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现状及实践途径

2021-12-17杨珍肖瑞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高职院校

杨珍 肖瑞

摘要:科研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的经验和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内涵与现状,试探讨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实践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科研育人体系构建提供更多的参考和资料。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育人  实践途径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创新活跃的大环境下,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将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却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局势,造成科研与教学严重脱钩,背离人才培养初衷的现象愈演愈烈。2015年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出现了“科研育人”的论述,这是国家官方文件首次提出 “科研育人”的概念。此后国家教育部等官方部门和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科研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大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系。高职院校通过科研育人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研究还相对比较落后,本文通过在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育人方面的现状及方法。

一、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育人的内涵

科研育人是指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科研实践活动之中,通过科研活动及科研过程来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并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及科研理想、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等。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任务日益艰巨,现实环境迫使现在的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加与时俱进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专业的科研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将科学研究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既有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又有健康的人格和思想政治素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二、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育人的现状

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科研育人的施教主体,在科研育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定位和定标的作用。科研育人作为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的工程,从国家层面到相关教育部门均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部门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将政策落实到学校、老师和学生身上,缺乏实际的引导意义。

学校作为科研育人的实施主体,在制度政策和环境营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科研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还没有引起足夠的重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政策方面也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科研育人体系。这就导致科研育人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实际的成效。

教师作为科研育人的执行主体,对科研育人的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教师具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为了职称评审或其他目的,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或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教授上,表现出典型的“三未”特点,即未能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未能将学生带进自己的科研团队,未能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项目。很大程度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素养及学术道德。

学生作为科研育人的参与主体,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比例较小、参与时间较短,从而缺失长期的、系统的科研育人方面的专门训练,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较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较少,成为制约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瓶颈。这对学生未来就业甚至长远的人生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育人的实践途径

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培养应秉持 “产教深化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和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同时紧密联系政府和行业企业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政行企校联动”平台,形成 “五方共建、六方合作”的新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政行企校联动”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打造科研育人范本,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机制,实现学校依托企业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育人新路径、新思路、新方法。

1.基于“政行企校联动”联动机制,搭建人才培养科研平台

在“政行企校联动”机制下,搭建如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省级科研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工作室和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研育人平台。在科研团队负责人的引领指导下,以这些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研实践和活动,能有效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形成了与行业同步并和行业真实场景一致的先进实训平台,具有校企共同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融合、实训项目更丰富、实训效果更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多元化特色,这使得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显著增强,学生技能素质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物联网学院被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评为“优秀校企合作项目”。“工程企业携手同行,赋能新零售人才培养”案例成功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并在第54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路演;企业项目中,营销、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融入了40%的企业共建课程,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经管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借助“产教融合”,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实现科研育人功能。

3.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科研育人培养体系

为更好的完善科研育人培养体系,学校建立健全科研育人工作机制,成立了科研育人培养体系工作组,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在学院、教师及学生等层面设立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在组织实施运行过程中,学校加强各级职能责任部门的管理,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各相关职能部门有效配合,共同合作的组织实施体系和良性互动格局,促进科研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4.对接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科研与教学对接是实施科研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要把学校科研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对接,学校才能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将自己研究的最新结论,行业最新进展等信息带进课堂,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可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科研问题、实验数据、专利申请等科研任务,要将管理规范贯穿在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研的严谨性、真实性及规律性,体会到科研活动的相关制度和准则,使学生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中学会学术规范、科研素养和学术道德,以得到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提升。设定奖评机制,使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通过表扬、颁发证书、物质奖励等方式得到认可和鼓励,激发科研兴趣,提升科研能力。科研与教学有效衔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是及其重要的,是学生日后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四、结语

科研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十全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个体系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体系。人才培养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职能,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学术道德,强化科研诚信,使学生的思想人格在教学管理和科研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3]占时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9(9):96-98.

[4] 谢晨霞.大学科研育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20.05.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高职院校
营改增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初中生如何自主学习英语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