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媒介对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意义探讨

2021-12-17汤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3期

汤颖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无人机就是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无人机作为勾连城市网络的一种重要媒介,通过将无人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网络的功能、结构和要素等各个方面都推动了城市网络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本文将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无人机媒介,并阐述无人机媒介对于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的意义。

关键词:无人机媒介;城市传播网络;数字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09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前言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无人机的发展方面也十分领先。2017年8月31日,上海开放了200平方公里的空域来供给民用的无人机,这是国内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无人机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满足了上海本地对无人机的需求,同时也对其他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影响。这种试点的方式对于全国的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实现城市“通达”的美好愿景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将无人机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逐步达到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

2 无人机媒介的相关介绍

2.1无人机的概念

无人机作为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还处于一个新生的状态,发展尚不成熟。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的两个关键要素来了解无人机:网络、城市。无人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深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无人机其实本质上是一种联网设备,但是它具有能够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潜力。无人机具有微型化这个十分重要的优势,这是传统的飞行器所难以相比的。这使得无人机在城市地区仍能够发挥作用。其中,无人机媒介对于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观视、物联、数据网络。

2.2从观视的网络方面看无人机媒介

在原有的传统观视的网络中,城市缺乏空域的观视。而无人机的出现让这一缺憾能够被放下。无人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城市的观视网络重构,打破了人们对日常生活连接方式的固有印象,开辟了一种新的另类空间连接方式。这种观视的网络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的另一面,令人大为新奇。其中,通过无人机技术进行航拍参与制作的一个有名作品《日常运动》。它不仅仅只是为中国拿下了荷赛奖,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名为日常运动,但是新奇的拍摄方式使得日常所熟知的运动变得毫无日常的感觉,为我们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无人机眼中的城市生活别具美感。

传统的摄影技术借助单镜头来凸显经典艺术的视界,通过清楚镜头外的视界制造出一种视域更大且视图更为抽象的空中观视的网络。所以,传统的摄影技术又有一种叫作“独眼巨人”的隐喻。不同于传统摄影术,无人机航拍技术被称为“上帝之眼”。显而易见,无人机航拍技术是可以用居高临下的角度拍摄的。

然而,居高临下的观察方式并不是无人机所独有的,甚至可以说19世纪表现城市空间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居高临下的观察视角进行的。利用热气球或者直升机航拍都可以实现这种视角的拍摄目标,又或者你可以直接站在高楼上俯视拍摄。但是,无人机具有这几种方式都没有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灵活性。这个优势使得无人机更能够深入城市的“3D环境”。那么,什么是城市的“3D环境”呢?其实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都为D,分别是Dull,Dirty和Dangerous。中文译为:阴暗的,肮脏的和危险的。城市的这三个方面很难通过传统的拍摄技术来展现,但是对于无人机来说却很容易实现。就像获得荷赛奖的另一幅中国作品,也是运用的无人机航拍技术完成的。拍摄内容就是天津爆炸案发生后的废墟。通过俯瞰的方式,并借助城市所独具有的一些意象来展现这个事件本身以及其所带來的影响。通过拍摄方式的转变,赋予了事物更深层次的寓意。与此同时,也让无人机为媒介的城市航拍网络具有了一种“真相”的象征意义。

2.3从物联网络方面看无人机媒介

首先,我们要知道,到底什么是物联网络呢?指的是将互联网的概念扩展到物理设备和日常对象之间的连接中。无人机媒介不仅在观视网络方面勾连着城市的信息网络,还在物联网络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这使得无人机媒介具有了“社会性”,在勾连着城市信息网络的同时也参与了社会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无人机媒介的出现对于改革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网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如今,许多企业都对于无人机的物联网络功能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在发展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预设和一些小范围的试点。其中,美国的Matternet公司就有建立国际无人机运输网络和无人机配件的全球供应系统的未来规划,当然由于无人机本身储能的限制,他们对于在特定地区建立无人机的充电基站也有一定的规划。并且,该公司在实践操作方面也十分效率。2013年6月,该公司就已经在海地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了无人机物流网络的相关测试,并且得到了不错的结果。测试结果显示,一架无人机就可以在携带两公斤货物的情况下飞行9.7公里。这一结果有力地展现了无人机在未来的物联网络的发展潜力。

而在中国,无人机领域在物联网的应用也在迅猛发展中。在美国公司测试无人机的同年9月份,顺丰速运公司也完成了无人机的内部测试。并且,试用的无人机是自主研发的派件无人机。无人机在局部地区的测试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无人机在预先设定好目的地和飞行路线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将快件送往目的地,并且保证了误差不超2米,且飞行高度可达100米。并且,为了更好地迎合派件的需要,该种无人机采用了八旋翼,来保证飞行的速度和平稳性。在下方也设有载物台,可以放置快件。并配备有导航系统,确保飞行路线。除此以外,谷歌、淘宝、亚马逊等公司也都宣布了试点无人机的物流网络。这种突破了传统媒介网络且将信息网络与地理网络相连接的物流方式,不仅扩展了无人机本身的沟通意义,对于信息网络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4从数据网络看无人机媒介

