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不可持续发展表现的四重维度分析

2021-12-18范雪刘建涛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然界资本主义资本

范雪 刘建涛

摘  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维度剖析。生态维度上,人类生活生产的废弃物破坏了土地的肥力,污染了河流和空气,人类滥砍滥伐森林,随意开采矿产,使森林和矿产资源枯竭,这些都导致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断裂;经济维度上,使用价值的生产具有界限,自然资源的容量有限,导致经济发展方式与所依赖条件对立;社会维度上,消费成为以奢侈和炫耀为目的的行为,相对人口过剩加深了工人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程度,异化消费与相对人口过剩侵蚀身心;文化维度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使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更加尖锐,贬低了自然界。研究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不可持续;资本;资本主义;自然界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61-03

资本主义产生以来所创造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和人的压榨与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它的外在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上的不可持续发展。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不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前瞻性分析。

一、生态维度: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断裂

物质变换是马克思用来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术语。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条件。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为中介建立起来的,物质变换的内容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能量、信息、元素之间的交换、循环,通过物质变换人与自然构成为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生态系统。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在总体上处于断裂状态,这种断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类自身排泄的废弃物不能有效地返回农田,破坏了土地的肥力。人们消费从农村经过长途运输而到达城市的食物,消费食物产生的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本应该返回农田,增进肥力。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以及运输的距离和成本,导致它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的生态循环系统。一方面形成了城市的废弃物,造成了污染;另一方面,破坏了土地的肥力,造成了土壤的退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有序的物质变换。后来随着第二次农业革命又出现了化肥,化肥的过量使用更是进一步衰竭了土地肥力,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

第二,人类生活生产的废弃物随意排放到自然界,污染了河流和空气。资本主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生活、参加工业生产,也因此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城市建设的完善程度远不能够妥善处理人类生产排泄物与消费排泄物,只能将排泄物直接排放进河流之中,导致河流污染情况惨不忍睹。马克思以伦敦不会处理450万人的粪便而将粪便排入泰晤士河为例,严厉批判了废物排泄导致河流污染的不良后果。在德國,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到来,莱茵河中段的工厂将废弃物不经处理地直接排放进莱茵河,以致到了1931年,莱茵河中曾经成群结队的鲑鱼彻底消亡,重金属浓度呈数倍增加。除了河流污染,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式还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比如在1900年前后的伦敦,几千台蒸汽机和几十万根烟囱产生的滚滚浓烟同时排放进空气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有人因为浓雾太大看不清道路而掉进泰晤士河里,更有上千人因浓雾而患上肺病英年早逝。

第三,滥砍滥伐森林,随意开采矿产,导致森林和矿产资源的枯竭。马克思指出,大生产第一次将自然力大规模地应用进生产过程,使其成为社会劳动的因素。森林和矿产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对森林资源的滥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和转化,使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断裂。马克思明确指出,森林生长周期长这一特点不适合资本主义的经营,“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1]。马克思、恩格斯严厉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矿产的肆意开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为发展工业而大肆开采铁、锡、铜、煤矿的做法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统治之上,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矿产的无节制开采,造成森林和矿产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和经济循环生产的自然根基。

二、经济维度:经济发展方式与所依赖条件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发展方式与其所依赖的条件之间在总体上具有无法克服的对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使用价值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界限。马克思指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不可能得到无限制的生产,需要受到交换价值的限制。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的不断增值,但是交换价值增值的前提是使用价值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交换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使用价值的生产,倘若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转化为交换价值,并使其增值,那么即便这种使用价值的生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它的生产也会被停止。当资本主义经济发生过剩危机的时候,剩余劳动所凝结的剩余产品也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转化为交换价值。这时候过剩的产品要么存放在仓库,要么被毁掉,然后重启市场需求,或者开拓新兴市场,更加充分利用旧的市场。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矛盾式的发展方式,即当它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得不消灭已有的大量生产力或物质财富,以便重新发展生产力。

