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如何做好科学入学准备
——“去小学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

2021-12-18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幼儿园綦婧馨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去小学化幼小幼儿园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幼儿园 綦婧馨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性的衔接,也是学习能力、生活习惯、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衔接。当前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知识性衔接,忽略能力和情感衔接的问题,导致幼儿不能形成对小学的正确认识,极易产生抗拒的消极情绪。

(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小学化”

大班阶段的幼儿仍属于学龄前儿童,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为小学入学“做铺垫”,从大班开始开设“学前班”,教授一些小学的学科内容,如拼音、识字、算数等。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阶段测试这样的“小学化”任务来要求幼儿。传统的观念认为,只要提前学习了小学的课程内容,幼儿就能在进入小学后取得优势,快人一步。恰恰这种“超前”的学习理念,严重忽视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实际情况,有违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2.教学方式“小学化”

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注重的是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幼儿的审美认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身与自然、社会的联系。由于“小学化”的课程内容大大超出了幼儿原本的学习水平,教师进而采用了“填鸭式”“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幼儿大量地、机械地进行计算、读写、背诵等,以达到短期内的教学成果。这些脱离幼儿生活情景的课堂集中授课方式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行为,给幼儿造成了极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面对即将进入的小学生活产生了抗拒,同时大大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抑制了思维开发,严重者将会对幼儿一生的学习生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家庭存在的问题

1.家长观念偏差

家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多数家庭并未正确认识、理解幼小衔接。由于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竞争激烈,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育儿焦虑”问题,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认为高学历是孩子未来生存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家长也普遍重视儿童的身体发展,但是对于幼儿的意志力、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关注较少。部分家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考量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非但没有促进家园共育,反而阻碍了科学的教育进程。

2.家庭氛围消极

在家庭中,除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外,家庭氛围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逢年过节走亲戚,问成绩成为小学生最“恐惧”的事,现如今这种风气已经逐步蔓延至幼儿身边。虚荣心导致家长间的相互攀比,一些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不学就比不过别人了。作为家庭中最小的成员之一,学龄前幼儿时常会被哥哥姐姐们做“细想工作”:如果不能完成作业就会被老师批评、如果考试没考好就会被请家长……这些话语都将给幼小的孩子内心造成极大的阴影。

二、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鄢超云教授在谈“去小学化”问题时指出:幼儿园“去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幼儿园教育应该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这是最根本的。即便是对于马上要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仍需遵循该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切不可操之过急。

(一)幼儿园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幼小衔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大班正处在这个阶段的关键期,幼儿园扮演着“承上”的角色,对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制度和内容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幼儿园布置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幼儿园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制订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控制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和重复枯燥的学习内容。针对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语言游戏“词语接龙”、体育游戏“木头人”、社会活动“一分钟能做多少事”等。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如让孩子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以及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主要是做什么的;参观消防局,学习灭火、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水厂,看看日常用水是如何产生的,懂得节约用水;让孩子学会自己修理玩具、搭配衣服、整理物品等。

2.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及习惯的培养

实践表明,大班幼儿对小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小学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期望。幼儿天生爱玩、好动、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游戏、善于探索、乐于交友,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当从幼儿内心需求出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户外写生提升审美,激发艺术创作欲望;通过音乐表演提升乐感,锻炼胆量等。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也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前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组织活动,多走进幼儿的活动,与他们共同游戏、相互沟通,要避免“老师教、孩子学”的传统教学,让幼儿在实践和观察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远比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更有意义。

(二)家长正确引导幼儿顺利过渡

“去小学化”是防止以小学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孩子知识技能,而不是完全与小学脱轨。幼儿园会做好前期准备,重视幼儿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能力、学习能力、品质和习惯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孩子最依赖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家长在有效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时时刻刻陪伴孩子的人,更是孩子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引导者。因此,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引导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

1.走进幼儿,学会倾听

家长在“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环境下,关注的并不是幼儿在幼儿园过得开心与否、有没有交到新朋友,而是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有的家长对孩子亲手制作的黏土人偶百般嫌弃,对孩子会多认一两个字而喜出望外,鲜明的对比之下,反映的是家长的“功利心”。幼儿内心的声音最需要家长的聆听,家长需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对他们的要求“一票否决”。

2.更新理念,积累经验

当前社会,家长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的助推者之一。观念滞后的家长总是认为只有学习才可以获取知识,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6岁左右的幼儿,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知识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优秀与否,家长应重视幼儿的能力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家长往往是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存在,幼儿始终处于弱势、被动的状态,家长对于学习结果的关注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家长应该避免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就陷入这种桎梏。在家里,同样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如亲子阅读、家庭旅行等,多带幼儿走出房间,走进自然,让幼儿尽情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3.心理干预,科学引导

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孩子没有经过幼小衔接的过渡,上一年级明显没有课堂纪律,也比往届的孩子更难融入小学生活,缺乏一个过渡和心理准备。提早的行为培养和心理预设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孩子不会产生过多过重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信心、耐心,家长也不会过度焦虑,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去小学化”是防止以小学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孩子知识技能,而不是完全与小学脱轨。幼儿园做好前期准备,重视幼儿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能力、学习能力、品质和习惯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都有助于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大班并不是幼小衔接的终点站,做好科学的入学准备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家长、教师、学校、社会这些都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小学化”的顽疾一时无法根除,但各方可以从学习与发展的视角去考量如何更科学地进行教育指导,这条探索道路今后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之努力。

猜你喜欢

去小学化幼小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家园合作,让幼儿教育“去小学化”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幼儿园“去小学化”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