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把很多密切相关的知识割裂开来,学生可能只会一道题,却不会一类题。而相似的题,学生可能也不能保证得到高分。这就是教师对主观题缺乏系统训练的体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取的做法是系统梳理,系统训练。

笔者把近五年的河北省中考试题,以及唐山地区的一模、二模、三模的主观题进行了电子文本化处理,基于主题进行分类,比如“法治”类型的主观题,“关系”类类型的主观题,比如“文化”类型的主观题,以及根据设问的角度,比如做法类,原因类,意义类,等等,让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做题的正确的思路和习惯,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同时笔者认为,除了教师的系统化梳理主观题,让学生多做一些典型的主观题,也是很好的强化,笔者会在中考的这一学期给学生收集各个地区的模拟题,进行必要的强化练习。

2.4 理清文本逻辑关系,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读不懂题,或者没有深入读题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很多答案都是似是而非的,比如问的是原因,答的确实影响,问的是做法,答的确实意义。而学生知识隐约觉得是某个方向的答案,比如该题考查创新,却不能理解创新的观点可以用不同的关键词去连接,而意思却又明显有区别,比如得益于后面接的是原因,有利于后面接的则是意义,要坚持后面则是接的做法,很多学生不能对这样的知识形成铭感准确的把握,从而影响了答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让学生读懂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是说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或者是在说改革开放与致富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应该强化训练。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观题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难点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情的需要,不断地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主观题解答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主观题解题能力的提升,既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关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以后的学习,要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叶强.提高初三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83.

[2]王欣.探讨提高初三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6):237.

[3]陈守业.解析提高初三學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7):42.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答题技巧逻辑思维基础知识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的一般考点及解题思路的几点说明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