无人机同时也是用以获得城市数据的数字媒介。无人机不仅可以作为航拍的工具,以像素的数据形式展现影像,还可以作为一种高级的“传感器”来发挥作用。无人机在保留了原有的数码摄影的一般数字生产逻辑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许多附加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地理网络中的经纬度、时间高度以及气象学中的光照风力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产生一种不同于一般艺术印象的“数据印象”。无人机媒介突破了人们对于一般媒介的传统认知,它不仅仅是感官的延伸,还是一整套复杂感觉的反馈体系。无人机的优势在于的不是感官方面的延伸,而是其数字化的大脑。

3 无人机媒介对于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的意义

3.1传递信息的中转站

无人机媒介可以提高传播效率,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发挥作用,对于城市传统的网络节点数字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城市观视网络当中,城市的网络节点是由密集的视觉机器所组成。这些视觉机器在使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观视方式。19世纪时,城市的观视网络由光学机器组成,形成了当时的视觉文化。这让人们的日常生活被“社会的影像增值”所改变。20世纪,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电子光学被广泛地应用,城市观视网络的网络节点也随之更加密集。

对于人类来说,城市是我们集聚性活动的舞台;对于视觉机器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的舞台。前庭的广场上,街边的电影城里都是舞台所搭建的地方。共享的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视觉信息,更多的是通过视觉意识来将人心凝聚起来。这种观视方式也使得技术的发展方向朝着观视透明度进行。与此同时,也催生了远程实时观视的手段诞生。而媒介所具有的远距离聚集个体的能力也帮助了“玻璃城市”的实现。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网络节点的数字化,加上对于数字存储技术的应用,逐步进行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构建。无人机让我们可以以一种超越普通人想象的奇异观看方式让视觉网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美妙变化。它运用自己的“假肢”用一种空中技术来向我们描绘了世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与此同时,W.J.T.米歇尔,视觉文化研究的奠基人,更是采用了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没有视觉媒介”来极力地阐述数字化媒介不同于个体化感官来搭建城市传播网络的本质。在新形成的城市传播网络中,无人机既保留了传统城市传播网络中传播关系的中介地位,又能够有所突破。可以将无人机媒介看作是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机,因为它实现了视觉方面的大数据采集、统计、生产和运用等一系列实际操作。无人机在新闻方面也同样与众不同,这种特殊的社会调查方式与以原有的数据获得方式不同,它可以實现物理场景的准确描述,使得新闻报道更客观也更准确。

3.2城市网络节点的形式转变

无人机本身就是移动的数字节点,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传统城市传播网络中网络节点的固化数字节点。那么,什么是固化的数字节点,什么又算作移动的数字节点呢?固化的数字节点指的是像固定的摄像头等无法移动的视觉设备,移动的数字节点指的是类似于手机的可以移动的设备。然而,无人机所具有的移动性又与手机不同。因为手机的移动性是应为它是属人设备,因为人的移动而具有的移动性。在使用手机进行拍照摄像时仍然采用的是手机持有者的观视过程,并没有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观视网络。但是,无人机却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智能设备的自主选择。例如,Phantom系列无人机就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功能“一键返航”。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设备自身对起点和终点的计算,而与无人机的操作者无关。并且,该系列的无人机还具有主动规避障碍物的智能化功能,灵活性很强。

3.3城市传播网络的多重转型

无人机媒介对应于城市传播网络的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城市传播网络的功能的转型:由原来的消息传播转为数据分析。根据观视消息所得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抓取,更加客观实时。第二方面,由中心辐射型转变为多中心的动态建构型。不再只仅限于信息发布者所处的位置,而是面向更加广阔的对象。第三方面,由实体转向轨迹。及时屏蔽无人机的视线,仍然可以通过地理定位等方式对行动轨迹进行判断。

4 小结

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影响了数字化城市。无人机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也注定会对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无人机+新闻”——以SMG航拍新闻实践为观照[J].当代电视,2017(9):61-62.

[2] 陈静.无人机“上帝视角”的媒介感官隐喻[J].今传媒(学术版),2018(8):10-12.

[3] 周海晏.“通航革命”:无人机媒介对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6):101-105.

[4] 吴保江.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无人机航拍直播崛起[J].记者观察(中),2020(1):109.

[5] 赵晋,龙浩,张雅婷.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处理的车速检测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0,10(1):16-18,23.

[6] 张瑞瑞,夏浪,陈立平,等.基于U-Net网络和无人机影像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2):61-68.

【通联编辑:唐一东】