第二,自然资源的容量具有有限性。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在掠夺它所依赖的外部自然条件之上,因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代价型的经济,必然会导致自然及其资源遭到破坏和掠夺,进而导致河流、大气污染、森林锐减等环境事件。马克思指出,“资本……是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止境的和无限制的欲望。”[2]资本是有界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就是自然界,资本的增殖需要依靠自然界的物质支持,但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存在。资产阶级为获取资本增殖,采取了野蛮的方式大规模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强行侵占自然界,还妄想征服自然,竭尽所能使自然一切的资源都纳入资本社会发展方式,使其为满足他们无尽的发财致富的欲望而服务。当他们将自然万物都沦为获取金钱的工具的时候,他们所依赖的外部自然条件也与之对立起来。

三、社会维度:异化消费与相对人口过剩侵蚀身心

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主要表现为消费异化与相对人口过剩。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已然不是仅仅为了确保物质生活和精神满足的行为,而是经过资本家的“包装”,成为以奢侈和炫耀为目的的行为。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各种途径,激起消费者“病态的欲望”,从民众的口袋中骗取更多的“黄金鸟”。这种异化消费使得人们忘却了精神的追求,将占有与消费愈多的物质财富视为人生的意义,并以此作为价值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異化消费严重侵蚀了人的身心,一方面使人们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另一方面在虚假的异化的消费中逃避自我。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已不单单是单纯的消费,已经被置于资本的运动和循环之中,成为资本增殖自身必不可少的环节,消费者自己也已经被置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与消费的运转之中,没有自己的独立性,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包括资本家在内。

第二,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持续的人口规律表现。马克思指出,“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3]。因此,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下,资本生产“不仅不断地再生产出雇佣工人本身,而且总是与资本积累相适应地生产出雇佣工人的相对过剩人口”[4]。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积累起初只是进行量的增加,后来资本通过追求相对剩余价值实现了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个过程中,机器成为了工人的竞争者,机器生产使得同量的物质生产资料只需较少的劳动力即可完成。马克思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一部分过去资本无法染指的工人阶层受到资本的支配,还使一部分工人被机器所排挤游离出来,因此“制造了过剩的劳动人口,这些人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强加给他们的规律”[4],使得“资本借助机器进行的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的人数成正比。”[4]也就是说,机器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转化为了不再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所直接需要的过剩人口。马克思指出,这一部分过剩人口实际上同赤贫是一回事。他们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只能接受资本家越来越低的购买劳动力的工资,加深了工人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程度。过剩人口的赤贫同资本财富的增值是同一个过程,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四、文化维度:资本化的价值观念贬低自然界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也具有不可持续性。马克思认为:“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5]因为在资产阶级的视野里,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他们本身都是为金钱而存在的,除了发财致富他们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目的,除了金钱的损失,他们别无痛苦。恩格斯指出,“在这种贪得无厌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任何观点都不可能不受到污染。”[5]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也必然受到资本的裹挟,只服务于资本的增殖运动。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创造了文化,并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因此,资本化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对自然界实际的贬低,这突出表现在它的不可消解的二元对立性。

马克思认为,金钱这种异己的本质不仅统治了人,还让人对它顶礼膜拜。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之下,资本释放出追求无限增殖的本性。资本增殖需要依赖活劳动,而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因此,活劳动创造价值与自然提供资源这二者对于资本增殖而言,缺一不可。但是在资本逻辑催生出的资本价值观下,资产阶级关心的只有自然对他们发展的有用性,即自然资源能够被组织到生产中或者直接投入市场中来获得利润,以此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人们过于重视利益所得,一味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忽略了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依赖的自然界的资源、环境的保护,由此导致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他们还坚信自文艺复兴以来被一直推广提倡的人与自然的价值观,比如人类是自然的掌控者、技术是人类用来征服自然界的工具等。因此,随着技术态度的到来,资本家更是把自然界量化地摄入到生产中,渴望借以产生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资本和技术携起手来在剥削自然以获取财富的同时,导致各种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现象频发,使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更加尖锐。因此,资本化的价值观必定导致人与自然界的对立,贬低和蔑视自然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2.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9.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4.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9+495+881.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76.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自然界资本主义资本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漫画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